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萬物生長》讀後感

《萬物生長》讀後感(一)

本書的開篇是這樣一段話:

世界上有兩種長大的方式:

一種是明白了;

一種是忘記明白不了的,心中了無牽掛。

所有人都用後一種方式長大。

我覺得我已經長大了,不管以什麼樣的方式,但當我翻開《萬物生長》,

認真看秋水從高中畢業到博士畢業的從初戀到女友到老婆的這段真實中夾雜著幾許虛構的故事時,

我覺得自己重新長大了一次,我被感動了,我感到我心裡的某跟弦,被撥動了。

我最喜歡的是第十八章。因為我看到了我大學時光的影子。

秋水念的是醫學系,我念的是生物系,我們都學過動物植物生物學,無機有機化學,還有一堆數學物理。

當初那麼頭疼的科目,在馮唐筆下卻如此有生氣,如此靈動。北大之於他,又何嘗不是廈大之於我?

我想起自己早上7點起床,樂呵樂呵的背著起碼8本書然後汽車走路去上課或者去上自習的情景。

我想起自己酷愛在學校圖書館三樓外語書架旁邊的隱蔽小桌子放下書包,然後攤開書小睡20分鐘後醒來,習慣性檢查一下自己有沒有流口水,然後喝口水開始看書的情景。如果你恰好看到了我,應該發現我一邊的臉頰和耳朵潮紅,臉蛋上有一排均勻的鋸齒印。

我想起一路的鳳凰花,想起翠湖,想起偶爾飛落的鳥屎,想起夜幕降臨時獨自拿本書在長廊上朗讀的情景。真的仿佛就在昨日啊!

也許每個人看了,都或多或少的能重拾起一些大學生活的點滴吧。當然,我想起的更多是在英國時候的場景,就讓我慢慢想吧——。時間很快,我去年5月17號回的國,轉眼間已經快一年了。不知道明年這個時候,我會在哪裡,在做什麼,跟誰在一起,在想些什麼。還是留給時間去解答吧。

《萬物生長》讀後感(二)

看了《萬物生長》,個人感覺,電影比原著更加鬧騰,馮唐眼裡的柳青,王小波眼裡的吳清揚,王朔陽光燦爛的日子,石老康的晃晃悠悠……

每男人緬懷的,是那個時代,也是一種情懷……

當文藝片遭遇商業時代,它必須妥協,要知道,這是一個無利不起早的金錢世界。電影中,作者的『』感覺『』與自說自話的虛空縹緲少了很多,笑點很多,少了那份說不出來的苦澀超然,更接地氣了。

范冰凍的演繹的確實差著事兒的,對比湯唯的《黃金時代》,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呵呵,各花入各眼吧。湯唯是我的女神,沒露胸沒露屁股,但就是迷人,其實,喜歡一個人從不需要理由。記得《大話西遊》裡那句經典的「廢話」不?:「需要嗎?不需要嗎?需要嗎?」

曾經有一個中國導演說她,是中國唯一一個看起來像讀過書的藝人,這話,我不置可否。……

總覺得還差點什麼,手邊沒有10號啤酒,這是在開演前就買了的後悔藥,身邊那些插科打諢的戰鬥友誼也不復存在,腦子一下子被帶回到日子,光禿禿的瞬間穿越到過去,事兒還是那時候的事兒,但感覺已經不對了。

金城武在《重慶森林》裡念叨,罐頭也有保質期,為什麼愛情卻沒有?我內心裏面是希望它有的,但它的確沒有!

可話說回來了,沒有保質期的,何止感情而已?!

這日子啊,仍舊是一天天過……

那個曾經的時代,伴隨著更多竭斯底里的決絕,都已經走遠,儘管那感覺還在,風吹過後,真的會一切依舊?!

我說不出來,那是一種感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憋是憋,但還得繼續憋下去,直到,憋不住的時候……

《萬物生長》讀後感(三)

花了兩天上班路上的時間,把馮唐的《萬物生長》一書讀完。不出所料,又是一本群芳譜。所謂群芳譜就是一個男人懷念年少氣盛時和幾個女人的故事,古有《紅樓夢》,近代一點,胡蘭成的《今生今世》也是夠自戀的。最開始我覺得馮唐的書和石康的書相似,但後來發現是兩者同時期的北京背景和所選的類似題材造成的錯覺。再後來我又覺得《萬物生長》和《挪威的森林》有結構上的雷同,比如男主角懷念一個永遠得不到初戀(直子),又錯過一個看似十分般配的現女友(綠子),在書的最後兩頁男主角臨了還同大自己許多的另一個女人做愛(玲子),而結局也是同樣的模稜兩可。但是馮唐和村上春樹最大的區別在文字的基調上。馮唐的作品是幽默好笑的,捷運上我硬是忍住不笑出聲來。而村上春樹的文字最大的特點就是透著一股絕望,是談談的絕望,走不到盡頭的那種。村上的書我從來不在捷運上看,一定是找一個不會被打擾的地方專心沉浸在那種絕望里。

所以馮唐就是馮唐。()除了搞笑《萬物生長》中還是能找的許多妙句的,仿佛魔法一揮,作者就把文字變成了顏料,鑄成一幅絕佳的意境讓人心裡一暖,暖的恰到好處。這也許是電影改編所拍不出來的吧。

最後順帶說一下,群芳譜中最靠譜的還是《紅樓夢》,至少我們明確知道賈寶玉最愛的是誰。你再看後來那些男作家的作品中,絕對看不懂他到底最愛的是誰,頗有雨露均沾之意,這點真是讓人翻白眼。再想想女作家就更憤憤不平,寫的再好也只能愛一個男人愛到塵埃里,如果說有一個女人和幾個男人的故事,那也就只有《金瓶梅》了,喔不,那也是男人寫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