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柱自述,我的行銷心得》買了之後,也沒有一氣呵成的讀完,在拖拖拉拉的半個月左右時間,才於昨日拜讀完畢。書中有些很囉嗦重複,又有些似乎不夠深入,但整體下來還是讓人頗為受用。不管是行銷大師,還是成功企業家的稱謂,能從這麼多沉浮中修成正果,總是有太多價值在內。
接觸史玉柱其人,是從高中在某本雜誌上看到,了解其經歷之後,很是欽佩,最讓我折服的是負債2.5億之後,能擔得起責任, 能鬥志昂揚,還能東山再起。這讓我想到了電影《1942》裡張國立說的一句話,「我是財主,雖然現在啥都沒了,但是我知道怎麼能從一個窮人變成富人,十年之後,我還會是財主」。這就是男人歷經世事留下來的睿智和自信,這是男人最大的魅力所在。
從統計局出來下海,是其勇敢;半年不出門搞研發,是其沉著;風風火火蓋巨人大夏,是其年輕氣盛;大躍進式失敗,是其無知無畏;從頭做起保健品,是其能屈能伸;還清債務重振旗鼓,是其敢於擔當。我不想夸史玉柱是何等神人如何牛逼,因為他也有太多的缺點,年少時輕狂冒進,有錢了頭腦發熱。但這些缺點都變成失敗,又化作教訓,最終成為財富。他的富有,不在於擁有多少資產,而在於失敗的次數有多少,摔跤的程度有多大。
關於柱哥的產品觀、策劃關、行銷關這些,很多大家都作過很多分析,我感觸很深也很多,但沒必要於畫蛇添足。 只是讀完思考發現,他更像是一位心理學界的羅傑斯。羅傑斯作為人本主義的代表性人物,凡事皆以人為中心,從目標對象的角度來考慮。而這一點在史玉柱的產品、策劃、行銷上無一不體現的淋漓盡致。腦白金,光設計包裝盒就調試了三個月,擺放在門店櫃檯,調查消費者進店之後第一眼看到的是哪個產品,做到第一眼看到的是腦白金,才敲定包裝。腦白金廣告更是走訪了無數大街小巷,才敲定廣告語。征途遊戲測試,每天都要和玩家溝通,及時找技術更改。甚至提出員工每月必須和多少消費者聊天。凡事從民眾中來,到民眾中去,顧客喜歡的才是企業需要做的,這就是完全的以消費者以中心,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產品、廣告、策劃、行銷,這樣保證了不會異想天開閉門造車。
除人本思想之外,其專注和務實更是難能可貴的。手頭有了幾千萬之後,團隊已經開始鬆懈了,但為了研發軟體,把自己關進屋子裡,拉幾箱速食麵, 搞了半年大功告成。為了研究遊戲,自己每天12小時的玩了1年半。我想很多普通人手頭有個一兩億之後,不大可能安安分分的閉關修煉,史玉柱說,如果一個人有錢了之後,不知道奮鬥了,每天關注的不是工作,而是到處打聽別墅寶馬,這個人基本就廢了。這種心境在無數從商和創業的人中來說,都是相當難得的。做產品做行銷,就要聚集聚集再聚集,同一時間內只做一件事,一個產品廣告,只說它一個優點,於繁忙瑣事中保持一份靜,在多元化經營中鎖定一個核心,這是很多創業者需要學習的地方。
今晚看了一期頭腦風暴,焦點人物是馬玉柳傳志、王石史玉柱的「功成身退」,議題是如何做到功成而身退。這點比較認可史玉柱的做法,雖說全都退出「職業經理人」,不再做總裁,把企業打理交給接班人,但史玉柱能做到一年之後巨人不再有他的烙印,不再插手,退的乾脆,退的信任,十分難得。上段時間看王石的書,48歲辭去萬科老總時說, 還忍不住到辦公室去轉轉,有事還忍不住插手,生怕接班人犯毀滅性錯誤,但後來覺得不對,遂爬山遊學,亦是欽佩。在談到企業制度建設時,史玉柱說,員工想要的無非是兩點,第一是金錢,針對此讓員工多勞多得,業績提成上不封頂。第二是個人價值實現,針對此,充分授權,允許試錯。幹部或員工覺得自己有舞台,不用事事向上匯報,自己有權可以在其範圍內作出決策,能自己拍板,你一線員工有一線員工更真實的提議,你的想法就比領導更重要。如果成功了就獲得成就感,如果失敗了,能自己吸取教訓,也是一種人才培養。
