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白雪烏鴉讀後感

白雪烏鴉讀後感(一)

《白雪烏鴉》講述的竟是一個關於鼠疫的故事。

一百年前,一場鼠疫在東北大地上蔓延,共有六萬人為此失去生命,僅有兩萬多人的哈爾濱傅家甸,疫斃者竟達五千餘人。

遲子建用她沉靜而飽滿的敘述,帶我們走進那座曾被災難籠罩的城市。小說從開始到結束,都是在白色的環境下,染上了黑色死亡的墨汁,雖然風趣言語的穿插,還是無法壓制心中的許多陰霾。這個北方出生的作家,骨子裡有著北方白雪皚皚的情愫,在小說中總是能洋溢中一種純淨,單純的活力。沉悶混沌的日子、迷惘詭異的氛圍,將人們在這場「因捕獵旱獺而導致的災難」中的生離死別、愛恨情仇渲染的可感、可觸。

故事發生在作者遲子建的故土,那兒是中國的最北端,在廣袤的東北平原的大地上,生活著樸實、勤勞的中國北方的勞動人民。但是清朝末年,政治腐敗,閉關鎖國的美夢被外來的堅船利炮給打碎,中國人民,尤其是東北三省的人民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書中不斷提及的俄國和日本覬覦中國領土的野心和分別由俄日修築的中東鐵路、南滿鐵路也都是有其歷史淵源的。

自從清政府與沙俄簽訂《璦琿條約》,中國便失去了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約6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隨著領土的大片割讓,烏蘇里江的堅冰終於被打破了,俄國人在中國的領土上修建了中東鐵路,於是遙遠的西亞文化乃至陌生的西歐文化也隨之進入了中國東北。再加上日本南滿鐵路的修建,除了加速了對我國東三省自然資源的掠奪,還毫不留情地改變了我國東北的自然與生態環境,在形成對中華文化擠壓的同時,構成對我國原生態人文環境的威脅與破壞。

而隨著強權入侵的,除了先進的科技、異域的文化,自然潛藏著多種災難的可能(包括亡國滅種的可能)。遲子建的故事,就是在這樣一個大的歷史背景下展開的。

從頭一年的深秋"霜降在節氣中,無疑是唱悲角的。"開始,到次年的初春「榆樹的枝條也剛剛變得柔軟」結束,半年的鼠疫,奪去了無數的生靈,傅家甸的人們妻離子散,人們在自然面前顯得是那麼的脆弱和渺小。但是作者用她溫柔而堅強的筆觸,使我們感受到了對待生命的釋然。

再大的苦難,人們還是挺過來了。這不禁讓我想起了近幾年發生的機場大災難,06年的印尼海嘯;08年的汶川大地震,10年的玉樹地震;SARS、甲流……我是懷著沉重的心情讀完這本小說的,但是,除了沉鬱的心境,更多的是對生命的敬畏。

書中人物極多,作者從平民百姓著手,有名有姓的幾達上百位,多為販夫走卒、引車買漿者流。正是這些栩栩如生、飽滿豐富的平凡人物,將 100年前,東北大地上的勞動人民樸實的呈現在讀者面前。

遲子建沒有重墨於甲午戰爭中的將門之後伍連德,她的目的也不是為了向我們介紹驅除鼠疫的功臣的光輝事跡,正如作者在後記中所述的那樣。「我要撥開那累累的白骨,探尋深處哪怕磷火般的微光,將那縷死亡陰影籠罩下的生機,勾勒出來」。書中有正面的王春申、傅百川、秦八碗、周耀祖、伍連德等。也有反面的紀永和、翟役生、周耀庭等,還有命運各不相同,卻在那樣的背景下及其無奈的幾個女人翟芳桂、于晴秀、蘇秀雲、謝麗科娃等。他們操持著不同的生計,在傅家甸這個疫情最嚴重的災區,他們需要面對的是恐懼、悲傷和死亡,他們憑藉著小人物之間的默默相守演繹著他們在生與死之間的動人故事。

在人們和鼠疫作鬥爭的過程中,雖有像翟役生這樣幸災樂禍的、紀永和這樣等著發國難財的人,令人不齒,但總有些靈魂高尚、內心閃爍著人性光輝的人令人敬佩。

不得不提到的是書中始終貫穿著的一個普通人,他就是每天以黑馬為伴的王春申,從他的經歷來看,踏實一個可悲的人,兩個老婆吳芬、金蘭還有心愛的兒子繼寶都相繼在這場恐怖的鼠疫中殞命,其中自己的寶貝兒子還只是因為出疹子,被誤診為鼠疫的,這叫一個冤枉啊!留下的不只是誰的還得管他叫爹的女兒,最後好友四鄰也相繼歸陰,還免不了受吳二家的算計。要說悲慘,他算是極品了!人活著總歸是有盼頭的,他的精神支柱便是俄國女演員謝麗科娃留給他的美麗的幻想。家人相繼去世後,他後來加入了抬埋隊,在疫情沒法控制的時候,這是一件非常危險的工作,當然這並不排除他生無可念的可能,可是和周耀庭、翟役生這樣同樣形單影隻的人比起來,王春申這樣的小人物便會瞬間顯得高大起來。他的餘生在為生者祈福,為死者歌唱。

和紀永和這樣在國難當頭之時,還想著囤積糧食,大發橫財的商人比起來,傅百川就非常值得人尊重了,前者再為人性的扭曲做註解,而後者再為對生的敬畏、對社會的責任感作詮釋。在和鼠疫作鬥爭的過程當中,他出謀獻策不說,還為疫病提供藥材,免費為全場百姓趕製口罩,為防疫事業忙前忙後,他不是一個站在錢眼裡看世界的唯利是圖的商人,而更像是一名對社會具有高度責任感的企業家。

看著傅家甸一步步發展起來的周濟一家,祖孫三代經營者一家小點心店,在平凡不過了,在鼠疫期間,主動提出為隔離所的人做飯、送飯,當時看到這裡我不禁濕了眼角,腦海中也浮想聯翩,08年是多災多難的一年,可是中國人民眾志成城,將大雪災、大地震、民族破壞等一一挺過來,這讓我覺得,中國正是有著這樣的國民,中國人的脊樑才不會彎!

