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成功勵志

孤獨的人,能成大事

  文/淨靜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一種感覺,每次與成功失之交臂的時候,內心孤獨荒涼。

  朋友少的時候抱怨無聊寂寞,朋友多的時候也總失落恍惚。人生這場戲,好像,總是一個人的獨角戲。

  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曾在《人間詞話》一書中寫道: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其實,這三種境界說的是人的立志、奮鬥和收穫三個階段。而人生的大事業,必須經過這三個階段的磨練,才能獲得成功。

  生活,有時候是需要我們在孤獨中去經歷的,而這人生的三種境界,也需要我們在孤獨中去獨自體會。

  1

  孤獨,是你內心最強大的陣地

  這是一個盲目跟風的時代,從小到大,往往是看著別人家的小孩學什麼,父母也讓我們去學什麼;別人做什麼,我們也跟著做什麼,生怕自己落伍。

  長大以後,工作、買房、結婚、生子的生活軌跡逐漸向我們逼來,在身不由己的命運安排下,你是否活出了自己喜歡的樣子?

  所謂的"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內心的夢想需要你在孤獨中努力攀爬,不是只有登上山頂才能放開眼界,那些在孤獨中默默堅守的人,內心往往更為強大。

  聽著一首《白樺林》,腦中回想起那個「格格不入」的朴樹。從中學時代起,朴樹就視音樂為自己的生命,國中畢業後,他就打算棄學,做一個音樂人。

  這可把作為北大教授的父母氣壞了,無奈之下,朴樹接著讀書並考上了首都師範大學。

  可是,身在校園的朴樹內心卻極為苦悶,最終退學。

  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裡,朴樹時常跑到自家附近的小河邊,彈起心愛的吉他一直唱到深夜。

  後來,朴樹憑藉一首《白樺林》迅速爆紅,大江南北、隨處都可聽到他唱的歌。緊接而來的是各種獎項、名譽、春晚舞台、高昂的演出費。

  雖然成功的光環疊了一圈又一圈,但是朴樹並不快樂,他受不了春晚的假唱、受不了娛樂圈的虛假、受不了這個世界的喧囂。

  那一段時間,他又陷入了痛苦和焦慮之中,面對物慾橫流的世界,他依然用自己孤獨的背影去默默反抗著。

  突然之間,紅極一時的朴樹消失了,他躲了起來。

  面對親友的擔心,朴樹說:「蛇在蛻皮的時候,會藏在一個連光線都沒有的地方。」孤獨的沉潛,正是為了蛻變之後的重生。

  如今的朴樹,早已過了不惑之年,但聽他的歌,依然還是少年的模樣。但朴樹卻說:「不是我仍少年,是這個國家的人都選擇過早地老去。」

  是啊,歲月催人老,但不會老去的是對夢想的追求與執著。生活壓力大,但壓不跨的是對信念的堅守與虔誠。

  有人說,夢想是一件奢侈品,那或許是你從來沒有在孤獨中去默默堅守過。

  沒有「潛龍勿用」,哪有「飛龍在天」。《易經》的智慧也告訴我們,無論你想要成就什麼樣的人生抱負,都必須先在孤獨的沉潛中韜光養晦。

  2

  奮鬥,是你在孤獨里的享受

  俗話說:「有志者立志長,無志者常立志」。

  在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做事情只有三分鐘的熱度,今天打算去健身,沒堅持一個月就主動放棄;明天決定去創業,遇到一點挫折就打了退堂鼓。

