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去年冬天,冷空氣格外漫長,我裹在被子裡開一盞昏黃的小檯燈看《白色流淌一片》,蔣峰寫的。一個長春人,寫著似乎和「白色」毫無關係的一切。
我太喜歡這本書了,好多人和我一樣,對封面上的那句文案念念不忘。
他說:「我二十二歲那年過得並不好,但我不會一生過得都不好。」
看那本書的那幾天,我夜夜沉入深重的夢境,夢境裡全是自己的二十歲。是的,如果將這句話代入到我的身上,那便是——我二十歲那年過得很不好,但我不會一生過得都不好。
你還記得自己二十歲的時候嗎?
我大概永遠都不會忘記。
不會忘記自己像溺水的人一樣泅渡的經歷,不會忘記每一分每一秒被迷茫、困惑和痛苦綁架的光陰。
前天,我發了文章《此人有毒,趁早絕交》,看到好幾條留言裡說:「終於不是只有自己在二十歲時過得那麼自卑和迷亂了。」還有人說:「我的二十歲也這麼糟糕,以後會好嗎?」
你看人人都說青春好,可青春的好大概只在於年輕吧。可青春全部的不好一定也在於年輕——貧窮、慌亂又不知所措的年輕。
因為太年輕了,所以任何微妙的微小的微不足道的情緒都會變成驚雷,轟隆轟隆,經久不息。你聽到別人否定了你,就再也不相信自己的光芒和榮耀。你因為別人不正視你,便輕易地開始懷疑自己。
因為太年輕了,你以為身邊相擁之人可以走到永遠里去,可一轉身,大家連影子都模糊殆盡,多少輕飄飄的告別就此成了永別,而你從不自知。
也是因為太年輕了,膽怯和畏懼的時日總比勇敢的時日要多,而你明明知道的,人生不應該這麼度過。可人生究竟該怎麼度過,你又完完全全了無答案。
傳說中的「最好的時光」就是這樣消磨殆盡的,你慢慢的沉入漩渦中,每一秒都帶著掙扎和惶恐。
而最好的時光?——最好的時光好像都只在別人身上。
02
四月最晴暖的一天,我出差路過我的研究生母校,儘管行程緊促,但仍然以最快的速度在學校里逛了一圈。
每一次舊地重遊都是一次回憶里的冒險。
因為上學早,我讀研的時候二十歲,畢業的時候二十三歲。回憶起來,二十歲那一年全然昏暗無光。
那一年課程無比緊張,幾乎全天都在教室里泡著,不是上課就是上自習。數學不好的我被「三高」(高級總量經濟學、高級個體經濟學、高級計量經濟學)折磨的頭痛至極,每一秒鐘都想從教室里逃出去。
短暫的寒假裡,我在銀行實習,日日站在大堂里看著門外的街道。由於修路,天氣越晴朗,它越灰塵瀰漫。我穿著高跟鞋,站得兩腳脹痛,小心翼翼的露出笑容應付領導和刁蠻的客戶。生活的真相猝不及防地撲向了我,而我毫無準備。
我在那一年裡變成了一個「一無是處」的人。
在學校成績不好,被老師當眾批評,在大學四年里辛辛苦苦建立的自信瞬間崩塌成粉末,我才意識到在別人的眼裡我簡直不如任何人。
實習時業績不佳,銀行的一個正式員工幾乎從來都沒有用正眼看過我,就連她安排工作都是:「哎,那誰,你過來一下。」
那時好友小煜已經遠走美國,另一個好友也遠走非洲,我孑然一身走在路上,心中幾近空無一物。
二十歲時最大的痛苦,除了「一無是處」,還有「無可訴說」。
就像四年之後,我終於能夠走在那個校園裡向朋友講述過往的一切,一切當時我羞於啟齒,認為所有其他人都那麼強大唯獨我這麼不堪一擊的事情。
當年在那麼漫長又焦灼的一年裡,我假裝和他們一樣強大,就連笑容都盡我所能地保持露出八顆牙齒。
你無法向任何人訴說,訴說這毫無來路卻遲遲不走的一切痛苦。
四年之後,我和朋友走在校園裡,它的花開得熱烈而燦爛,就像我遲到的最好的時光一樣。
我跟朋友說,你看在這間教室里,我被狠狠地訓了一頓,在所有人都走了之後一個人邊收拾東西邊強忍著眼淚,告訴自己哭了就輸了,你決不能哭。
我還跟他說,你看在這棟樓上,多少次我站在十七樓的窗邊,幻想著自己能夠像一片羽毛一樣飄落。
那個校園好像變了,又好像沒變。而事到如今,我終於可以承認,我從來沒有愛過它。
我也終於可以承認,我從來不感謝那些痛苦的歲月,只感謝那個一路狂奔終於將痛苦遠遠甩在身後的自己。
我不愛它,但我愛那個在圖書館的二樓窗邊看掉了幾百本書的自己,也愛那個在面試前通宵熬夜準備幾十個即興演講題目的自己。
我的二十歲很不好,甚至很糟糕。那一年裡,我甚至以為,自己的一生也許永遠都不會好了。
