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浮士德讀後感600字

浮士德讀後感600字(一)

《浮世德》它讓我看到了這個現實社會下存在的矛盾、無奈、悲慘……

書中講述了5個都市少年,他們懷揣著各自的秘密,在彼此的生命里,留下愛與恨的印記。池海翔這個總被人家稱作是怪物的男孩,沒有人能真正的理解他,他只能獨自默默地承受現實給他帶來的一切慘痛。最後,他還是成功了,站立於萬人之上了。紀瀾一個矛盾的女生,不願與最好的朋友滕夕分開,卻背地裡把滕夕的書桌推翻在地,讓書本掉在地上。然而,她又趕忙撿起書本,用雙手擦乾淨。滕夕的突然昏倒,讓紀瀾緊張不已。她的形象在現實生活中一定存在的原型,因為,即使是再要好的朋友,也會嫉妒對方比自己優越的條件,從而做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雖然,她是矛盾的。但,她還是選擇那寶貴的友情,縱然滕夕已離她而去,已不在人世,她始終還是愛著滕夕的。而滕夕,有著出眾的外貌、乖乖女的性格、殷實的家境,這一切都使人羨慕。這樣美好的女生,卻愛上了一個與她截然相反的男生。這些都不能說明什麼,因為愛情是沒有界限的。直到最後,滕夕的離去,她的心裡仍然只有他的存在。那個叫煙焰的男孩。煙焰,其實本質是好的。可由於,父親被車撞後,肇事司機逃跑,家裡就開始背負著沉重的債務。他所做的一切,包括搶劫,都是為了他的家,為了滕夕。然而,當他知道那個肇事司機是滕夕的父親後,他茫然了。他不知道該如何去面對滕夕,他想對滕夕說:別走,等我出來。可最後還是沒有說出口,直到她的離開。煙焰只能算是個知途迷返的孩子。最後一個少年——季岸,他是最悲慘的。從小父母就去世了,被姨夫姨媽收養。但是,他討厭姨媽那異樣的眼神。於是,覺得自力更生。可他所謂的自力更生,就是在學校附近的一個酒吧里當男妓。他被那些肥肉橫生的老男人包養著,做著一些骯髒的事情。就算是這樣,他也不後悔,只有能靠自己生存下去就滿足了。而,當他愛上了自己的老師,他決心退出那個渾濁的世界時,已經不行了。那個世界不允許他的離開,除非他在人間消失了。縱使這樣,他的愛情也沒有得到一個好的結局。不被世俗承認的東西,是無法在這個世界存活的。就是他們的愛情一樣,心愛的人死了,他的心也死了。這一次,他終於可以毫無牽掛地繼續做著令人作嘔的事情。

浮士德讀後感600字(二)

暑假裡,我閱讀了德國最高文學成就的代表者歌德的著名詩劇作品——《浮士德》,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詩劇的主要內容是:上帝與魔鬼靡非斯托打賭:由靡非斯托引誘浮士德,看他是否會放棄高尚的追求,棄善從惡,成為魔鬼的俘虜。魔鬼幫浮士德恢復青春,遨遊了人間和神界,經歷了對愛情、宮廷權勢和財富、古希臘藝術之美的追求,享受,但均未能滿足浮士德的心靈。最終,在圍海造田這一事業中,主人公找到了心靈的家園,說出了決定賭局勝負的那句話,然後便倒地而死……

我印象最深的是故事的結局:浮士德並沒有成為魔鬼靡非斯托的僕人、俘虜,而是升入了天堂。因為他雖然說出了決定賭局勝負的那句話——「真美啊!請停下來」,但最後做的圍海造田屬於上帝當初所規定的「帶領人們走向幸福」的事這個標準。他享受愛情、財富、權力等,只是滿足了自己的欲望,其實並未獲得心靈的滿足。只有最終在圍海造田這一既征服了大自然,而且又能替大眾謀取福利的公益事業中,百歲高齡、雙目失明的浮士德才真正找到了自己心靈的家園,此時,他死,也死得心滿意足。

由此我想到:人的一生,如果只是毫無目的地空虛度過,到死,心靈也沒有真正充實、滿足過。只有活著的時候奉獻自己的力量,多做一些利國利民的事情,生命才會顯得有意義。

浮士德讀後感600字(三)

這就是《浮土德》觸動了我的一句話,也是浮士德性格「肯定」、「善」、「否定」、「惡」的發展歷程的概括。

《浮士德》被稱為歐洲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它是一部詩劇,分上下兩部,共一萬二千餘行。浮士德本是十六世紀德國民間故事中的人物。在傳說中,浮士德是一個追求世俗享受而把靈魂賣給魔鬼的術士。歌德借用這一題材,把浮土德塑造成一個德國先進知識分子的形象。作品寫浮士德一生從書齋、市民社會小世界走向政治、歷史大舞台的過程,其中經歷了求知生活、感情生活、政治生活、藝術生活、改造大自然這五個階段,從而總結了詩人自己一生的生活經驗,也概括了文藝復興以來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精神探索的歷史。

浮士德是一個虛構的象徵性形象。但是他有鮮明的個性,那就是永不滿足、不斷追求,不斷探索的精神。他的內心充滿矛盾:一方面滿足現狀,享受現世幸福,另一方面不斷追求更高的理想。他一生中有過迷惘,有過錯誤,但是由於他的自強不息,所以能夠不斷前進,最後能夠找到人生真理的答案,要做一個「每天爭取上進和生存的人」,並被天使接到天堂,見到了聖母。魔鬼在詩劇中作惡造孽,引誘浮士德墮落,但實際上卻促進了浮士德的前進與成長。套用蘇格拉底的話說,如果浮士德是一匹馬,那麼魔鬼被派遣到這個世上來,好比是馬身上的一隻牛虻,職責就是刺激它趕快前進。正是他幫助浮士德走出書齋,投身於實際生活,也是他促使浮士德在克服自身錯誤的同時摸索前進,魔鬼其實成為了浮士德在前進道路上不可分離的伴侶。()

歌德的創作過程長達六十年。他從青年時代起即構思此詩,直到臨死前不久才告完成。可以說,這本身即是一種追求,對文學的一種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正是這種追求,使歌德在晚年仍不斷地學習新事物,探索新問題。而《浮士德》正是這種追求所帶來結果的最好驗證,可以說,是這種追求造就了《浮士德》幾百年來的經久不衰。

生命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追求的過程,使目己的人生高度在不斷追求的過程中得到提升。每個人在人生追求中都會遇到各種無法逃避的問題,必須選擇,而不斷追求,自強不息,勇於實踐和自我否定的性格,將使其免遭沉淪的厄運,實現了人生的價值和理想。

也許不是每一個人都是浮士德,但每一個人都不能缺少浮士德頑強向上、熱愛生活、尋找屬於自己的人生的品質。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