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與福,讀起來像是聲調的差異,平平仄仄高低相錯,而把兩字演化為生活,則不免是兩重國度兩重天了。從許多實例看,富與福似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捧著若山似海的錢幣等待幸福來敲門,大概也只是天方夜譚而已。
許多哲人都說過,幸福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從另一方面敘述,也就是福不能用富來稱量取重的道理,金錢買得到鐘錶,買不來時間,金錢買得到醫藥,買不來健康,金錢買得到豪屋,卻買不來親情,金錢買得到你所能有的,卻買不到你所需有的……如此種種,皆有所指,皆含其理。一如古老傳說中展現的那樣,瘋長的財富並沒有給人們帶來想像中的東西:幸福、歸屬感和尊嚴。一家的福兮富兮、禍兮貧兮,放射開來,就是家國的壯矣美矣、壯哉美哉,亦不乏有國困國貧的一面。
2011年出爐的一張榜單將各大高校的「造富」能力來了個大排序,巧妙地應證了「知識就是財富」這句話,把高校知名度與「真金白銀」掛了鉤。有趣的是,「造富能力」強大的高校也恰好是眾望所歸的名校,北京大學憑藉79人的億萬富豪團隊高居榜首,清華大學緊隨其後,擁有億萬富豪70人,對比,又應是何種態度呢?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高校造富,不正是為國富而造富嗎?由此,報告發表人認為,「國內一流大學應該向北大學習,努力培養傑出的黨政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企業家。」然而,這樣的理論卻違背了大學的本真,教育教人明理、教人行事。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是為我們未來的幸福做基奠,而不意味著讓我們成為追名逐利守望財富的造富者。造了更多富,中國嚴酷的食品問題能否有大的改觀?中華大地的笑貌可否重現?眾多觸人耳目的「中國式」違規行為何以解決……幾多問題都在風口浪尖上。若是能把「人民是否幸福」「中國多少感動」「高素質人才孝德為先,人才培養禮義為重」等做為標準,不就有了造了富的福嗎?國之福氣不就來了嗎?
中國不缺人才,中國缺想像力,沒有想像力的國家只能是急功近利的國家。中國不缺德,中國缺「德行」。德之不行,永遠只是空洞的訓令。中國不缺「中國製造」,中國缺「中國創造」。而「中國製造」是以犧牲子孫後代的碧水藍天為代價的。
富不若福,福即為富。是到了卸下財富功利而轉向內心和諧寧靜,來問「你幸福嗎」的時候了。黨和人民奮發向上諦造美麗中國夢,我們亦需要更高一層次的起步。你我所站立的那個地方,正是你我的中國。你我怎麼樣,中國便怎麼樣。你我有光明,有向上的意識和行動,中國便不黑暗,便有了更多成功與飛越的可能。請把自己設定為一個追夢者,一個真正的追夢者。手裡捧著愛國的熱情,腳下踏著寬廣的土地,腦海涌動起創新的浪潮——而更重要的是有一顆追求光明幸福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