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捷運里,上班族們滿臉睏倦,身子隨列車晃動,整個人都懶懶的。而當他們的眼前出現空位時,則像瞬間充了電一般,三步並兩步地迅速落座,隨後又陷入混沌的狀態,無心再抬頭看一眼,花白頭髮的老人,懷抱小孩兒的婦女……也真是應景,恰在這時,廣播響起:「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請將座位讓給需要幫助的人。」
我不禁要問,這個社會怎麼了怎麼這般沒有了規矩「坐有坐相站有站相」難以做到嗎「尊老愛幼」不是人類的普適準則嗎「做客時不許隨便動主人家的東西」不應該是人們的基本規範嗎老規矩能這樣漸行漸遠嗎我們社會文明程度如此低下嗎
好在,有人將「被人漸漸遺忘的老規矩」重新整理投諸網路,並引起熱議。先不論人們是否認可老規矩,也不論老規矩是否在新時代仍然有積極意義,我只是感嘆記得總比忘掉的好!畢竟,它在我泱泱大國存在了上千年,滋養了億萬華夏兒女。然而,我不禁又要一問,這本該是傳家寶的老規矩為什麼會被人們遺忘了呢其原因是什麼呢
是啊,我們在努力進行經濟建設,迎來城市化、工業化、數位化、現代化。我們堅信那轟鳴的機器,數字的攀升,遠比那些陳舊的「老規矩」有用得多。於是,你看到了自己身邊的「空巢老人」守著偶爾才會響起的電話,望眼欲穿;你看到公車上青年人因一點爭執對老人謾罵不止,大打出手;你看到旅遊者作為祖國的名片在國外名勝留下「到此一游」,遭人白眼……
莫言曾感嘆,文學最大的用處就是沒有用處。因為文學帶不來GDP,帶不來高樓大廈,帶不來樓堂館所,帶不來升官發財的政績,但是它滋養的卻是心靈,是鋼鐵森林間的靈魂棲息地。我想,包括老規矩在內的中國傳統文化也是這樣吧。沒有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人們的心靈怎麼保持一份寧靜和諧社會豈不會成為海市蜃樓我們又如何自信地弄潮於世界之潮頭浪尖那種認為文化不過是經濟的附屬、產業的點綴、甚至是財政的包袱,卻看不到文化能夠自主發展、形成產業、創造財富之重要地位,恐怕有短視之嫌吧。()
孔子說「禮之用,和為貴」。沒有老規矩等傳統道德的約束規範,怎麼會有社會族群之間相互包容、求同存異、共生共長、和睦融洽呢我們應當認識到:文化不僅具備震撼心靈、滿足需求之精神力量,而且具備引領社會健康發展、激發民族創造活力之物質力量;一個國家的興盛強大離不開文化,一個民族的傳承延續離不開文化,整個社會的發展進步離不開文化,離不開老規矩。
我想,是時候該重拾並發展老規矩了,即使在這樣的新時代裡。「老規矩」在不同時代有不同表現,孔孟之道、程朱理學,到如今的核心價值觀,它通過約束個人的行為,由點及面,由內而外地發揮作用。它能夠提升社會精神文明——而這是僅停於表面的經濟建設所帶不來的,是使國家進步的源泉和動力。
值得慶幸的是,就在這樣一個新的時代,老規矩被重新提起並受到熱議。老規矩,不應蜷縮在被人遺忘的角落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