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十宗罪》讀後感

《十宗罪》讀後感(一)

昨晚通宵看了一本書,《十宗罪》,單看內容,那是在我逛了近四十分鐘書店後第一本吸引我的書,所以絕對肯定,但是看完之後,讓我更欽佩的是作者的勇敢,書中的故事都是曾經轟動全國但又被媒體壓制的真實案例,所以很令人匪夷所思。但是從事件中我可以看見作者對某些社會現象的抨擊,讓人驚恐之餘卻又不禁會深深思考這樣的犯罪到底是誰造成的?

是社會的冷漠?是人性的痳木?還是那些犯罪者的病態心理?但是進一步思考,我們就會想到那些病態的心理的根源還是來自這個病態的社會,所以導致某些人性的畸形成長。

可恨之人則必有可憐之處。

當作者帶我走進事件的背後,仔細的剖析案件的根源,我在為受害者感到同情的同時,卻也為那些無奈卻又用錯方法的犯罪者感到可悲。是社會親手孕育了這樣的悲劇,卻也是是我們的冷漠助長了這樣的社會氛圍。我映像深刻的一卷就是《肢體雪人》,故事中的殺人者本是一個乞丐,他唯一的溫暖就是和他來自同一個山村的女乞丐么妹。而被害人是某局局長的女兒,有錢有勢,所以飛橫跋扈。在撞死女乞丐後,她甚至沒有一點恐懼,只是有了因為等待的耐煩。她的教育告訴她,這樣撞死人之後,沒有錢和權解決不了的事。但是她並不知道,等待她的是最為殘忍的報復。

讀完這邊故事後,我思考了許久許久……然而這樣的事情卻是沒有盡頭的。此書中涉及對城管執法不當、政府工作失德、非法買賣器官、病態社會思想以及對以權謀私現象等的委婉抨擊,而這只是第一部中所提及的,但我們心知肚明的是,這只是冰山一角。

本書根據真實案例改編而成,涉案地名人名均為化名。十個恐怖兇殺案,就發生在我們身邊,每一個都是曾被媒體嚴密封鎖,當局諱莫如深的奇案大案。例如,肢體雪人、雨夜幽靈、地窖囚奴、人皮草人、變態色魔……以及轟動網路駭人聽聞的刁愛青碎屍案。四個超級警察,各懷絕技,從全國警察隊伍中挑選而出,組成中國特案組,負責對全國各地發生的特大兇殺案進行偵破,案情恐怖離奇,此文中十起特大案件都是首次公布內幕。

絕對震撼的角色安排:四個超級警察,各懷絕技,從全國警察隊伍中挑選而出,對各地發生的特大罪案進行偵破。極度扭曲的罪案案犯:強姦殺人犯、毀容者、戀物癖者、異裝癖、非主流少年、碎屍兇手、流浪漢、賣腎的人、變態殺手、色狼、乞丐、精神病患者、一天到晚跪在街頭的人……;詭異絕頂的十大兇案:地窖囚奴、雨夜幽靈、人皮草人、色狼傳說、精神病院、肢體雪人……

每一個故事絕對不只是給你恐懼。

所以,我們應當知道,或許付出愛與得到愛是不成正比的,但是不要因此變得吝嗇,要知道,無論多少的溫暖,都是這個社會所需要的。

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絕對會給你不一樣的思考,但是前提是,膽子不要太小喔!我希望,看過這本書都會或多或少得收穫一些東西……

《十宗罪》讀後感(二)

這是我近年來看的最快的一套小說,只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就看完了三冊。當然,第四季到目前為止還沒上架。

我並不認可網上一些抹黑這部小說的朋友所說的諸如:爛得一無是處、語言幼稚、知識儲備嚴重匱乏、情節的各種不合理等負面評價。恰恰相反,我認為雖然這是一部商業氣息濃郁的通俗小說,但作者講故事的能力和文學素養卻並不低。再有,這部作品的重口味難道不是吸引你閱讀的一大主因嗎?

