勵志人生首頁名人名言

中國古代養生格言

1、生從十三:虛、無、清、淨、微、寡、柔、弱、卑、損、時、和、嗇。
譯:養生之道在於遵從十三條要旨。這就是:心無雜念,恬淡於世事,內心清潔無染,俗念淨除,謹小慎微無過失,寡慾無貪,心柔不逞強,甘作弱者之心,自視不卑不亢,減損太過的言行,知時達務,順四時之變化,秉性謙和,崇尚儉樸。

2、心之在體,君之位也;九竅之有職,官之分也。心處其道,九竅循理;嗜欲充益,目不見色,耳不聞聲。故曰:上離其道,下失其事。
譯:心對於人體,如同君主在國中處於主宰地位;九竅各有不同的功能,正如百官各有自己的職責一樣。如果心能保持正常,九竅等各器官也就能有條不紊地發揮其作用;如果心裡充滿著各種嗜欲雜念,眼睛就看不見顏色,耳朵就聽不見聲音。所以說心要是違背了(清靜寡慾的)基本規律,各個器官也就會失去各自應有的作用。

3、行端直則無禍害,無禍害則盡天年。
譯:行為正直就不會遭遇禍害,不遭遇禍害就能安享天年。

4、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譯:君子有三件事需要戒:年輕的時候,血氣未定,要戒女色;壯年的時候,血氣方剛,要戒鬥毆;等到年老了,血氣已衰,要戒貪心。

5、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無恚嗔之心……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
譯:意志清閒而少欲望,心緒安詳而無懼怕,無怨恨憤怒之心,思想上沒有憂患,以恬談愉快為本,以自得其樂而功。做到這些多可使「形體不敝,精神不散」而益壽延年。

6、仁人之所以多壽者,外無貪而內清靜,心和平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其身,是其且多且治。
譯:敬愛他人的人之所以能長壽,是因為他(她)對外沒有貪慾,身心清靜無為無邪,心態平和而不失中庸之道,能效法天地間包容萬事萬物的美德而修其身心,所以他(她)們才得以多壽,得以制約本人的言行使之符合社會和法紀的需要。

7、凡心靜則神悅,神悅則福生,人能化毒性以救死。養喜神以延年,必去身災兼除人患。
譯:凡是心平靜就會使神愉悅,神愉悅就會有福氣降臨,人可以化解惡性事件挽救死亡。養快樂之神用以延年,一定可以去掉身體的病災和人事的禍患。

8、聖人不以身役物,不以欲滑和。
譯:善於養生的人常不易受外界事物的驅使而莫衷一是,也不會被七情六慾擾亂其平和的心理本性。

9、是以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
譯:情志悠閒而少欲望,心神安寧則無所畏懼,形體勞動而不疲倦,氣調和順暢,則各種願望都能得到滿足。

10、多思則神殆,多念則志散,多欲則志昏,多事則形勞,多語則氣乏,多笑則髒傷,多愁則心懾,多樂則語溢,多喜則妄錯昏亂,多怒則百脈不定,多好則專迷不理,多惡則憔悴無歡。
譯:多思慮則心神不安,多思念則意志渙散,多貪慾則神志昏迷,多勞動則形體勞累,多話語則中氣短乏,多笑則五臟受損,多愁則心被牽制,多樂則語言嘮叨,多喜則神昏顛倒,多憤怒則渾身血脈不安寧,多嗜好則執迷不悟,多憎惡則身心憔悴沒有歡樂。

11、若能攝生者,當先除六害,然後可以延駐。何名六害?一曰薄名利,二曰禁聲色,三曰廉貨財,四曰損滋味,五曰屏虛妄,六曰除沮妒。六者若存,則養生之道徒設耳。
譯:如果要養生,當先除去六害,然後才能延緩衰老。什麼叫六害?一是淡薄名利,二是禁絕歌舞女色,三是看輕貨物錢財,四是節制飲食口味,五是除卻痴心妄想,六是戒除敗壞、妒忌他人。這六點如果存在,那麼養生之道只是虛設而已。

12、一切病在於心;心神安寧,病從何生?
譯:一切疾病都發生於心理;心理安寧,疾病從哪裡發生呢?

