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張潮謂,有功夫讀書,謂之福。但現代社會,有多少人有這個福分?「掙更多錢」成為多數人最大的人生指揮棒,朝九晚五已是幸運,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是尋常。如果說還能有點讀書時間,也就只能在夜晚了。
所以,書店24小時營業,不趕走任何人,對一些人來說就堪稱福音。受益人,可能是剛剛敲完代碼的IT民工,剛剛簽完版的媒體人,想提高自己知識水平的保全、電焊工,或者住宿沒有著落的流浪漢。
不打烊的書店,不拒絕任何人的書店,就這樣為他們提供了一個讀書、休憩的福地。而這完全得益於書店的包容。
這個世界上,誰都可能背叛你,誰都可能歧視你,只有知識不會。書店作為提供知識的重要場所,全時段向所有人敞開大門,秉持了知識的應有之義。
我想,全時段向所有人開放書店,做出這個決定的人,一定對那些熱愛讀書的人抱有完全的同情與理解,一定也是熱愛讀書的人。雖然他(們)要承擔更大的成本壓力,但他(們)內心會說,讓更多人享有讀書之福,沒關係。而且運營得當,也未必就一定會造成損失。()
想想台灣誠品書店的情景。寂靜的城市裡,總有那麼一個地方為讀書人、夜歸人,點一盞燈。一排排書櫃之間,人們沉浸在讀書的海洋。這種獨特的人生經驗,沒有這家24小時不打烊的書店,恐怕不好達成。
不打烊的書店,不拒絕任何人的書店,在某個地方,向人們釋放著一座城市的包容與溫度。我們生活的城市,難免有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有人住七寶樓台,有人夜宿大街;有人鮮衣華食,有人殘羹冷炙,階層標籤是如此明顯。
但在這個不拒絕任何人、誰都可以進的書店,在豐富的書本面前,人們的身份差別消失了,他們只有一個共同的身份:讀者。書本面前,沒有誰比誰更高貴,也沒有誰比誰更低賤。
一個對任何人不打烊的書店,就這樣善意地達成了「人人讀而平等」。它是一座城市的閱讀綠洲,是每個夜歸的人、住宿無著落的人的「接頭據點」。
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說,如果有天堂,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樣子。或許也可以說,如果有天堂,天堂就是書店的樣子。在這片知識的殿堂里,沒有貧富的差距,沒有讀書時間的限制,眾生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