最後分享一點他的富貴觀, 勿需向別人折腰,則為貴;勿需向別人伸手,則為富。因此不能以地位高低論貴,不能以財富多少論富。
別人的教訓或許可以作為自己的經驗,別人的理念或許可以作為自己的參考,僅此,晚安。
《史玉柱自述:我的行銷心得》讀後感(二)
把這本書看完了,說說自己印象最深的兩個點吧。
一、行銷的基礎是產品。
自己一直以來也是這麼認為的。
如果產品不好,但是有好的行銷,能不能盈利?也能,只是說不能長久而已。但是市場上不乏這樣的人。因為這樣賺錢快。
打磨一個好的產品,可能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但是誰也不能保證產品最後可以大賣,可以掙錢。
但是專搞行銷就不一樣,一個一般的產品,只要行銷搞得好,瞬間就能賺不少錢,如果這個產品做不下去了,換一個產品繼續搞就OK。
自己之所以認可這個觀點,主要是自己不好意思吹牛X,總要產品好了自己才好意思說這個產品怎麼怎麼樣。如果產品不行,都不知道該怎麼往它的身上貼金。
再加上自己對產品都沒信心的話,就更沒信心去忽悠其他人了。或者說,自己一直都不太擅長說大家愛聽的話。所以一直都還在溫飽線上掙扎著。
二、抓住問題的關鍵,然後聚焦去解決它。
在做消費品的時候,因為自己的產品和別人的產品不會有太大的差別,你能做出的別人也能做出,在產品上不能產生太大的優勢,所以重點就要放在行銷上。
而行銷里的關鍵,又是廣告。所以做消費品,得把公司的重點放在廣告上。
做廣告的關鍵點又在於消費者。因為產品最終要由消費者來買單,廣告最終是要給消費者看的,什麼樣的廣告能讓消費者記住,什麼樣的廣告能激發消費者購買?這些應該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做產品驅動型業務的時候,產品是核心重點,這時候行銷、廣告就排到後面了。重要的是把產品搞好,產品搞好了,自然能健康發展,如果產品搞不好,行銷搞得再好,也不能長久發展,甚至付出和回報不能成正比。
這兩點,個人認為第二個點對解決問題還是比較有用的,首先要知道什麼才是重要的東西,把最基礎,重要的東西解決了,其它東西做好了就是如虎添翼,做不好也不過是差強人意。
自己有個朋友,現在在搞餐飲。
搞餐飲 最重要的是味道。
他家的味道確實不錯。才開始的時候,是和別人合租了個門面。一個月3000塊,從晚上21點開始,一般到凌晨1點多關門。
但是生意不怎麼樣。主要是位置不太好,雖說那旁邊就是一所技校,相當於高中生。大家都沒錢啊,而他主打的又是海鮮類產品,學生們都消費不起。
搞了一個月,關門了。
倒不是倒閉了,而是轉戰到微信上來,只搞外賣,沒有店面。
到現在也差不多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生意如何呢?大概每天的純利潤在300——500。
累嗎?平均每天送出10——20份外賣,當然,不需要自己送,有和外賣公司合作。如果是快遞員實在趕不來的情況下,自己就跑去送送。
比起開店來,要輕鬆許多。大家都用電話或者微信下單,然後這邊再開火炒菜送去。其他時間就在家看看電視,玩玩電腦。
至於行銷方面,他完全沒考慮過。唯一做過的推廣就是找人做了個產品介紹和選單頁,推出曬照片返利5元的活動。其它什麼都沒做,就純靠口碑和朋友圈自動傳播,生意依然是越來越好。
在我看來,這就是抓住了關鍵問題,產品。他把產品(味道)做好了,行銷方面基本不需要用心,做一個現代人都會做的推廣,就可以慢慢的做起來了。
本地還有個反面例子。
一個影樓,就是專拍藝術照、結婚照之類的。前幾年才出現的時候,它的名字叫AA。然後推出199元藝術照,底片全送,然後又是各種優惠,每個周末都可以看到他家搞的促銷活動。
正好我有朋友也去下了單,然後幾個月後叫上閨蜜一起去拍了。