不論是從中國的《聊齋志異》算起,還是從愛倫·坡寫出了第一部現代意義的恐怖小說來說,恐怖文學的存在都已經有了悠久的歷史、獨特的魅力和一群群層次各異的讀者。但很多讀者都有一個古怪而且根深蒂固的習慣,要把圖書分為互不相容的兩大塊,一塊屬於高雅且有文學價值的,另一塊屬於低俗的垃圾類。

作為一部恐怖驚悚類小說,在閱讀過程中以促成讀者恐怖感為創作宗旨,追求陰森氣氛、可怖意象、暴力場景營造的小說樣式。當然,好讀是另一重要原因。小說融入了偵探氣息,設定懸念,同時有著電影般的快節奏,令人拿起來就放不下。所以,只要給讀者帶來恐怖感,並且還會讓讀者欲罷不能,那它無疑已經算是一部合格的作品了。

雖然本書標榜是根據真實案例改編而成,涉案地名人名均為化名。十個恐怖兇殺案,就發生在我們身邊,每一個都是曾被媒體嚴密封鎖,當局諱莫如深的奇案大案。但作者常常會給人一種故弄玄虛的感覺,在想像力和故事構架上並沒有完全放開,創作功力也欠些火候。儘管如此,這部作品的特點亦非常突出,歸納如下:

第一、注重用文字描述的畫面感,讓讀者在腦海中形成一個恐怖的場景,從而達到了不俗的恐怖效果。

第二、為讀者營造出莫名的緊張情緒,當讀者的心弦被繃得很緊的時候,作者再去觸動它,從而讓人驚悚不已;

第三、它從不在讀者心中埋下什麼伏筆,而是很快而突然地給讀者一個吃驚、一個奇怪;

第四、採用偵探文學的記敘風格,突出的是過程。隨著情節和時間的遞進,使讀者越來越緊張;

第五、抓住了人們心理的敏感點而善加利用,人們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東西就此變做了恐怖想像的附著對象,讀者也在自己的幻想中一次次嚇唬自己。

另外,隱藏在這部作品背後對現實社會的批判也同樣令人反思。比如,買賣人體器官的醫院、囂張跋扈的富二代、毫無顧忌的微博炫富、野蠻執法的城管、官逼民反的強拆、流浪兒童人文關懷的缺失、醜惡的官商勾結和警匪勾結、整體教育的誤區、過度開發對環境的影響……而所有這些,正是每天都在早已痳木的我們身邊重複發生的。正所謂:異人有瞢惡,同人有黑白。善惡之爭,自古皆未停息。罪與罰、愛與恨、正義與邪惡的交織,也會讓你在恐怖驚悚的同時陷入深刻的思考。

當然,作為一部口味偏重的恐怖懸疑小說,《十宗罪》的情節有著大量血腥邪惡的元素,閱讀的過程的確會令人非常不悅和毛骨悚然。僅就故事情節描寫而言,它應該屬於限制級的。因為它很容易對三觀還沒有形成的廣大青少年心理造成很負面的影響。比如最近發生在嘉興的打工仔挖地窖囚禁女孩強姦11天,犯罪嫌疑人就自稱是受到了《十宗罪之地窖囚奴》的啟發。

《十宗罪》讀後感(三)

前幾天讀完《十宗罪》前傳,今天讀完第一卷。第一卷內容不是想像中前傳里的一個人物,但整體感覺還可以。每一個故事都是大概的說明,沒有詳細的過程,拍成電視潤色下估計會不錯。本卷寫的很多人物都是精神病患者,記得最深刻的就是雙重人格,()用迷信說法就是一個人身體裡存在兩個靈魂,各有各的記憶和性格,兩種性格寫字的筆跡也會不同。不知道具體醫學上怎樣解釋這種現象,對於這種情況我突然想到人的生存。

一個人有兩種狀態那就是生與死,活著時能做很多事能思考問題但軀體死亡化為白骨化為泥土。活著時軀體裡到底什麼在主導,死去後那種主導是否還存在空間。思索過程我想起黃易的凌渡宇系列小說,裡面提到史前文明,他們通過自身修煉增強精神力量最後突破肉身以另種生命穿越宇宙。世界之大無奇不有,生活中更有各色人群,身邊的每個人都有自己性格自己特色。社會是一個群聚型,所以形成的標準都是以大眾為準,所謂的精神病患者只是他們思想表現異於常人,所做事情常人無法接受,對於破壞或著威脅周圍的精神患者常常會被集中到精神病院,控制監管治療於一體。想想自己的生活經歷,從小到大周圍有一些所謂的精神病者,他們的行為讓常人嘲笑費解,甚至感覺害怕,小時候自己見到村里幾個人自己總是嚇的跑很遠。現在社會壓力大職場中很多帶著光環的白領中同樣有另一面,一但脫去白日的面具就流露出"變態"的另面,所謂的"變態"常常就是世俗中人們帶的枷鎖。很小的時候自己判斷懷人的標準就是日本人,漢奸或殺人犯,現在自己感覺以前的認知膚淺,世間中很多事情要站在不同角度考慮,好與壞在不同角度完全可以對調。每個人都有自己觀點,很多事情很多觀點無法用自己思想強加於人,我們就以道德法律衡量自己,不要去傷害他人…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