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高中作文讀後感2000字

高中作文讀後感2000字(一)

記不清這是第幾次讀完《藍色三環》了,這是我從教第一年買的書。十年來我會不時信手翻開它來讀,每每都能從中獲得不同的感受,就像我從小到大都在翻看的那本《西遊記》一樣,在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氛圍中,一本書能讀出不同的內容……

關於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到內戰打響之間的這段歷史,在現在的國中歷史教材中僅簡單介紹了國共雙方的重慶談判,之後就是國民政府當局撕毀了和談決議悍然發動內戰。而當時雙方為什麼要和談,怎樣談,談什麼都沒有在教科書中詳細闡述,當然這也不是普及性教科書應涉及的內容,教科書只是在蔣介石為什麼要向毛澤東發出談判邀請,毛澤東又為什麼赴重慶談判進行了簡練的論述,從這段論述中可以看出重慶談判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不會中止戰爭,更不用說在重慶談判基礎上產生的國共美三方簽署的停戰令和國共美三方組成的軍事調處執行部(以後簡稱軍調部)了,然而在那個特殊的時期,停戰令真的曾經簽署過,軍調部於1946年1月成立到1947年2月共方最後一批工作人員撤出北平,存在了一年零三十九天的時間,內戰則已經以1946年6月底國民黨軍隊進攻中原解放區為標誌爆發了。停戰令從來就沒有被國共雙方任何一方真正執行過,軍調部就圍繞這個從未被執行過的停戰令開展工作,在國共雙方的領導人都知道戰爭是最終結果的前提下,軍調部又能有什麼建樹呢?但是就是這個軍調部,為國共雙方提供了另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和展示實力的舞台,也就是這個軍調處,在共產黨軍事實力還與國民政府有很大差距時,就已向人們昭示了戰爭的結局。其實古今中外的歷史都在昭示著一個真理:創造並支配歷史的不是英雄人物,而是普通人,也就是所謂的「人民」,我國古代就有「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結論了,而《藍色三環》這本書又為這一結論做了一個註解。

註解首先從和談、停戰令、軍調部的產生開始,為什麼國共雙方都清楚根本不可能合作並和平共處,卻都要和談、停戰?是蔣介石發現消滅在抗戰中發展起來的共產黨和軍隊絕非易事?是毛澤東清楚共產黨的兵力和國民黨比起來還相當弱小?是美國和蘇聯的「關注」?不到一年就打起來的內戰開始時,這些問題不是也沒有通過和談解決嗎?到底是什麼使這有無數恩怨的兩黨再次回到談判桌上來?——是人民對和平的期望,在長達八年的抗戰結束後,國共雙方無論誰公然決裂內戰,都將站到人民的對立面上去,作為人民利益的代表共產黨不會這樣做,國民黨蔣介石也不能公然這樣做,所以才會有「蔣介石簽字後狠狠擲下筆」的一幕。當然人們的期望為雙方建立了談判的平台,但談什麼,談成什麼樣,就由雙方各自的目的決定了:蔣介石的觀點就象他對夫人說的那樣:「這些話不過是說說罷了,至於什麼時候實行,怎麼實行,再視情而定嘛。」毛澤東則表示:「……既要保住地方,又不要讓人家抓住小辮子……」,可見國共雙方對和談都沒有抱有期望,只是這時人民的意願,加上當時各自的一些不允許開戰的實際情況,如:國民黨抗戰後期為保存實力將軍隊調到大西南等地,需要獲得部署內戰軍力的時間;中共因各種原因始終堅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宗旨,而這一宗旨在另一個黨統治的中國中是不可能不被觸碰的,其實換位思考一下就十分清楚了,任何國家和政府都不會允許自己的國家之中出現國中之國的。只是在經過了抗日戰爭的國共合作後,中國人民對國共繼續合作有期待,在人民的意願可以「利用」時,和談就熱熱鬧鬧地開場了。

