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南京中山陵作文(一)
5月2日,我遊覽了偉大的革命家孫中山先生的陵墓—南京中山陵。
中山陵坐落在南京市郊,紫金山麓,是一處雄偉而又美麗的旅遊勝地。走進中山陵,立刻讓你感到清爽,眼中一片翠綠,讓人覺得氣魄而又莊重。剛剛走進博愛坊,就發現了一座石碑,石碑上的字是凹進去的,聽導遊說,起初建造中山陵時字是凸出來的,因為日軍侵華時這座碑遭到了破壞、而那些字,卻變得凹進去了。
從博愛坊拾級而上到中山紀念館,會發現那台階不多不少,正好三百級,這象徵了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登上紀念館前的平台,回頭往下看,你會發現剛才所走的台階不見了。下面出現了八個大大的平台。這種設計蘊含深刻的道理:當你走上一條路時,你會覺得它很艱難,但是,當你走到這條路的盡頭時,回首相望,你會發現後面全是平坦的大道。
走到孫中山先生的墓室,你會發現有一座無字的石碑,上面畫著高山和大海,這象徵著孫中山先生為人民謀幸福的心比天高,比海深。為什麼上面沒有碑文呢?因為孫中山先生的功勞是無法用文字來說明的,就等待後人的評說吧。
孫中山先生的遺體被冷藏在地下五米的地方。當年蔣介石出逃台灣時,本想把孫中山先生的遺體用爆破的方法取出,可又怕傷了遺體,留下千古罵名。只好於博愛坊前深深鞠了三躬,說:「我有愧於國父,我無法將您的一體帶走。」到如今,孫中山的遺體已經在他的臥像下沉睡了五六十年。
可惜孫中山陵墓的設計者事未成人先死,使得後人無法知道如何開啟孫先生的陵墓。這卻為中山陵增添了幾分神秘。
再見了,南京;再見了,中山陵。
游南京中山陵作文(二)
中山陵是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墓,這裡實在氣勢宏偉。
中山陵的地處很好。它坐落在南京市東郊鐘山東峰小茅山的南麓,西鄰明孝陵,東毗靈谷寺。盡它周圍的建築物,我們都對它們不陌生,更別說中山陵了,而且我們這次春遊就去了中山陵。這座建築緊依山群、宏偉壯觀。中山陵自1926年春動工,至1929年夏建成,面積共8萬餘平方米。當我們進入中山陵,老師帶我們參觀了那兒的主要建築物,如:牌坊、墓道、陵門、碑亭、祭堂和墓室等。從高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臥在綠絨毯上的"自由鐘"。山下中山先生銅像是鐘的尖頂,半月形廣場是鐘頂圓弧,而陵墓頂端墓室的穹隆頂,就像一顆鐘擺錘。"鼎"在古代是權力的象徵,因此整個大鐘乃含"喚起民眾,以建民國"之意。
陵墓入口處有高大的花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書的"博愛"兩個金字。從牌坊開始上達祭堂,共有石階392級,8個平台。台階用蘇州花崗石砌成。我們爬上去,累得上氣不接下氣。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高4。6米,逼真生動,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羅蘭竇斯基的傑作。堂後有墓門二重,兩扇前門用銅製成,門框則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書"浩氣長存"橫額。二重門為獨扇銅製,門上鐫有"孫中山先生之墓"石刻。進門為圓形墓室,直徑18米,高11米。中央是長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漢白玉臥像,下面安葬著孫中山先生的遺體。墓穴深5米,外用鋼筋混凝土密封。中山陵坐北朝南,傍山而築,由南往北沿中軸線逐漸升高,依次為我們剛才參觀的順序:廣場、石坊、墓道、陵門、碑亭、祭堂、墓室。
我看得出來,中山陵的建築風格是中西合壁,鐘山的雄偉形勢與各個牌坊、陵門、碑亭、祭堂和墓室,通過大片綠地和寬廣的通天台階,連成一個大的整體,顯得十分莊嚴雄偉,既有深刻的含意,又顯得十分莊嚴雄偉,更有宏偉的氣勢。
它的設計非常成功,因此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的第一陵"。
在南京解放後,劉伯承任市長時,特地從湖南運來2萬株杉樹和梧桐樹,種植在這裡。30多年來,中山陵園不斷整修拓新,整個園林面積達3000多公頃。
總的來說,中山墓周圍,鬱鬱蔥蔥,景色優美,而且氣勢宏偉,不愧為我們家鄉——南京的名建築。
游南京中山陵作文(三)
今天是十月一日,我們來到了南京。
綠蔭大道
我們先來到了中山陵,在中山陵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條似乎永遠也走不完的綠蔭大道。
那是一條不寬也不窄的柏油路,兩邊有溝。溝不寬,裡面沒有水,可以走一個人,再也容不下第二個人,我喜歡走在溝里。溝的右邊也是與它差不多寬的石板地。旁邊種著各種各樣的樹:松樹、梧桐……路兩旁樹的枝條一直延伸到路中間的上方。仰天一望,綠葉遮天蔽日,陽光被一片片綠葉篩選過後,落下一點點細碎的日影,走在樹下,陰涼極了!那樹桿又粗又大,又分成許多小枝,小枝上長滿了綠葉。其中的一根樹枝直上雲宵。那主幹,真粗哇!我一個人抱也抱不過來呢!
一陣風吹過,枯了的手掌形的落葉慢悠悠地從空中飄落下來,落在地上,溝里,有時也落在我的頭上。我從頭上取下落葉,拿在手中玩轉,覺得它的形狀是那麼美,那麼自然,真是大自然的傑作。腳踩在鋪滿落葉的大地上,發出脆脆的「哧哧」聲,真好聽。
中山陵
中山陵是孫中山先生的長眠之地,()孫中山先生是我們中華民族一位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我們都非常敬愛他。
走完了綠蔭大道,我們就來到了中山陵的陵墓入口處,立刻就看到用花崗石切成的碑坊,碑坊上方寫著「博愛」兩個金色的大字。走了幾級台階,我們來到了陵門。遠遠望去,青色的琉璃瓦下刻著孫中山先生的手跡「天下為公」四個大字。再走進去就是碑亭了,一塊高約9米的碑石上刻著「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 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於此」的鎏金大字。站在碑前,我真顯得渺小了。從碑亭到祭堂之間的台階真叫人望而生畏,將近有400個台階。我拾級而上,輕聲數著:「1,2,3……30,31,32……200,201……」終於我們來到了祭堂前,祭堂有三道拱門,門額上刻有"民族,民權,民生"六個大字。祭堂的門上方刻著孫中山先生的手跡「天地正氣」四個字。堂中央有孫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高4.6米,他莊嚴地坐在那兒,雙目炯炯有神,堅定地凝視著遠方。再往裡走,是孫中山先生的墓室,他就這樣平臥在靈樞上,很平靜,很舒適的樣子。抬起頭看墓頂,是一個巨大且彩色的國民黨黨徽。
整箇中山陵莊嚴而宏偉,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的第一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