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中國音樂史讀後感

中國音樂史讀後感(一)

《中國音樂通史簡編》已看完,也和自己的老師交流過了意見。感慨很多,但由於自己的懶惰,很多東西都沒有提筆寫出來。

全書由文字、圖片、譜例組成。第一至七章為古代音樂部分,第八章為近代音樂部分,第九章為現代音樂大事記,三者有機地組成中國音樂歷史長河的概貌。本書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從音樂藝術思想、語言、風格以及歷史發展變化了系統的梳理和敘述。作者以音樂創作、音樂理論與思潮的歷史發展及其風格和觀念的演進變遷為主線,將廣大音樂家在創作、表演、教學、理論研究等方面的曲折發展歷程,以豐富的史實和史料為依據,對中國音樂史上若干音樂史實作了系統的梳理。

本書以大量篇幅記載了中國不同歷史時期出現的代表作曲家、歌唱家、演奏家、指揮家、音樂學家和音樂教育家的代表性作品以及他們的創造業績,同時亦詳略不等地記敘了歌曲、交響音樂、大合唱、民族管弦樂、室內樂、藝術歌曲、歌劇、舞劇、電影音樂等各類音樂體裁在新中國的發展軌跡。

這次看中國音樂史,在人名與作品上,看的時候覺得自己特別明白, 一邊看,一邊覺得對近百年的音樂家一一有了個梳理,覺得:喔,原來以前一直唱的《飛飛曲》是黎錦暉寫的兒童音樂劇中的一首歌曲。由於這次對歷史背景、對劇情有了了解,覺得對自己的教學特別有用。

我對於作者的寫作的角度和方法在一開始就提出了自己的疑問,並且一直帶著這些疑問來看以後的每一頁書,真的就驗證了我的疑問。由於他的寫作方法是:先略寫政治文化背景、音樂概況,再單獨的寫一個一個的音樂家,而每一個音樂家則是由生卒年、主要作品、代表作分析、譜例四部分組成。這樣的寫法在寫久遠一些的二十世紀初的音樂家時,由於當時的作曲家都已作古,作品也少,不會出現跨時間段的問題;但是在寫《和平頌歌》一章時,他寫的是文革前的十七年,那些作曲家大多現在還健在,並且在各時期都有自己的代表作,此時還按那種方法寫則會有時間段的交叉,沖淡了各時期的音樂的特點。劫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劫夫的《我們走在大路上》很好的反映了文革前十七年的音樂現象,可是,由於作者是孤立的寫作曲者,於是將劫夫的語錄歌等又作了很詳細地花了很大篇幅介紹,可是這一部分是應該放在《萬馬齊喑》的文革時期的。從篇幅上看,《和平頌歌》時代的音樂狀況,只有九頁的篇幅,但劫夫一人的介紹就有十頁。其實,普遍的音樂狀況是作者應該重點加以分析、概括、總結,以提出自己的觀點,給讀者一個鮮明的印象。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給中外音樂文化交流提供了相當的篇幅,涉及到很多領域,對展示音樂發展的全貌是至關重要的。

中國音樂史讀後感(二)

音樂史是人類重要的文化現象,歷經了漫長的歲月,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音樂也在不斷的發展變化著,當人們面對這樣一個複雜龐大的歷史性文化現象時,總會讓我們產生許多思索。

