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牽手兩代讀後感

牽手兩代讀後感(一)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可憐天下父母心!過去這樣,現在這樣,將來可能還會這樣。

我們在今天所處的這個時代所面臨的挑戰恐怕是前所未有的了。於是,做父母的,把更大的盼頭放在自己的兒女身上,成功的希望兒女更大的成功,失敗的不希望兒女也有失敗,所以,巴不得兒女是個全才,什麼都會,什麼樣的局面都能應付,或至少有個專長,能夠在社會上穩穩地立足。

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們的渴望。把孩子弄得像一個旋轉的陀螺,沒有停歇的時間,趕場似的參加一個又一個學習班、興趣班、輔導班。我們做家長的是否設身處地的體會過孩子的感受呢?一些家長盲目跟風、功利思想嚴重,沒有考慮到孩子的興趣和學習特點,這樣只會加重孩子的負擔。此外,家長過早地規定孩子的發展方向,甚至事業前途,也只是一廂情願。做家長的應該為孩子創造條件,讓她參加豐富多樣的活動,開闊眼界,這才是開發孩子智力、培養  孩子創造力的前提。

我以前也總是盲目地教孩子背古詩,學認字,其實現在想想,畢竟她才那麼小,我為什麼要剝奪孩子玩的權利?隨著她的年齡增長,我一定要合理的教育,科學的引導!

牽手兩代讀後感(二)

最近,讀了李躍兒的《牽手兩代》,是一本好書。尤其是孩子上幼稚園的那一部分,入院適應部分,寫的很好很實在。如果當初讀了這本書,在孩子入園的時候我會做得更好。不過,自我安慰一下,我也不算做得差的。總應該能打個及格分吧。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時光倒流,第一,我會延長母乳餵養時間;第二,我不會讓寶寶剛滿兩周歲就上小小班了。

還是談談心得吧——

要信任孩子會按照上蒼給他的自然密碼發展成適合於生存的人,不要試圖迫使他在生長期內就出現最終的結果。

人的精神生活在六歲之前是一個形成過程,在六歲之後是一個成熟過程,形成過程從無到有,每個階段都不盡相同,在經歷生命已經設定好的所有過程後,才出現最終結果。

不要為孩子設定結果,而是抱著喜悅的心情接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里程碑,把孩子的每一次進步都當作成功。

如果兒童成長過程中的大量時間和機會被別人左右,無法自然地經歷環境衝突,不能成長起屬於自己的解決方式,或者在遇到困難時,都有他人教授解決措施,兒童就無法成長起屬於自己的有效防禦措施,無法應付變化無窮的衝突和危機。

以成人為本的教育扼殺了孩子自我學習的機會和創造自己精神模式最佳時機,造成厭學。

要幫助兒童發現「應該如何做」,而不是向兒童大呼「不要這樣」。

以學校為本的教育給千軍萬馬準備了一座獨木橋。在一種標準的衡量下,產生了大量的失敗者,孩子其他方面的優點被忽視了。

孩子出生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通過努力創造自己的精神。精神的成長有自己的密碼和方式,兒童必須按照自己的內在指引來形成自己的精神,任何人都不能強行干涉。

孩子是腳,教育是鞋,教育者是造鞋人。教育最關鍵的是什麼呢?是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前提下,設計出適合於他們的教育方案。

每一階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精神需求。

要求每個個體在進行不同的精神活動時,保持統一的身體姿勢,這無疑會破壞大多數孩子的精神工作。

在六歲以前,是上蒼給她的學習方法和學習力量,六歲以後,是她自己所形成的精神生命體所散發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力量。只要六歲之前沒有被嚴重破壞,六歲之後他都會具有一個已經形成的個體的精神生命體。