《藍色三環》這本書讓我比較真實地看到當時情形,沒有象我小時候看過的電影那樣刻意醜化敵人或對手,也沒有過分將共產黨的形象高大化,沒有掩飾雙方各自的談判意圖,從「假戲真演」「軍人式不受協定約束的」「三方都在召開自己的會議」「"三連環」掛在大刀上」等標題中就能看出這是雙方都沒帶誠意的談判,但是在平實的記敘中我能感受到,獲勝的註定是共產黨一方了,無論是談判桌上的唇槍舌劍,還是調處現場的實地勘察,甚至緊急時刻傳遞信息的方式,都讓讀者無不嘆服共產黨的工作方式、風格、能力、水平,這樣一個能人濟濟、團結協作的群體,勢必會取得人民的信任,承擔領導天下的重任。這一點在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就是共方行李在北平被特務蓄意扣留後,負責押運行李的同志無法與軍調部中共代表團取得聯繫的情況下,他竟然在一張香菸紙上寫了一行字:「請告軍調部中共代表,車押往景山葉公館對過——紅院子。」然後將紙條卷在鋼筆帽里,順手丟在路邊。不久這張紙條竟然就被一個路過的黃包車夫拾到後輾轉送到了軍調部中共代表手中,最終得以將重要檔案、活動經費追回。這是一種多麼不可思議的傳遞訊息的方式呀,體現了中共對廣大人民的充分信賴,也體現了人民對中共的支持,以及國民黨的大失民心。同樣的例子在書中比比皆是,國共雙方都沒有在停戰問題上遵守協定,都有「作弊」行為,但國民政府一方的「作弊」經常由於沒有人民的支持而漏洞百出,經不住推敲,而共產黨一方卻以為民眾路線執行得好,經常能幾個村子的人都統一口徑,讓國民黨代表團有苦說不出。

在《藍色三環》將軍調部散布在全國各地的軍調小組一年的工作,以一個一個的片段點滴地呈現出來,雖然由於各種原因已經無法將當時的情形完整地再現出來了,但它仍然將上個世紀四十年代中期那短暫的一段歷史值得咀嚼的東西留給了我們,讓我們在閒暇時體會、回味。

高中作文讀後感2000字(二)

「沒有任何藉口」是美國西點軍校200年來奉行的最重要的行為準則。它強化的是每一位學員想盡辦法去完成任何一項任務,而不是為沒有完成任務去尋找藉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藉口,他體現的是一種完美的執行能力,一種服從誠實的態度,一種負責敬業的精神,其核心是敬業、責任、服從、誠實。

剛剛接觸這本書,就有一種冷冰凍的感覺,語氣非常強硬,意思似乎是告訴我們對上級要求要無條件服從,可讀完之後,才發現它是在迫使我們要想盡辦法去完成任務,而不是為沒有完成任務而去推卸責任,去尋找藉口,哪怕看似合理的藉口。其核心是敬業,責任,服從,誠實。

每個人或多或少總是有點惰性,尋找藉口的人都是守舊的人,他們缺乏一種創新精神和自主工作的能力,是的,藉口能讓人逃避一時,卻不可能讓人逃避一世。正確的態度是正視現實,以一種積極的心態去解決問題,努力學習,不斷進取。

服從並不是唯唯諾諾,沒有自己的思想,每個人對待問題都應該有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如果有想法,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議,但一旦領導者決定了,就要堅決服從,沒有任何藉口地去執行,因為一個團隊如果沒有共識,在達成共同目標時肯定會受到障礙,反之,則能發揮超強的執行能力,使團隊勝人一籌。事實證明,所謂的創造性、主觀能動性等都是在服從的基礎上而成立,否則,人的惰性就會極大地影響你的潛能,影響創造性的發揮。

應該說,一名優秀的員工從不在工作中尋找任何藉口,他們總是把每一項工作盡力做得最好,而不是尋找各種藉口推脫;他們總是能出色的完成領導安排的任務,替領導解決更多的難題;他們總是盡力配契約事的工作,盡力滿足同事提出的要求,從不找任何藉口推託或延遲。沒有責任感的員工不是優秀的員工,責任心有時也來源於對工作的熱情。一個人對工作有熱情,心裡就會有很強的責任感,責任感不是為了獲得什麼,而是發自內心的。當然對工作有熱情或者說感興趣,對於領導者來說,要做的就是善任,使員工能最大限度的發揮才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其工作積極性;對於員工來說,工作一旦確定,就應該自覺的去培養這種對工作的熱情和責任。能完成任務就是對,不能完成任務就是錯,這應該成為我們每個員工的工作準則。

