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愛動物,所以要去給它們餵食,未曾想因此而傷害了它們,使它們因喪失了自己覓食的能力而難以抵禦嚴寒的冬天。
因為愛孩子,所以要對他們嬌生慣養,未曾想因此而坑害了他們,使他們因喪失了自理自立能力而難以勝任未來的工作與生活。
為什麼一番好意卻沒有換來一個好的結果?是壓根就不應該去愛,還是愛本身出了錯?
其中道理說複雜就複雜,說簡單就簡單。往複雜里說,可能要涉及到動物習性與保護、心理解剖與分析等非常專業的知識,是生物學、心理學等領域裡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研究課題,我只能知難而退了;往簡單裡說,我覺得就一句話:愛要理智。
愛本身並沒有錯,因為愛既是人類的本能,也是其他動物的本能,正如偉大的俄國作家高爾基曾經說過的那樣,「愛孩子是老母雞都會做的事情」。每每看到電視螢幕上母獸用舌頭舔吻小獸的鏡頭,我們都會倍感親切;每每看到大雀把食物送到嗷嗷待哺的幼雀口中的場面,我們都會熱淚盈盈……而這,都是因為愛。
相對於其他動物們的愛,我們人類的愛有時很缺乏理智。在愛的名義下,各種小食品開始不離中小學生左右,於是湧現出許多跑不快、跳不高、不敢上體育課的「胖墩兒」;在愛的名義下,眾多身心疲憊的中小學生終日穿梭在學校、補習班、家庭之間,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反感和無奈;在愛的名義下,衣服由爸爸媽媽來洗、家務有爸爸媽媽來做、工作由爸爸媽媽來找、對象由爸爸媽媽來定……一些年輕人成為除了讀書之外再沒有其他技能的廢人!怎麼樣?容不得你不信,你能說這些愛的表現是理智的?()
那麼,怎樣才能讓愛變理智呢?請大家記住三句話:第一句是開國領袖毛澤東說的,「豬圈豈生千里馬,花盆難養萬年松」,做家長的也好,做教師的也罷,最要緊的是要遵循孩子成長的規律,為他們健康成長創造一個比較寬鬆的環境。第二句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的,「大膽地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讓他們自由的生活,並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第三句話是古代道家代表人物老子說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既授人以知識,更授人以獲取知識的方法。
理智地大膽地去愛吧——愛孩子,愛動物,愛您喜歡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