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作文大全

我眼中的孟子

我眼中的孟子(一)

孟子,一位先秦大家,他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位風度翩翩的儒生,他和藹可親,慈祥的面頰上總是返著一絲微笑。

孟子是博愛的。

孟子的仁政和非攻思想處處都體現著他憂國憂民的仁心。他四方遊說諸侯施行仁政。在那戰亂紛飛的年代,充斥著暴力,流行著吞併,肆虐著攻伐,這位儒家學派的「亞聖」要從法家的血腥中搶得一絲仁愛的地位,何其不易。但是他為天下萬民,仍不屑努力與八方諸侯,無奈天下分久必合,孟子最終放棄了。他站在泰山之巔,俯視天下萬民,有的窮困潦倒餓死街頭;有的為謀生存骨肉分離……仰不足以養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他萬念俱灰,為何他的眼中長含淚水,因為他愛老百姓愛得深沉。遊說不遂他便退以著書,終成《孟子》。

孟子十分講原則。

孟子為人很講原則。即:「生而有不用也,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無論何時,哪怕是生死關頭也要講求原則,決不做苟且偷生之事。他大義凜然,四心伴身:他遇人知惻隱;遇錯明羞惡;遇賢懂恭敬;遇事辨是非。面隊萬鐘的豐厚條件,他毅然詠頌出: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和加焉!他一生兩袖清風,不求宮室之美;不愛妻妾之奉;不需所識窮乏者得我。他從始至終都保持著人皆有之的「本心」,使他成為了正人君子的典範。

孟子作為亞聖,真的將仁愛的種子播撒如萬民的心中,普濟了天下。

孟子樸素的一生充滿了失望,無奈,貧困。但他志向遠大,卻壯志未酬。真正做到了:貧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不失為一位學術,政治教育大家。

我眼中的孟子(二)

孟子始終是一個不得志的理想主義者。雖然充滿了人性思想的光輝,但是和他的宗師孔子一樣,嚴重脫離了當時的現實,空談主義,於當時治國平天下無現實意義的幫助。

在那樣一個兵荒馬亂的年代,有哪個王可以耐心施仁而化天下?

孟子的仁道簡直就是一個理想主義的幻想,充滿了書生樂觀而缺乏變通的意見。

我覺得孟子的思想最多不過是作為一種道德的範本,永遠也難以成為治國的主力教條。

孔子是一個謹慎慈祥的老頭,莊子是一個任性好游的浪者,而孟子更像一個躊躇滿志的青年才俊。

孟子的口若懸河多少帶有狡辯的意味,他似乎忘了其宗師孔子的教誨:敏於行而訥於言。

相對於孔子的低調,孟子顯得非常張揚,動不動說「王天下」、「王道」,老子說「治大國如烹小鮮」,這一點孟子倒表現的很到位。

孟子高調,不謙虛,這和他的宗師孔子有鮮明的區別。讀他的言論,十分富有激情,但是實在缺乏孔子那種充滿偉大思想的光輝。

孟子裡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我眼中的孟子(三)

生命是坎坷的,除非有了勇氣;勇氣是莽撞的,除非有了理性;理性是暫時的,除非有了信念;信念是可變的,除非有了信仰。

我們努力於物質遺存的碎片中,尋找和發現人類精神和智慧的交集。信仰使我們能在變化多端的時代,以淡然自若的瀟灑決勝於千里之外;以遊刃有餘的技能突出於茫茫人海;以泰然自若的倜儻抒寫生命的美好;在時代的競爭中,成為坦然面對的真正英雄。《孟子》所教給我的正是一種信仰,一種生生不息、獨立自強的精神。

讀《孟子》,讀出的是「孔曰成仁,()孟曰取義。」「義」字貫穿了孟子的全部道德觀,如果「仁」是愛人的話,那麼「義」就是助人;如果「仁」是博愛的話,那麼「義」就是廣利;如果「仁」是尚慈的話,那麼「義」就是豪舉,在孟子的「義」里,凝聚著心中裝有集體的高尚道德情操。因此,在我心中,孟子不僅是戰國時代的美男子,更是那個時代的精神化身!他愛憎分明、疾惡如仇、當仁不讓、反對戰爭、蔑視強權,都源於他高尚的人格操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它教導我們要堅守做人起碼的道德底線;「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它激勵我們要培養堅貞不屈的大丈夫精神。

讀《孟子》,讀出的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這就告訴我們磨難是成功必經之路。《孟子》告訴我們:苦難和挫折是人生的標桿,往往更能測出一個人生命的高度和深度;而瀑布的美麗之處,也並非上遊河水的浩蕩,而是水到斷崖處,那奮不顧身的向前飛躍。現代社會競爭激烈,不經歷挫折、泥濘,不通過在困難中鍛鍊自我,又怎麼到達成功彼岸的呢?「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只有正確面對挫折,厚積薄發,才能擁抱成功,享受幸福

讀《孟子》一書,學孟子精神,就是要學習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要學習孟子的「善養吾浩然之氣」,就是要學習孟子的正義精神,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回報社會。

《孟子》告訴我,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走在生命的大河兩旁,修身,正心,不怕風吹雨打、堅持信仰,使其中穿枝撫葉的行人踏著荊不覺得苦,有淚可落但沒有悲涼!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