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雪中送炭讀後感

雪中送炭讀後感(一)

《雪中送炭》是白兔姐妹和豬羅羅的一個故事:白兔姐妹家的南瓜豐收了,她們邀請別人到她家裡吃南瓜宴。豬羅羅是白兔姐妹最好的朋友,當然他也要去。可是,最終還是沒去成,因為他在路上碰到了痲老鴨,幫她蓋房子了。從此白兔姐妹就在也不理豬羅羅了。冬天快到了,豬羅羅提醒白兔姐妹去準備過冬的東西,白兔姐妹理都不理。冬天轉眼都到了,冬天才過一半,白兔姐妹的木炭就沒了,白兔姐妹後悔當初沒聽豬羅羅的話了。就在這時,豬羅羅過來送木炭來了,白兔姐妹家的煙囪里又冒起了白煙,屋子裡暖洋洋的,有南瓜的香味兒,還有他們歡快的笑聲……

這就是《雪中送炭》,讀完了這個故事,我感受到了什麼叫真正的友誼,不象有些人,忘恩負義!

雪中送炭讀後感(二)

南宋時期,著名的詩人范成大一生寫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歌,深受人們的喜愛,晚年退居故鄉石湖,自號石湖居士,他的著作被編為《石湖居士詩集》,其中有一首《大雪送炭與芥隱》詩:「不是雪中須送炭,聊裝風景要詩來。」

下面為大家介紹的是我們館藏翡翠擺件雪中送炭〔清〕,對於雪中送炭還有一個典故:「戰國時期,寒冬臘月,楚國飄起了鵝毛大雪,楚懷王命人點上爐火,穿上厚厚皮大襖都不覺得暖和。他沉思了一會兒,想到有窮苦百姓正在挨凍受餓,便下令給全國的貧苦百姓和遊客送去取暖的煤炭。令全國的百姓得到溫暖心中也感到溫暖。」這便是「雪中送炭」的由來,常用來比喻在別人給以物質上或精神上的幫助。

本作品的創作者恰是利用玉料上的多種色彩,獨具慧心的打造出一副《雪中送炭》圖。不僅寓意豐富,也更加珍貴。工匠對翡翠加工的過程就是賦予翡翠魂魄、性靈的過程,這之後翡翠才真正具有了藝術價值。整件作品以白色為底,瑩潤光亮細膩,呈現玻璃光澤,為上好的「鐵化水馬薩底」,利用玉料的潤白完美的表現了「寒冬飄雪」這一場景。覆蓋在炭上厚厚的積雪,不斷融化的雪水下滴所結成的冰凌,觀者似乎能感覺到嚴冬的寒冷。而凸雕技術將積雪的厚重感呈現,路途遙遠,大雪紛飛的動感場面用這一靜態畫面來表現,足見立意之精巧。細節的刻畫令人不禁稱絕,立體圓雕塑造妯地駕馭者手持皮鞭,穿著厚厚的棉皮襖,踡跼車轅一側,他眉毛上挑,抬頭遠望,行進在凜冽的風雪中,然而臉上卻洋溢著希翼和嚮往的表情。駕轅的牛正值壯年,四蹄穩健有力的前行,渾身肌肉感非常強烈。

以圓雕及浮雕的手法將牛的線條刻畫的流暢自然,古樸渾厚。同時又以陰刻線將牛身上的繩子細緻地表現。車身微微傾斜,滿載的車箱覆蓋著厚厚的霜雪,賦予了作品以生命和血肉。就連本體基面也有一種雪滑冰堅的泥濘難行之感,堪稱玉雕作品中的絕品。

從這件作品中也蘊藏著深刻意義,人的一生,不可能平靜的度過,他不能孤立於社會及他人,他需要有他人的關愛與幫助,同時他也應該為他人付出自己的愛。能夠把自己豐厚的財富主動回報這個社會並積極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們,那才算實現了人生的最高境界,即「達己為人」。這就是為什麼世界上這麼多的成功人士樂於做善事的原因了。「予人玫瑰,收留余香」,玉本身傳達著人的道德品質,()代表儒學的仁義智勇潔,整件作品完美的玉意結合,精湛雕刻詮釋玉之德,為絕世罕見之作。

由此可知,中國古代道德思想對玉的理解,對玉的美的理解完全與對人的道德品質的追求融為一體。玉的品質就是人的道德、人格。而中國歷代有能工巧匠們,因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多用玉來表現美好的品德。此件作品是其中之一。從石器時代人們佩戴色澤艷麗的美石以辟鬼魔、護體保全,這是最為原始的信仰與寄託,到歷代王朝將玉器作為財寶收藏與玩賞,玉不斷的被賦予新的涵意,發生著新的作用。

雪中送炭讀後感(三)

今天,我看了《雪中送炭》這個故事。

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在一個寒冷的下雪天,宋太宗想到京城那些缺柴少米的人家,一定在挨凍受餓,就帶上糧食和木炭,送給他們。受救濟的人,無不萬分感動。於是,歷史上就留下了「雪中送炭」這段佳話。

看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在別人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就好比雪中送炭。

通過這一個故事,我想起一件以前看到的往事;有一次,我看到一個8歲左右的小女孩被一輛小轎車撞倒了。那個小女孩鮮血直流,而那輛小轎車的司機頭也不回地開走了。這時,一輛三輪車停了下來。一位20歲左右的叔叔走下車。小心翼翼地把小妹妹抬上車,頭也不回地向醫院奔去……這個叔叔雪中送炭的行為值得我們學習

因此我覺得同學、朋友有困難時,應該及時幫助他們,這樣才是21世紀的好少年。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