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傳記讀後感(一)
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先驅,他有著前無古人後來無來者的偉大功績,從而結束了中國上千年的封建統治,可尊稱為「國父」。直到現在,孫先生仍然是我們青年人學習的榜樣。
孫中山是一位大公無私的愛國者。他將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救國救民的偉大事業。在近代中國風起雲湧的革命浪潮中,孫中山由一個懷揣強烈的愛國之情的熱血少年逐漸成長為一位堅定執著的革命者,並由此登上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政治舞台。作為民主革命的一面旗幟,他以政治家卓越的組織才能,倡導建立並壯大了興中會、中國同盟會和中國國民黨。民國初建,他將臨時大總統的崇高地位讓給袁世凱,固有「知人不明」之憾,但同時不也反映出他以天下為公,視個人權位如敝屣的博大胸懷嗎?
孫中山還是一位勇敢無畏、不屈不撓的革命家。他以他的大無畏氣概,策劃並指揮了一次又一次的武裝起義;他領導了偉大的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沒落的清王朝,結束了在中國持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創立了中華民國。此後為保衛共和制度,他又帶領人民進行了維護統一、反對封建軍閥割據的長期不懈的鬥爭。
孫中山先生為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晚年,他通過總結失敗的經驗教訓,不斷追求真理,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改組了中國國民黨,建立了革命的統一戰線,實現了國共合作,從而推動了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的發展進程。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因患肝癌在北京逝世。逝世前夕簽署的遺囑,包括《國事遺囑》、《家事遺囑》和《致蘇俄遺書》三個檔案。在國事遺囑中,他總結了40年的革命經驗,得出結論說:「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發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的號召。指出,要按他「所著《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及《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繼續努力,以求貫徹」。在家事遺囑中,說明將遺下的書籍、衣物、住宅等留給宋慶齡作為紀念,要求子女們繼承他的革命遺志。在致蘇俄遺書中,闡明他實行三大革命政策,堅持反帝愛國事業的堅定信念。
有的人,不僅其生前活動為社會和歷史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且在其去世後,仍保有著持久、強大的影響,人們會從他的遺產中汲取教益,獲得力量,繼續推動社會和歷史向前。孫中山就是這樣一位人物。他有救國救民的崇高理想、愈挫愈奮的堅強鬥志、永不停頓的進取精神和公而忘私的高尚品德,這就是孫中山。
越南民主共和國主席說道:「我們越南人民,深切崇敬孫中山獻身的奮鬥精神和崇高道德。孫中山畢生的民族民主革命活動,曾大大地鼓舞了越南人民爭取獨立和自由的鬥爭。」賈卡爾(印度國大黨領袖)曾說「孫中山先生不僅喚醒了中國人民,也向全人類指明了一條自由之路,我們在印度把他看作如同我們的國父聖雄·甘地一般。」
我想「孫中山」這三個字將烙印在所有為了平等自由而奮鬥的人的心中。
孫中山傳記讀後感(二)
《孫中山》講述了中國偉大的人物孫中山從小到大經歷過的事,講述了他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為中國革命奔走一生,最後為救國救民而鞠躬精粹的曲折歷程。
孫中山出生貧苦,祖籍廣東,12歲時隨哥哥孫眉到夏威夷去,到了意奧蘭尼中學,全校的教師只有一個是夏威夷人,其餘都是英國人,他們用英語進行教學。孫中山聽不懂老師的話,更不認得黑板上的那些字。他沒有因此而氣餒,認真學英文,最後他把英、漢兩種語言相對地比較,英語較好學。他發現,英語有26個字母,由26個字母組成各種各樣的單詞。學校開設的課程是上私塾時所沒有的,這些課程大大地激發了他學習的積極性。在三年以後,孫中山畢業了,他的英語語法課獲得了全校第2名!後來他又到了奧阿厚書院讀書,在學校一直是優等生。