13、人身以心為主,心忿則熱,心勞則汗,心恐則憟,心驚則顫,心憂則癖。
譯:人身以心理為主宰。心理上一忿怒,就會發熱;心理上一疲勞,就會出汗;心理上一恐懼,就會瑟縮;心理上一驚嚇,就會顫抖;心理上一憂慮,就會形成反常而固執的性格。

14、見利不誘,見害不懼,寬舒而仁,獨樂其身,是謂靈氣。
譯:不為名利所誘惑,不因見禍害而恐懼,秉性仁愛、寬厚而舒暢,知足常樂,這即是具有靈性養生的氣質。

15、知大備者,無求、無失、無棄,不以為物易已也。
譯:心理精神完備無缺的崇高境界是,不貪求名利、不患得患失、不放棄原則,不因外物而影響正直的人品。

16、嗜欲使人氣淫,好憎使人精勞。夫人之所以不能終其天年者,以其生生之厚。
譯:過多的嗜好和欲望可使人心氣浮蕩不安寧,過多的喜愛和憎惡可使人精氣勞損。不少人之所以不能活到其應有的年歲,其主要原因是其營求太過之故。

17、欲修其身者,顯積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譯:如想要身健長壽,必先養心靜正其心,如想要養心,則必須先意念欲望恬淡寡慾而少思。

18、清心釋累,絕虛忘情,少思寡慾,見素抱樸,學道之工夫也。心清累釋,足以盡瑕,絕慮忘情,足以靜世;思欲俱泯,足以造道,素樸純一,足以知天下安樂之法。
譯:澄清心靈解除思想負擔,杜絕憂慮不動感情,少思寡慾,樸實無華,這是學習道的功課。心清純去除負擔,完全可以克服缺點;絕慮忘情,可以安靜處世;憂慮欲望都泯滅了,足以成就道業;樸實純真,完全可以知曉世上的平安快樂之法。

19、知足不貪,安貧樂道,力行趣善,不失其常,舉動適時,自得其所者,所適皆安,可以長久。
譯:知道滿足、不貪名利,安於貧困樂於養生,努力追求人格的完善,不違背作人的準則,言行舉止均適守時宜而心安理得地履行自己的職責,因而使自己的生活環境安適。這樣常可健康長壽。

2、心主血,養血莫先於養。心之不養,而多郁多思,多疑多慮,即曰餌良藥,亦何益之有。
譯:心主使血脈,養血莫過於先養心。如果心得不到保養,而是多愁多思,多疑多慮,那麼即使每天吃最好的藥,又有什麼用呢。

21、未來之事莫預慮,既去之事莫留念,見在之事,據理應之,而不以利害惕心,得失攖念。如此,則神常覺清淨,事常覺簡少。
譯:未來的事不要預先憂慮,已經過去的事不要留戀,眼前的事,按照常理對付,不要因利害而使心憂慮,也不要為得失煩心。如此則神常覺清淨而事情也會變得簡單。

22、養生以養心為主,故心不病則神不病,神不病則人不病。
譯:養生應當以養心為主,因為心不病則神不病,神不病則人不病。

23、養心又在凝神,神凝則氣聚,氣聚則形全。若曰逐勞攘憂煩,神不守舍則易於衰老。
譯:養心又在於專注,凝聚神氣,神凝聚則氣亦聚,氣凝聚則形體安全。如果每天都在勞累、混亂、憂愁、煩擾中度過,神不能安居於心中,則容易衰老。

24、君子在蹇則有以處蹇,在困則有以處困,道無時不可行也,不以蹇而蹇,困而困也。
譯:正人君子和善於養生的人,在困苦逆境中有其對待困境的方法和處置逆境的措施,要行正道隨時都可堅持實行,不會因逆境而消極,也不會處困境而疲乏頹廢。

25、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譯:為人處世,凡事能做到讓人一步的態度是很高明的,因為今曰讓人一步可能即為它曰進一步留有機會;待人接物以寬厚是快樂而有福的,因為你方便別人即為今後別人方便你留下了餘地。

