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歷九曲百回的調整,無以有江河「盈科填穴而行」匯入大海的恢弘;不經歷千磨萬擊的錘打,無以成璀璨堅實的金石之質;一篇作品不經萬般推敲修改,更何談嚴謹創新之作?人的一生不反覆審察自身的缺陷,又哪來的濟世立足之根本?
《咬文嚼字》雜誌行如其名,在當代名家作品中察微糾錯,消除作品中的謬誤。這是對創作的尊重,它以一種嚴正的姿態告訴我們,在人生中,我們亦當時刻不忘發現自己的錯誤,改造自我,在彌補與自省中錘鍊人生。
胡適,一個在思想界文學界影響深遠的人物,正是在不斷的自省中改造自我,錘鍊人生的。少年的他紈絝不知進取,未品味過莽原中寒冷的冬夜,只有溫室中的桀驁不羈。一次他生病入院,閒暇看書之時,被書中世界的滄桑厚重深深吸引,並認識到自己內心的乾枯與蒼白。這是一種讓他看清自己的覺悟,是讓他拋棄過去的自己迎來新生的心靈超越。看到自身缺陷的胡適從此煥然一新,一本本《胡適日記》記載著他掙脫枷鎖、客觀審視自我的每一個腳印,他大踏步地走入了一條正確的人生道路。()
倘若昔日的胡適執著昏睡在自己幼稚的世界裡,他的眼中必定不會有一個清晰的自己,他的心靈也將永遠乾枯與蒼白,更何來激勵一代又一代中國人、那個「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的胡適之?
有瑕疵的人生不會蒼白,知錯不改的人生才是真正的蒼白。子辛自恃其力,桀紂自恃其才,高莽自恃其智,盧杞自恃其狡,智伯自恃其疆,他們的才能成為了他們在認清自我的過程中難以逾越的障礙,讓缺陷在他們身上擴散蔓延,自己卻從未清醒。正如莎士比亞之言:「我們往往因才能掩住了真實的自我,反不如缺陷對我們有益。」要想客觀地認清自己,尋找自己的缺陷,就應「聞過喜,聞譽恐」,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以開誠大度的姿態接納別人的逆耳忠言,改造自我,錘鍊人生。
做批評的主宰者,面對人生中暴露出的問題,嚴謹地審視,客觀地糾正,嚴格地要求,絕不可沉醉在一個完全隔絕的自我中。這是時代對每個人的要求,也是自己實現超越的契機。不放過自身的每個細節,察微糾錯,方能錘鍊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