據說服務挺不錯的,無論是拍室內還是出外景,都有服務人員圍著你轉。但是當去選片之後,就只有一個感覺,大失所望。
照出來的照片只有這麼醜了。攝影師技術不行,後期P圖人員的技術也不行。用她們的話來說,就是還比不上自拍+美圖秀秀的效果。從此以後,再也不去那家拍片了。
沒幾個月,同一個地方,他家不叫AA了,而叫BB。依舊是靠搞促銷來引人拍照。再過幾個月,又改名叫CC了。一樣的手法,一直在用著。
像他這種行業,最重要的核心應該是拍片效果。但是老闆似乎沒在這方面下功夫,只在行銷上下功夫了。
他家確實比其它家看上去要優惠挺多(估計是攝影師工資也不用給太高),但效果卻也差了十萬八千里。一個20多歲的美女硬生生拍出40歲的效果,這也是不多見了。
能掙錢嗎?肯定能,要不然也不會一直存在了,但是不長久。
基本上是不搞促銷活動,就鮮有客戶主動上門。而且過一段時間就得改頭換面重頭再來,因為前一個店的名聲已經被搞臭了。
換店名就有用了麼?反正也只能騙騙沒上過當的人而已,我朋友從那次之後,再也沒去過。
到現在,似乎那家店已經關門了,沒有再見到過,也沒再見到有新的影樓出現。
但其實話又說回來了,個人有個人的追求,如果不求做成百年老店,只是賺一筆就跑,似乎也不失為一種方法。
《史玉柱自述:我的行銷心得》讀後感(三)
花了一個星期看此書,感覺還是有些許收穫。與其它寫行銷的書籍不一樣的是,這本書貌似採用用了口水化的樣式來講述史玉柱這些年的行銷心得。不過從他的行銷方法來看,貌似與BBK有很多的異曲同工之妙。雖然我們的行業是教育電子,但其行銷性質及產品性質還真有點像保健品那樣,所以也就不足為奇了。因為整本書有點片斷式,但話都比較樸實,容易看得懂,明白道理,也比較實用--雖然可能我理解的高度和深度不一定夠。史玉柱的傳奇經歷,估計大多數八零後都有所了解,真正能跌下去再爬上來,而且能活得很好的企業家沒幾個(我所知道的就是史玉柱和禇時建兩位)。
我只能按照個人的理解來對書中的一些內容進行歸納了,主要是讓自己再加深一遍理解,對於為什麼做遊戲,投銀行這些就只能大致略過了。
關於廣告:
1.廣告是持續性的投資,不是一桿子買賣
2.最好的廣告就是推銷廣告
3.做廣告一定要找對自己產品最了解的人,對你的用戶體會最深刻的人才能做好
4.好廣告都是改出來的
5.能讓人記住的廣告,就是不斷重複的廣告
6.明星代言廣告的效果很差
關於行銷:
1.一定要搞清楚購買你產品的用戶群
2.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3.搞行銷只有唯一的一個關鍵字:消費者
4.行銷的基礎一定是好產品,產品能真正給消費者帶來價值
關於做企業:
1.聚焦,售中精力打核心產品
2.學習毛澤東思想,運用於產品研發及行銷當中去
3.要允許團隊成員犯錯誤,從錯誤中進步
4.決策失誤是一個企業代價的最高成本
5.一個企業 必須在這個行業里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多元化則無法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6.建立團隊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是辦企業的第一重要的要素
7.成功的時候總結的經驗是扭曲的,失敗的時候 總結的教訓才是真實的
8.在中國做企業,還是低調一點好
9.創新首先不是一個口號,一切應從實際出發,以企業的實力為基礎
10.人才的三個問題:尋找人 培養人 用好人
11.一個產品想賺錢最終靠回頭客。()
12.在做品牌、產品的時候,對消費者的利益點,能少儘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