個體知識與普遍知識的不同在於,個人知識是無法通過語言行事進行傳播的。

兒童對語言的掌握是一個吸收的過程而不是一個研究的過程。

兒童在組織的情況下,無法顯示自己的自然狀態,成人也就無法發現兒童需要什麼,所以也就無法幫助兒童。兒童在沒有幫助的情況下,無法完成自己的內在建構工作。

成人追求的是工作的結果,兒童注重的是工作的過程。

孩子不正常的表現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起著特殊的作用,孩子每一個不正常行為的背後都有一個正當的理由,他們用這些行為宣洩心裡的負面情緒,是在呼喚成年人的關注,一邊幫助他們更好的宣洩,從而獲得最終的康復。

牽手兩代讀後感(三)

暑假時期,閒來無事,無讀了一些書。古人有訓:立身以立學為本,立學以讀書為根。魚離水則鱗枯,人離書則神索……因此,閒暇之餘,總忘不了翻閱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書籍刊報,希望能以人之長,補己之短。

我讀了一書,其名叫《牽手兩代親子課程》。這書分為上、下兩冊。上冊重點介紹了教子方法和教子技巧;下冊則把成功學和親職教育學融為一體進行闡述,指導家長怎樣成功教育孩子。

讀了這本書,確實令我受益匪淺,興奮不已!因為站在母親的角度,看了這書,對教子方法和教子技巧上有著更豐富、更廣闊的思考空間和指導內涵。而站在為人師的這一角度,看了這書,意義更是深遠了。不是嗎?一位教師是多少孩子的「家長」。其實,這書所闡述的分論點很多,但讓我心泛漣漪、感觸最深的有三點:

一是樹立和維護孩子的自信心。

對這一點,作者非常強調,在每一章節里幾乎都有提到。而每看到這,它總會讓我的心隱隱作痛,難受之極。它逼我反思:在「樹立和維護孩子的自信心」方面,我們作出了多少努力?

二是賞識教育。

以前,總以為賞識教育就是表揚加激勵,而並沒有批評。而今,讀了這書,才豁然開朗,原來賞識教育並非如此。它是以信任、尊重、激勵、理解、寬容、提醒為原則,還要有及時的批評和耐心的糾正。而這裡所說的批評並不是聲色俱厲,而是讓孩子在不知道受教育的情況下已接受了批評。這「賞識教育」喚回了我的記憶,讓我想起當初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時的教育。那時,孩子說話含糊不清,走路歪斜難看,但父母沒有責罵,只有鼓勵,表揚,微笑。孩子在歡樂中學,父母在欣賞中教,結果孩子進步特快。反之,要是當初父母發脾氣,打罵孩子,結果孩子又會怎麼樣呢?不成啞巴或結巴才怪!這就是心態造就能力啊!心情好,一好百好,心情不好,一了百了。

三是快速記憶。

書中描述一個有生理缺陷的聾孩周婷婷,採用了這種快速記憶,在三、四分鐘內,能快速地一字不漏地把十多個生詞背記出來。讀到這裡,能不驚駭萬分,感慨萬千!這還得了?天哪!為何我們四肢齊備,五官健全的孩子卻不能?我們的教育錯在哪兒?我不由自主地陷進了苦思冥想中……腦海里一次次出現了快速記憶的概念和好處。我尋思著:在教學中,能不能借鑑於它?很快,我的心中有數了!想通後,我的心舒暢多了。

都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讀書是為了學以至用!盡信其書不如無。讀書就得學會靈活貫通,做到舉一反三,去偽存真。更要做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無益於身心的書莫讀。只有這樣敏而好學,讀萬卷書,如行萬里路,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當然,讀書的滋味,一言難盡。其味像飲齋啡,如品好茶,似吸牛奶,是喝苦藥。但是「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呀!生命的短暫,知識的無窮。我們只好用這有限的生命,心繫書香,靈飄書海,魂游書山,尋覓睿智,盛滿智囊,令自己獨具慧根。這樣,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諦,為人的最高價值!為此,苦也得讀。這就是我的讀書心得體會!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