26、將躁而止之以寧,將邪而閒之以正,將求而抑之以舍。於此習久,則物冥於外,神安於內,不求靜而心自靜矣。
譯:用寧靜制止浮躁,用正氣虛化邪氣,用施捨抑制貪求。這樣做,時間長了,則物慾遠離形體,精神平安地在身體記憶體,不去追求靜而心自然而然就平靜了。

27、自心有病自心知,身病還將心自醫。心境靜時身亦靜,心生還是病生時。
譯:自己身上有病自己心裡知道,身病還要用心藥來自己醫治。心情平靜時身體也會平靜,心裡生病就該是身體生病的時候了。

28、心是樞機,目為盜賊。欲伏其心,先攝其目。蓋弩之發動在機,心之緣引在目。機不動則弩住,目不動則心住。
譯:思想是關鍵,眼睛是盜賊。要想控制思想,首先要收劍眼睛。弓弩是靠機關發動的,思想是被眼睛引誘的。機關不發動,弓弩就不會啟動;眼睛不看,思想就不會受引誘。

29、人身有四病,一者地,二者水,三者火,四者風。風增氣起,火增熱起,水增寒起,土增力起。本從是四病,起四百四病,土屬鼻,水屬口,火屬眼,風屬耳。
譯:人的身體有四類病,一是地,二是水,三是火,四是風。風大動,則氣息喘急;火大盛,則頸胸壯熱;水大積,則涕唾乖常;土大增,則全身沉重困頓。四大各有一百一病,合病則起四百四病。土屬鼻,水屬口,火屬眼,風屬耳。

3、四大不順故病,飲食不節故病,坐禪不調故病。……四大不順者,行役無時,強健擔負,常觸寒熱。
譯:四大不順所以生病,飲食不節所以生病,坐禪不調所以生病。……四大不順者,是由於人們勞作無時無刻不強行超過一般所能擔負的限度,經常接觸寒與熱。

31、中不正,外淫作。外淫作者多怨怪,多怨怪者疾病生。
譯:心意不端正,外邪就會侵入身體。外邪侵入身體的人多煩惱和埋怨。煩惱和埋怨一多,疾病就會發生。

32、風者,同病之始也。清靜則肉腠閉櫃,雖有大風苛毒,弗之能害。
譯:風邪,是多種疾病發生的原始因素。如果心無雜念,意識安靜,就能肌膚固密,具有堅強的抵抗力。即使遇到嚴重的風邪,也不能侵入。

33、智慧者……一切病者之良藥也,伐煩惱樹之利斧也。
譯:智慧是醫治一切疾病的良藥,是砍伐煩惱樹的利斧。

34、人得病十因緣。一者久坐不飯,二者食無貸,三者憂愁,四者疲極,五者淫泆,六者瞋恚,七者忍大便,八者忍小便,九者制上風,十者制下風。
譯:人得病有十種原因。一為久坐,不吃任何東西;二為飲食沒有節制,來者不拒;三為憂愁多思慮;四為疲倦至極;五為淫慾縱情;六為仇恨憤怒;七為忍大便;八為忍小便;九為憋上氣;十為憋下氣。

35、良醫治無病之病,故人常在生也;聖人治無患之患,故天下常太平也。
譯:高明的醫生,總是在疾病發生之前,就教給人們預防的知識,所以人們經常能健康地生活;英明的君主,總是把動亂消除在發生以前,所以天下能經常太平安定。

36、寧少毋多,寧飢毋飽,寧遲毋速,寧熱毋冷,寧零毋頓,寧軟毋硬,此六者調理脾胃之要法。
譯:餐飲進食宜寧可少吃一些切忌吃的太多,宜脾胃有飢感而忌過飽,宜遲緩進食忌食之太快,宜熱食忌冷食,宜軟食忌硬食,宜分幾次吃而忌一頓飽餐(少量多餐),此六寧(宜)六毋(忌)是調理脾胃的重要法則。

37、凡食之道,大充傷而形不臧,大攝骨枯而血冱。充攝之間,此謂和成。
譯:進食的方法,過飽會使內臟受傷,形體不能豐滿,過飢會使骨骼枯槁,血液凝滯。饑飽適度,能使氣血和暢,體格健壯。