感觸最深的還是焚屍那一章,並不是因為那場面有多麼壯觀!而是在於,當你想像到有這麼多屍體,他們曾經都是活生生的人,而轉瞬會化為灰燼的時候,你會感到無助,感到人們在死亡面前時多麼渺小,那不會是震撼的感覺,你會覺得那是心在顫抖。這是在無法讓人不想起,大一那年,爺爺去世,遺體被草蓆裹起來,送入靈車的那一剎那,仿佛那陰陽相隔的錐心之痛再一次升起。

白雪、烏鴉,是這故事中不可或缺的情境,仿佛為這本已很憂傷的故事塗抹了一層蒼涼。白雪的每一次紛飛,仿佛離者的哀傷;烏鴉的每一次振翅,就猶如逝者在告別。皚皚白雪是這場浩劫中不斷的輓歌,他們越想勸慰人們,人們就越感到淒涼。

「到了冬天,那些色彩艷麗的鳥兒,都撲扇著翅膀南飛了,烏鴉卻仍在北方的雪野中挺立著。還有,它那粗啞的叫聲,帶著滿腔的幽怨,有人間的色彩,不像畫眉、黃鸝、燕子,雖然叫得好聽,但太像天上的聲音了,總覺得無限遙遠…」在我看來,翟芳桂喜歡烏鴉是有她的道理的,他們就像熱愛著這片土地的人名,願意守在這片沃土上。

讀小說的過程中我仿佛穿梭在那個100年前被黑暗籠罩的城市,聽到了喪失親人的哀嚎,看到了屍骨粼粼的慘狀,嗅到了屍體腐爛的味道。但是,當我最後看到疫情報告,死亡率為0時,我的心釋懷了,我和伍連德的心情是一樣的,我知道,中國人又一次挺過來了!

這讓我相信,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天,總會有回春的一天。

白雪烏鴉讀後感(二)

最近,剛讀完《白雪烏鴉》,讀得很快,用了一天的時間。因為小說的情節很緊湊,很流暢。這部小說里,人物眾多,且多是普通的民眾,這些小人物在面對鼠疫這樣的大災難時,可以說是各具形態,有堅韌。有抗爭,有救助,有膽怯,有死亡,有出生,有殉情,有陪葬……不管怎樣,生活還得繼續,於災難中總能看到生的希望存在。

故事的情節我不想多說了。我對書中的兩處暗戀情節感觸很深。一是王春生對俄國女演員謝尼科娃的愛慕,二是傅百川對於晴秀的暗戀,兩位女性是本書中的美麗與智慧的化身,她們值得讓人愛戀。小說中表達這種愛戀是非常含蓄的,他們的舉止和行為除了悄悄的關心,就是默默的相守,雖然他們的的生活不如意,但是情感世界卻是豐富的,這種真摯、美好的情感很動人。我想現代的人,更應該保留這種純美的情感。

遲子建說:「我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間,從小生活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嚴寒中,我抵禦外界世界一切的好與不好都有天生的免疫力。」我想,常人眼中的困境,對於整個人生來說,其實是際遇,是財富。

遲子建出生在漠河,那是中國的最北端,生長在大興安嶺,那裡有遼闊的原始森林。我突然萌生了要去那裡看看的念頭,心嚮往之。

白雪烏鴉讀後感(三)

一直喜歡遲子建的書,過往歲月在她的筆端流露出一股憂傷的堅強,讓人讀後心中一暖。

她的《白雪烏鴉》講述的是一場鼠疫大災難的故事。「天上下著大雪,又盤旋著烏鴉,每天有人死亡,傅家甸兩萬多人中死了五千多人。但死亡的另一面就是活力。面對疾病,不管怎麼,人都要掙扎著活下去。生,確實是艱難的,誰都會經歷突如其來的災難、恐懼、死亡,唯一能戰勝這些的就是對生的渴望。」這正是遲子建想要傳達給我們的思想:只要有光,生命就不會絕望。

在書中,遲子建用了很多筆墨去寫人們如何去面對這場災難,死亡和生機是穿插其中的兩個主題。為盡孝道而陪母親殉葬的秦八碗,以決絕的方式死去的陳雪卿,還有那個可愛的孩子喜歲的死亡,無不瀰漫著憂傷、壓抑的氣氛。但是,遲子建卻在這份沉重中,穿插進生命的活力和愛。那個馬車夫王春申對俄國女演員謝尼科娃的愛慕,還有傅百川對於晴秀的暗戀,她在告訴我們,即使面對困厄,生活也有它美好的一面。

在災難的籠罩下,無論是社會上層的大人物,()還是社會底層的小人物,每個人都在艱難中前行跋涉。她用質樸的筆調把小人物身上微弱的人性光芒一點點放大,然後凝聚在一起,形成了生命的活力。正是依仗這種群體的活力,人們終於度過了鼠疫的難關。

遲子建最喜歡的作家是人道主義作家雨果,而她自己也是沿著這樣的一條路走下去。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