由於哥哥孫眉擔心孫中山會變成一個洋人,就迫使他離開檀香山,回到翠亨村,這時他已經是一個17歲的大小伙子了。他有了新知識、新思想,胸中燃燒著改革的熱情。他一面幫助家人做些農活,一面在村民中大力宣傳社會改革,抨擊腐敗的中國政治和落後的社會習俗。
1883年11月,孫中山再次告別家鄉、告別父母,到香港求學。他學習努力、成績優秀。他從中央書院畢業後,改學醫學,他想「由醫人而醫國,借醫術為入世之媒」。在西醫書院念書期間,他幾乎把所有的課餘時間都用在宣傳革命、策劃革命上了,滿腦子都是革命思想,見人就談革命。
孫中山從西醫書院畢業後,在澳門當了一名西醫師。但他認為「醫術救人,所濟有限」,「醫國」比「醫人」更重要。1893年冬,他組織成立了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以「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為宗旨。他先後組織了10次革命起義,都以失敗告終。但他沒有氣餒,繼續組織發動革命武裝起義,終於在1911年的武昌起義取得了成功,推翻了清朝政府,這就是有名的辛亥革命。
由於孫中山輕信袁世凱,把總統之位讓給了他,革命果實就這樣被竊取了。孫中山又開始討袁護國活動。粉碎了袁世凱的皇帝夢後,孫中山又奮起斗軍閥。經歷了無數的挫折後,為求統一,扶病北上,最後鞠躬盡瘁,為革命貢獻了畢生的精力。
孫中山是我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偉大的民主主義革命家。他一生成就了兩件大事——一件是推翻了統治中國268年的大清帝國,從而也就結束了自秦始皇以來綿延了2133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另一件是高舉起反帝反軍閥的旗幟,堅定地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建立了三民主義和公產主義的革命統一戰線,推動了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的發展。
他一生經歷了無數次失敗,卻在失敗中取得了最大的成功。
他在失敗和成功的辨證統一中,鑄就了自己的人格。
他有救國救民的崇高理想、愈挫愈奮的堅強鬥志、永不停頓的進取精神和公而忘私的高尚品德。這就是孫中山,這就是孫中山留給我們的遺產。
讀完《孫中山》以後,我越來越感覺到孫中山先生的偉大,他的最偉大之處在於他的「博愛」。「博愛」是寬闊的胸襟,「博愛」是友善地待人,「博愛」是高尚的品質。朋友們,一個有才氣、品質高尚的人,將是我們這個社會的寶貴財富,讓我們做高尚的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孫中山傳記讀後感(三)
這兩天在長興讀了《孫中山傳》,在讀的過程中感慨良多。先生幼時的經歷,兒童時期承擔家務,培養的吃苦的品行,在自由的天空裡讓自性不被束縛的成長,少年時期求學西方,對比中西的社會狀況加上當時西方教育的啟迪萌生了愛國救國之志,在基督教的教義薰陶下讓他的愛國救國之心升華成帶有宗教色彩的救世情懷。先生自少年時起就開始由此發心,學習成績優異,其聰慧異於常人,青年時開始了救國之路的探索,加之其不屈的個性,一路突破各種阻撓堅持尋找自己心中的方向,行成了先生獨特的人格和見解。成為了中國最早醒過來的人,並且將自己的思想付之於行動,這也就解釋了為什先生能在四萬萬中國人中第一個有目標、有組織、有策略的組織了推翻清朝的第一聲炮響——廣州起義。
在之後的歲月里先生組織了數次起義活動,經過了一次又一次失敗和挫折探索著救國之路,其執著的精神和厚重的底蘊讓我仰慕不已,在這個漫長、曲折的救國之路上先生的影響力不斷的增大,喚醒了更多的國人,也找到了更多的並肩戰友,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當然這個過程中先生執著、堅守的心是無比珍貴的,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讓很多的人懷疑了、退縮了、洩氣了,在整個隊伍失去信心的時候是先生一次又一次將大家的扶起,團結起來繼續戰鬥。如此才有後來的武昌起義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