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藝術的讀後感(一)
這本書的名字是一種失敗,特別是對於國內的人文環境來說。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我很容易地就把它歸納於那些「火星和水星」之流的消費文學。如果我不是看到這本書的一篇書評,我還真不會去看了。
我們處於一個這樣的時代,各種信息泛濫,各種觀點橫飛,新媒體對此推波助瀾,使得人非常容易淹沒在其中,盲目地接受。在這一領域,我也曾經深受其害。所以,我只相信兩種觀點,其一是禁得起時間考驗的觀點,即所謂的經典;其二是禁得起邏輯和理性考量的觀點,即所謂的科學。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有一位心理學家和哲學家來闡釋是再合適不過了,而本書的作者弗洛姆確實沒有令人失望。
《愛的藝術》中有不少富有挑戰性的觀點,其中之一,弗洛姆開篇做題就提出:「愛是一門藝術,愛絕不是一個對象問題,而是能力問題。」 弗洛姆是從三個方面反證。
(1)人們關心的更多的是自己會不會被愛,而不是自己有沒有能力愛。特別是所以受到消費主義和資本主義經濟的影響,人們為了達到自己被愛的目的,會不斷地提高異性吸引力和努力贏得人心。所以反過來看,所謂的愛是對象問題的本質,也就在於對象無法符合自己的需求,無論是感官上的吸引力,還是理性上的門當戶對,而這些對於愛都是次要的。
(2)二十世紀以後,人選擇對象的方式發生變化,特別是從家庭包辦婚姻到「浪漫式愛情」,對象的選擇的自由度變大,從側面上強化了愛的對象的重要性。而對象選擇的標準本身就是同時代精神、文化制度和利益關係有密切聯繫,本質上忽略了愛的意義。
(3)無法區分荷爾蒙和愛的區別。有句話弗洛姆說得很好,「人們往往把那種如痴如醉的入迷,瘋狂的愛戀看作強烈的愛情的表現,而實際上只是證明了這些男女過去是多麼寂寞。」
故在弗洛姆眼裡,愛是一門藝術,要學會愛情,就像是學會一門藝術一樣,需要愛的理論和愛的實踐。
關於藝術的讀後感(二)
近日,讀完了生活的藝術一書,這本書告訴了我們幾個生活的技巧。
一、 思考的技巧。這裡的思考主要是指理性思考的技巧。一是指思考的幾個規則,邏輯思維;二是介紹了思考的方法,笛卡爾的方法論,一是按照順序思考問題;在思考的問題上,建立自己的小宇宙;二是切忌 倉促從事;三是知道了形體思維和語言思維的區別。了解了語言思維的力量;三是介紹了實驗方法論,這種方法使我們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無限擴大,
二、 感情生活的技巧。如追求愛情的技巧,打扮、技藝、讚美的語言、一定的文化修養及共同的信仰;保持愛情的技巧,如新的因素、保持自然、一定的幽默感、適當的嫉妒心、相敬如賓等;
三、 工作的幾個技巧。對所從事的工作要有所選擇;、自信能夠成功(從最簡單的做起)、制定工作紀律、不讓無謂的感情影響工作;注意勞逸結合。二是作為服務人員的工作技巧。謙虛、靈活(包括跟上領導的思路、尊重領導的個人嗜好、嚴守機密、主動為領導效力等)三是學生學習的技巧,明確學生的任務是 學會學習 ,其次,要形成堅強的意志;教育的目的是建立一個基礎知識的框架;教育與其多而雜不如少而精;
四、 休息的多種方法。以逸待勞、睡覺、遊戲、戲劇和旅遊。
五、 讀書的方法。熟悉一部分作家的作品。系統的了解並掌握。
關於藝術的讀後感(三)
今天看了林語堂的《說話的藝術》的上半部分。上半部分主要是教我們怎麼與人交談的,下半部分主要是教我們怎樣演講的。由於個人愛好,我想下部分我是看不下去的了,所以我寫的都是有關上部分的感想。
圖書館裡面有太多關於怎麼說話的書了,而我在眾多書中挑選了林語堂寫的這本,雖然名字不吸引人,但是內容還是很可取的。
其實話說回來,說話還真是一門藝術啊。它並不比寫作容易,說出來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它不像做文章一樣可以千改萬改,說錯了的話是沒辦法收回來的說話的藝術讀後感說話的藝術讀後感。
首先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避免爭論。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可能會因為一件很小的事情,覺得對方錯了,而自己對了。或許我們認為對的事物就是真理,但是有些時候我們卻應該承認對方是正確的,只為了給對方留面子,畢竟我們都不喜歡不歡而散啊。但是有些時候,我們又必須認定真理,這時候,我們可以委婉地向對方說明,以我的習慣與理解我會說:「可能是這樣吧,但是我的理解是這樣,不知道對不對。」反正儘量做到給對方台階下。()
有些時候,我們需要別人的幫助或者是我們需要從與某人的交談中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這時候,我們就應該投其所好,引出對方的話題,這樣我們才能進行一次愉快的交談。
總之看完這本書,我覺得這大概不僅僅是說話的藝術了,而是做人的藝術了。怎麼做才能讓自己更加樂觀更加禮貌更加有修養,怎麼想怎麼說怎麼做才能讓大家都喜歡你,這就是做人的藝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