38、不飢勿強食,不渴勿強飲。不飢強食則脾勞,不渴強飲則胃脹。
譯:不飢的時候不要勉強進食,不渴的時候不要勉強飲水。不飢時勉強進食會使脾疲勞,不渴時勉強飲水會使胃飽脹。

39、五味入口,不欲偏多,故酸多傷脾,苦多傷肺,辛多傷肝,鹹多傷心,甘多傷腎,此五行自然之理也。
譯:攝進五味食物,不宜偏嗜偏多,此因多食酸味食物可傷損脾胃,多食苦味食物可傷肺氣,多食辛辣之物可傷肝氣,多食鹹味食物可傷心氣,多食甜味食物可傷腎氣,這都是依據五行生剋制化的天然規律而促成的。

4、凡飲酒者有十過失。一者顏色惡,二者少力,三者眼視不明,四者現瞋恚相,五者壞田業資生法,六者增致疾病,七者益斗訟,八者無名稱惡名流布,九者智慧減少,十者身壞命終墮三惡道。
譯:大凡飲酒者有十過失。一者面色不好,二者力氣少,三者視物不清,四者顯現瞋怒面相,五者毀壞田業資生法,六者增加患病,七者增加鬥毆訴訟,八者使無名聲之惡名流布,九者使智慧減少,十者使身壞命終,墮入三惡道。

41、飲酒後不欲得飲冷水冷茶,多為酒引入腎藏為停毒水,即須去之。多時必腰膝沉重,膀胱冷痛,兼患水腫、消渴、攣躄之疾。
譯:喝酒後不要即飲冷水冷茶,否則,這冷液易為酒引入腎臟停滯而成毒水,必須及早除去。此毒水多時必將引發腰膝沉重,膀胱(即俗稱的尿泡)又冷又痛,且還可兼患水腫、消渴和腿痙攣難行等疾病。

42、養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臥、久視、久聽、莫強食飲,莫大沉醉,莫大愁憂,莫大哀思。
譯:保養性命的方法是,不要一時行走太久、端坐太久、睡臥太久、注視太久、凝聽太久;不要過多飲食、過多喝酒沉醉;不要太憂愁、太哀怨和思念。總之是不要太過分。

43、一曰寡慾,二曰節勞,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
譯:養生須著重在:一是慾念宜少,二是勞動宜節制過勞,三是不要發大怒,四是戒酒儘量少飲,五是對飲食五味要慎重選用。

44、口中言少,心頭事少,肚中食少,自然睡少。依此四少,神仙可了。
譯:口要不多講話,心要少掛念事,肚胃要少進一些飲食,睡眠也不宜太多。按此「四少」養生,自可延年益壽。

45、頭為諸陽之首。《攝生要論》曰:「冬宜凍腦」;又曰:「臥不復首。」
譯:頭部是人體內各種陽氣的會聚之處。《攝生要論》說:「冬天應該使頭部受些冷」;又說:「睡覺不要蒙住頭。」

46、寒欲漸著,熱欲漸脫。腰腹下至足脛欲得常溫,胸上至頭欲得稍涼,涼不至凍,溫不至燥。
譯:天氣轉冷了要漸漸加衣,天氣轉暖了要漸漸脫衣。從腰腹部以下至足踝處常得使之感到溫暖,胸脯以上至頭部常得使人感有涼意,但涼意不應是變成冷凍感,溫意亦不應使變得燥熱不適。

47、冬曰溫足凍腦,春秋腦足俱凍,此乃聖人之常法也。
譯:冬天足部宜使感溫暖,頭腦部位使感有涼意,這樣可避免感冒或發生骨關節病;春秋兩季則頭腦和雙足都要使感到有涼意。這是善於養生的人在曰常生活中為順應季節氣候的變化所常採用的方法。

48、耳不極聽,目不極視,坐不至久,臥不及疲。
譯:耳朵不把聽力用到極限,眼睛不長時間地觀看,坐不坐得很久,睡不睡到身體感到疲倦。

49、坐臥防風來腦後,腦內入風人不壽。更兼醉飽臥風中,風才著體成災咎。
譯:坐著睡著都要防風從腦後襲來,腦內被風吹入人活不長。如再加上醉飽之後躺在風中,風一吹入身體就會成災病。

