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仔粿是一種傳統的米製品,外觀呈綠色,通常在清明節和重陽節等傳統節日中作為祭祖的食品。它的主要原料是糯米和鼠麴草或艾草,這些植物不僅為草仔粿增添了獨特的顏色和香氣,還具有驅邪保佑的寓意。
草仔粿的製作過程包括將糯米粉和艾草或鼠麴草混合,形成麵團後,包裹由豬肉、香菇、蝦米、蘿蔔絲等製成的餡料,然後蒸煮而成。這種點心不僅在形式上呈現文化特色,也在味道上融合了多種食材,使其既有傳統風味,又適合現代口味。
此外,草仔粿的製作過程不僅考驗耐心,也是一種享受。從熬煮榨取草汁、揉合糯米糰、製作內餡炒料、包餡到蒸煮,每個步驟都不可或缺。這種點心在閩南地區被稱為草仔粿,而在客家地區則稱為艾草粄。它不僅是清明節祭祖的重要食品,也是客家人傳統文化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