  時間一年年過去,自己依然是半途而廢,一事無成。

  曾國藩曾說:「古今天下之庸才,皆以一『惰』字致敗」。人都是有惰性的,如果不能髮長久的恆心,堅持地去奮鬥,那麼夢想只能成為空想。

  所謂"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所有成功的背後,都是如苦行僧一般的努力。

  北宋名臣范仲淹少年時期在一所寺院讀書,他發奮學習,一邊幹活一邊苦讀,常常讀書到深夜,困了的時候就用冷水洗把臉,接著讀書。

  後來范仲淹到南都學舍讀書,學習更加刻苦,夜以繼日,有時通宵達旦,以至於五年的時間都沒有脫衣服睡過覺。

  不僅如此,范仲淹每日的生活非常簡樸,簡直是到了寒酸的地步。他每天只煮一碗粥,等到冷凝了以後,分成四塊,早晚各取兩塊就著鹹菜吃下。

  如此艱難的條件非但沒有把范仲淹打倒,反而磨鍊出了他驚人的毅力與吃苦耐勞的品格。

  而「苦心人,天不負」,後來范仲淹也終成一代良相,造福四方、名垂千古。

  古訓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道理很多人都知道,但真正能做到的卻不多。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我們面臨太多誘惑,而要想放下安逸、挑戰自我、實現理想,也唯有在孤獨的磨鍊中才能一直堅持。

  人生是一個人的長跑,雖然一路上有很多人會和你結伴而行,但沒有誰能替你抵達終點。在這場旅途中,需要結伴,更需要獨行。

  生命很短暫,為了不讓自己在寂寞中老去,請好好享受孤獨!

  3

  成功,是對孤獨的一種答覆

  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體會,做任何一件事,如果過於在乎結果通常會把自己搞得非常緊張,患得患失,發揮失常。

  而那些從容忘我、身心放鬆的人反而能獲得成功,這在考駕照的學員身上特別明顯。

  做任何一件事,都需要我們清晰的目標、詳細的規劃、辛勤的努力和以及持之以恆的付出。但等到最後考驗你的關鍵時刻,最好的狀態則是把這些統統「忘掉」。

  全身心投入的極致就是「忘我」,只有忘我,才能與物同一。

  日本著名企業家稻盛和夫在談到他成功的經驗時多次提到了「上天的啟示」,所謂「上天的啟示」,其實是稻盛先生在生產和科研現場全身心的忘我工作中所獲得的靈感、這些靈感是偶然而又不可思議的。

  稻盛先生在初創京瓷公司的時候,有一次收到松下電子工業公司的訂單,為了生產所需的產品它們需要研發合成一種叫「鎂橄欖石」的材料。

  這項技術在當時非常困難,稻盛先生和他的團隊經過多次實驗也未成功,這讓稻盛先生非常困擾,夜以繼日地思索著解決的辦法。

  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稻盛先生在經過實驗室時,好像被什麼東西絆了一下,險些摔倒。

  他低頭一看,原來是工作人員在實驗中掉落的松香。

  瞬間,像是靈光湧現一樣,稻盛先生想到「就是它了」,他將松香作為黏合劑投入實驗,結果獲得了巨大成功。

  而這一偶然的靈感,在稻盛先生本人看來,好像是受到了神的啟示。

  靈感的源泉往往在孤獨的探索中湧現,在奮鬥的人生之路上,走著走著,成功或許就在某個不經意間降臨。

  《金剛經》云:「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過去發生的錯誤不可挽回,過於後悔和內疚只能活在往事的陰影里一直消極下去,這樣的生活永遠見不到陽光。

  未來的事情還未發生,過於擔心只會自尋煩惱,讓人不斷地焦慮,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一團糟。

  而時間不曾片刻停留,現在的心念也是處於無常的變化中,我們唯一能夠把握的只有當下的思想、言語和行為。

  世間所有的成功,都是從專注當下開始、在專注當下奮鬥、於專注當下收穫。

  《人間詞話》裡,成大事者的最後一層境界說"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正是只問耕耘,莫問收穫,結果自然水到渠成。

  人生,何嘗不是帶著孤獨的背影出發,在無數個日日夜夜裡獨自打磨,熬到最後,突然在某個不可知的當下,遇見了心中無法割捨的夢想。

  大氣之人,必有大境界;慎獨之人,必有大格局。

  人生三境,需要你在有生之年去好好珍惜。

  來源:淨物(ID:cystyle00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