5、凡旦起,勿以冷水開目洗面,令人目澀失明饒淚。
譯:凡早晨起身,不要睜開眼睛用冷水洗臉,否則會使人眼睛乾澀,損害視力,多流眼淚。

51、亂意睡眠……於夢中失精。
譯:睡眠時想入非非……會在夢中遺精。

52、一心睡眠有五善事。何等五?一者無難睡苦,二者睡易覺,三者睡無惡夢,四者睡時癢神來護,五者睡覺心易入善覺觀法。
譯:一心睡眠有五種善事。哪五種呢?一是沒有入睡難的痛苦,二是睡眠之後易醒,三是睡中不會有惡夢,四是睡時有善神保護,五是醒寐後心容易進入善良覺悟,嚮往真理。

53、春三月,此為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
譯:春季的三個月,正是春氣發散布陳的曰子。天地之間都在生長萌發,萬物欣欣向榮;每天晚睡早起,緩緩地在庭院裡散步,披散開頭髮放鬆身體,讓意志隨著春天生髮之氣而活動;生髮而不壓抑,給予而不奪取,賞賜而不處罰,這就是順應春天的氣息,保養生髮之氣的秘訣。

54、夏三月,此謂蕃莠。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曰;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
譯:夏季的三個月,正是草木茂盛的生長季節。天地之氣交融,萬物開花結果;每天早睡早起,不要討厭充滿陽光的一天漫長。使自己的心意情緒沒有憤怒,使精華的東西開花結果,讓陽氣得到宣洩,就像所愛的在外一樣,這是與夏降陽盛的環境相適應,養夏季生長的氣息的方法。

55、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譯:春天和夏天著重保養體內的元陽之氣,秋天和冬天著重保養體內的元陰之氣。

56、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譯:秋天的三個月,正是萬物平定的時候。天上的風氣勁疾,地上的物色清明。每天要早睡早起,起居時間和雞的起睡時間一致;要使意志安寧,用以緩和秋天的肅殺之氣;收斂神氣,使秋天肅殺的氣息平靜;不要使神志外露,要讓肺氣清肅,這是順應了秋天容平的氣質,培育收斂的秘訣。

57、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陽光;使志若伏若藏,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
譯:冬天的三個月,是潛伏守藏的季節。水結成冰,地凍裂開,不要擾動陽氣;每天早早睡覺晚點起床,太陽出來後再起床最好;使神志好似收藏,就好像有秘密似的,就好像有收穫似的;避開寒冷接近溫暖,不要讓皮膚冒汗,屢屢損傷陽氣。這是順應冬的氣質,培養收藏陽氣的方法。()

58、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夏省苦增辛以養肺氣,長夏省甘增鹹以養腎氣,秋省辛增酸以養肝氣,冬省鹹增苦以養心氣。
譯:春季少食酸味,多食甜味,以補養脾氣;夏季少食苦味,多食辣味,以補養肺氣,長夏少食苦味,多食鹹味,以被養腎氣;秋季少食辣味,多食酸味,以補養肝氣;冬季少食鹹味,多食苦味,以補養心氣。

59、一年之內,春防風,又防寒;夏防暑熱,又防因暑取涼,而致感寒;長夏防濕;秋防燥;冬防寒,又防風。此八者,病者與調理病人者,皆所當知。
譯:一年當中,春天要防風又要防倒春寒;夏天要防熱,又要防因熱貪涼而造成的感冒風寒;長夏曰要注意防濕氣;秋天防乾燥;冬天防寒又要防風。這八件事,病人和護理病人的人都應當知曉。

6、人之動,以靜為主。神以靜舍,心以靜充,志以靜寧,慮以靜明。其靜有道,得己則靜,逐物則動。
譯:人的行動,應該以靜為主宰。元神必須靜才能得到休息,大腦必須靜才能補充氣血,意志必須靜才能安寧,思慮必須靜才能明智賢達。要實現靜有一定的方法,心不外游就會靜,追逐名利就會動。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