我國許多音樂學家投入到這一文化的探索和研究,其結果造就了一篇篇、一部部的音樂史巨著。本書共分十六章,一至四章分別論述了古代和中世紀音樂的主要現象,包括古希臘和羅馬的音樂;中世紀教與音樂;復調的誕生和發展,以及14世紀新藝術蓬勃興起。五至七章,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論述了勃艮弟樂派、弗蘭德樂派、以及教和反教的各種音樂。八至十章,涉及巴羅克時期,重點在於歌劇的誕生和早期發展、器樂的狀況和晚期巴羅克的兩位音樂巨人---與亨德爾。十一至十二章,論述了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首先對古典前期有所論述,然後分別討論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三位大師,特別是貝多芬給予了較多的篇幅。十三至十六章,對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進行了比較細緻的討論,不僅涉及了眾多的音樂大師,也對重要的音樂體裁的發展線索進行了梳理。勿需質疑,這本音樂史概述全面而詳細。回顧音樂史學的發展過程,可以知道它是由資料收集和故事記錄開始的。從對音樂史的相關資料我知道,許多音樂史都史以故事的形式記載音樂起源、發展以及偉大的作曲家。萌芽狀態的音樂史學最早在出現初形,到18世紀時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史學。19世紀音樂史研究進入成熟時期,這時期中世紀的音樂成為研究的重點,作曲家的傳記也更加完善。20世紀後音樂史開始有了的研究方法,研究領域的擴展和多樣性都是20世紀的音樂史的特點。二次世界大戰後,音樂史的研究有了新的進展,史料規模空前龐大,音樂史和相關學科有了更多的交流與融合。這就是音樂史的一個發展過程。當我們現在來回顧音樂史學時,明顯可以感受到這項工程的浩大和。整本書注重風格研究這一音樂發展中的重要因素,把音樂風格演變作為音樂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過程,描述從古代文明到20世紀這一過程中,不同時期出現的不同音樂現象,把風格作為重要話題。這本書,對於理解不同時期的風格及演變,乃至更多地去理解音樂,有很大的幫助。作者已闡述了自己編史的目的是為了力求在闡明作品意味前提下,概要的勾畫出音樂史的過程。作者在描述音樂的同時,也告訴大家一定要重視音樂作品風格在音樂歷史發展這一歷程的重要作用。看音樂史必須從音樂的起源看起,而音樂史至今也是一個撲朔迷離的問題,早期音樂史料少,且不能提供一個有效的研究基礎,只能憑極少量的記載,輔以一些雕刻、建築來追溯古代音樂,當然這是難以令人信服的。音樂經過多年的研究,書中把它劃分為七個時期:古代時期、中世紀時期、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時期、古典時期、浪漫主義時期、20世紀現代時期。這樣劃分,對於把握每一時期的音樂家和音樂家作品,有很大的幫助。書中對浪漫主義時期音樂進行深入的描述。浪漫主義對於對音樂史來說是一個嶄新的時期,它伴著、社會的巨大動盪而產生髮展。浪漫主義音樂的一個重要特徵既發掘民間藝術。許多國家的作曲家對民族的歷史文化及民間音樂產生強烈的興趣,把豐富的民間音樂作為寫作素材。但各學者對浪漫主義音樂史的研究說法不一。因此此問題尚存爭議。在書中,我們可以深刻感受到隨著社會不斷向前發展,音樂也隨之進入20世紀的大潮中。20世紀對科學技術對創作工具、音樂表現手段、方式等方式產生極大的影響,音樂發展與科學技術緊密聯繫。20世紀音樂對古典音樂的一種反叛。社會上普遍存在一種意識形態,把20世紀音樂作為一種沒落的現象來看待。這種也不可避免地反應到專業音樂界中。把20世紀音樂作為一個專門的章節來闡述,這代表了我國對音樂觀念的一種進步,從不接受到接受的一個過程,是漸漸以一種正確的觀念來看待20世紀的結果。音樂作為人類特有的文化現象,它的藝術的美決定了它的價值之所在,這種價值是可以使全人類接受的。當然也可以為中國人接受,因此音樂史研究必將在中國長期開展下去。也對我們中國音樂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中國音樂史讀後感(三)