但日子還是一天又一天得好了起來。
我遇見了東野圭吾,在八月盛夏,一個人坐在窗邊看他的書。他給了我多少充實和快樂,讓我多年之後,指著那扇曾經的熟悉的窗,仍然有好多感慨呼之欲出。
我遇見了更多的優秀的導師。蘇格拉底曾寫過:「教育的目的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而我的導師說:「我們都應該慶幸自己走入了經濟學這個學科,因為它從一開始就揭示了人類生活的本質。」聽課的人都目光灼灼,幾年之後,我們仍是摯友,緊拉著手走入社會洶湧的潮水中。我們的情意因此而更加珍貴,因為那不是少年時的玩伴,而是成年後的戰友。
但我還是心疼那個曾經哭不出來的自己,讓我更珍惜如今終於雲淡風輕的日子,甚至更珍惜自己對自己的愛。
是的,我終於愛上了自己。不再輕易因為別人的否定就墜入自卑的深淵,掙扎著從一件又一件的小事裡尋找光源後的方向。
那天的最後,我重新走入圖書館,看到的是米沃什的詩。
一切都像一場夢境般的隱喻。因為他說:「你因夢想而在這個世上受苦,就像一條河流,因雲和樹的倒影不是雲和樹而受苦。你愛過,希望過,但沒有結果。你追求過而且幾乎抓住,但世界比你更快。現在,你終於能見到你的幻影了。」
他還說:「眼淚,眼淚,但是我們後來才哭,在光天化日之下,決不在那個時候。」
03
我收到無數的來信,來自二十歲上下的年輕人。
選錯了專業,找錯了工作,愛錯了人。被人輕視,被人忽略,被人棄絕。
要不要遠走他鄉,要不要回到舊地,要不要和誰誰誰相擁、相戀或者告別。
我知道對於當下的你,每一個問題都那麼困頓那麼龐大,可是你若能看到我的信箱里密密痲痲的傾訴,便會知道,日光之下其實全無新事。
我們都在經歷的,是大同小異的痛苦,而我只能告訴你——會好的,真的會好起來的。
回顧我過去的三四年,如果非要總結一點經驗,如果一定要提供一些方法論的東西,那麼大抵有以下幾條:
讀名人傳記,讀一切偉大的人的傳記,感受他們是如何在漫長的一生中痛苦然後蛻變。隨後,想像若你的一生也可以變成一部傳記,那麼你如今度過的一切不過是一個篇章裡面微不足道的一頁,甚至一句。眼下的所有不堪,都是未來可以「一筆帶過」的事情。你要有寬宏的視角,去學著俯視這渺茫的眾生。
找到自己的興趣,不管這個興趣是多麼微小的東西,鑽研它,享受它。如果願意,要爭取一切可能,讓它可以帶來收入、帶來財富。最美好的工作必然是和興趣相關,這是毋庸置疑的。
遠離負能量的源泉,儘可能的遠離讓你不快樂的人。如果無法遠離,就要調整心態。你可是自己故事裡的主角啊,千萬不要被那些路人甲乙丙丁輕易挫傷和打敗。
放下手機,多出門,看花看草看天空,看一切開闊的美好的事物。你要發現這世界多麼值得深愛。
當然了,最重要的事情還有一件,就是你要非常非常努力,為自己找到出路。出路不是等來的,你要往前走,東西南北,四面八方,能走的路都去試試,總有一條,可以走通。
如果都走不通,那麼立地成佛,潛心修煉,修煉學業學歷,修煉職場技能,待到功成,一定有路。
04
我二十歲那年過得很不好,甚至很糟糕。我質疑這世間所有的愛,卻對醜陋和恨意深信不疑。
但後來,一切都好了起來。我甚至很難再對生活絕望,再也不像當年,想從高樓上躍下變成一根羽毛。
那時候,我覺得做羽毛多好,多輕搖和自在,但我如今終於明白了那句話「你要像一隻鳥一樣輕,而不是一根羽毛。」
是的,我終於變得像一隻鳥兒一樣輕。它有負重,要在惡劣的風暴中揮展翅膀,但它那麼自由,不再心心念念於他人的肯定來印證自我的榮耀,靠自己的翅膀去最想抵達的湖和山海。
《白色流淌一片》裡的最後一句,寫的是:「從此以後,沒有人再見到許佳明」。
也許這就是成長的真相吧——我們原諒了過去一切不可原諒的事物,終於一身輕鬆,走向遠方。
我重新站在四月如水的春夜裡,稀薄的月色從緊閉的窗邊溜進來,落盡一盞星光。我聽到天空在醞釀一場雨,就像我每天都醞釀新的命運一樣。
而我只想跟你說,不管你現在是多少歲,不管你現在過得好不好,都一定要相信,我們的一生不會過得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