這部著作在秉承了音樂史學通史體例的同時,又具有一些獨特新穎的特點。

一、秉承傳統體例,按朝代分章編寫

這部著作按歷史時期分八章介紹了中國古代音樂史的發展:遠古、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在遠古時期一章中,主要介紹了遠古時期的音樂考古資料、歷史傳說中的遠古時期音樂、中國音樂的起源,在引用翔實考古史料的同時,在某些問題上又提出了新的看法,如關於音樂起源的問題。在剩下的七章中,內容上存在著相似的地方,那就是分別介紹各,轉自[星論文網]www.oh100.com個時期的代表性的音樂形式、民間音樂、音樂機構、樂器的發展、樂律學、音樂表演藝術、音樂思想。

二、引用詳實的史料,提供了豐富的理論來源

引用詳實的史料是這本書的突出特點。在以往的音樂史教材中,更多呈現的是作者的敘述性文字,引用的史料較少,在這部書中,作者以豐富的史料來論證有關中國古代音樂史的每一個觀點,論據充足,論證有力,有助於學習者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達到對知識點更好的把握。作者不僅引用了大量的文獻資料,而且還引用了大量的音樂考古的圖像資料以及樂譜資料,有助於學習者獲得更豐富的知識。

三、突破傳統、勇於創新

在此書中,作者並沒有墨守陳規,而是通過大量的史料來驗證音樂史的每一個問題,大膽的對以往的音樂史觀點提出質疑,並呈現了自己的觀點。如在第一章遠古時期中,關於中國音樂起源的問題,在以往的研究者把音樂起源歸結為異性求愛說、勞動起源說、語言抑揚說、模仿自然說、信號說、巫術起源說六種,而作者認為新的研究應該把藝術的起源與人的起源結合起來,需要把音樂的起源放在人類進化、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來觀察,並提出了新的觀點:中國音樂在新石器時代初期已經萌芽,萌芽時期的中國音樂反映了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萌芽時期的中國音樂具有多民族的特點。這是根據已發現的中國遠古時期的考古音樂資料及可參考的歷史音樂傳說對中國音樂起源問題做出的探討性的看法,更具有說服力,更接近中國音樂起源的現實。在如關於商湯時著名的樂舞《大濩》,在傳統的教材中,一般認為這部樂舞是歌頌商湯率領命中推翻夏桀功績的樂舞,但是作者根據甲骨文中的資料以及商族起源的歷史傳說,認為《大濩》並非如《呂氏春秋·古樂》所說,是一部歌頌商湯的樂舞。而是一部關於商族起源的史詩性樂舞。

四、客觀公正、實事求是

作者對於問題的探討本著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科學研究態度。對於每一個問題的研究,作者首先列舉有關該問題的不同的觀點,然後通過史料給予論證,並不是主觀臆斷,而是有詳實的史料依據,使讀者感受到理論來源地科學性與真實性。對於一些結果並不明確的問題,作者採取實事求是的態度,並在文章中指出該問題有待於進一步探討。

五、與時俱進、視野開闊

作者在以往音樂史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增添了一些新的內容,並吸收了一些新的學術研究成果。如在樂律學方面,曾侯乙鍾銘中的樂律學理論、古琴純律問題、宋代燕樂調的變遷,元曲六宮十一調、明代的九宮等,對以往的樂律學理論進行了補充。另外,書中涉及到了音樂史料、樂律學、古譜、音樂考古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

六、勤奮嚴謹、認真嚴肅的治學精神()

書中豐富的史料的引用以及對問題的探討,不僅彰顯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和紮實的專業基礎,而且也折射了作者從事研究的勤奮嚴謹、認真嚴肅的工作精神,為音樂史學工作者樹立了榜樣。因此可以看出,作為一名音樂史學工作者,不僅要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開拓自己的視野,掌握與專業有關的各個方面的知識,而且要有嚴謹、嚴肅的治學態度。對於問題的把握,不僅要肯定前人的研究成果,而且要善於提出問題,而問題的提出並不是盲目的,而是有理論依據,論據必須要充分,並且有說服力。對於問題的探討,要本著「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態度,並做到對問題的深度把握,把握問題的來龍去脈,只有這樣才能盡到一個音樂史學工作者的職責,為中國音樂史學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