不尋找藉口,就是敢於承擔責任;不尋找藉口,就是永不放棄;不尋找藉口,就是銳意進取。

藉口的危害是無比巨大的,它會在不經意間慢慢的蠶食掉我們的誠實和自信、我們的熱情和積極性、我們的責任感和危機意識,從內部擊潰整個集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所以對待「藉口」我們的態度應當是堅決的摒棄。「有效執行」是一種包含有豐富內涵的文化,是用於指導我們能夠實現各項工作戰略和目標的行為規範和價值觀念,而要確立「有效執行」,必須用這種文化作為一種引導,並把這種理念深深植根於集體中的每一名成員心中,通過長期的努力去實現。

《沒有任何藉口》教會了我無論接到什麼樣的工作任務,遇到怎樣的困難,都要想盡辦法去完成,而不是遇到難題就退縮和推諉,不但要迎難而上,而且為了完成任務還要具有開拓創新的精神,堅強的毅力和必勝的信念。它使我學會了如何適應壓力,並把壓力變成動力,而不是去為完不成任務而尋找藉口。它讓我在一次次想辦法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並一次次的體會到了圓滿完成工作任務後的成就感。這些工作的經歷和過程,使我變得更加自信和樂觀,不但激發了自己的內在價值和潛能,而且還使得這種價值和潛能不斷的得到鍛鍊和提升。

《沒有任何藉口》一書,其核心是一種負責、敬業的精神,一種服從、誠實的態度,一種完美的執行能力。西點軍校之所以能夠培養出那麼多優秀的人才,就在於它將「沒有任何藉口」作為學生的行為準則,使西點軍校的學生在任何一個團體都表現出了良好的團體精神和合作能力。由於它們具有強烈的責任心、榮譽感和紀律意識,自信、誠實、主動、敬業,從而成為可信賴和承擔責任的人。美國成功學家格蘭特納說過這樣一段話:「如果你有自己繫鞋帶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的機會!

讓我們改變對藉口的態度,把尋找藉口的時間和精力用到努力工作中來。因為工作中沒有藉口,人生中沒有藉口,失敗沒有藉口,成功也不屬於那些尋找藉口的人。藉口的危害是無比巨大的,它會在不經意間慢慢的蠶食掉我們的誠實和自信、我們的熱情和積極性、我們的責任感和危機意識,從內部擊潰整個集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所以對待「藉口」我們的態度應當是堅決的摒棄。「有效執行」是一種包含有豐富內涵的文化,是用於指導我們能夠實現各項工作戰略和目標的行為規範和價值觀念,而要確立「有效執行」,必須用這種文化作為一種引導,並把這種理念深深植根於集體中的每一名成員心中,通過長期的努力去實現。

通過學習《沒有任何藉口》,讓我對「沒有任何藉口」這一理念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把握。教會了我無論接到什麼樣的工作任務,遇到怎樣的困難,都要想盡辦法去完成,而不是遇到難題就退縮和推委,不但要迎難而上,而且為了完成任務還要具有開拓創新的精神,堅強的毅力和必勝的信念。它使我學會了如何適應壓力,並把壓力變成動力,而不是去為完不成任務而尋找藉口。

千萬別找藉口,美國成功學家格蘭特納說過這樣一段話:如果你有自己繫鞋帶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的機會。讓我們改變對藉口的態度,把尋找藉口的時間和精力用到努力工作中來。因為工作沒有藉口,失敗沒有藉口,成功也不屬於那些尋找藉口的人!

高中作文讀後感2000字(三)

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本書,對我有記憶猶新的深刻印象。追溯二戰起因,終究是德國、日本、義大利在經濟危機的情況下,採取的「自救」行為。為了自己「發展」下去,他們不惜一切地發動戰爭。

戰爭,在任何情況下都是那麼殘酷:淚水、飢餓、鮮血、犧牲,我們對戰爭充滿恐懼。無論是希特勒的鐵蹄,還是日本人的刺刀,都給世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無論是戰勝國還是戰敗國,戰爭帶來的都是巨大損失。

不可否認,戰爭對於科學的某個方面的發展,的確有著一定的推動作用。核子彈之所以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發明出來,二戰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我們不能因此對戰爭持有肯定的態度。大量青壯年走向了戰場,從事生產活動的人越來越少;科學家們正忙於研究殺人武器,平時為生產服務的各種研究停止了;大部分工廠在生產軍事用品,日用品日漸缺乏。戰爭帶來的「巨大利益」的後面,眾多的不良因素日積月累,必然導致人民的不滿,就算法西斯政府還想繼續打下去,廣大受害民眾勢必會奮起反抗。()

二戰過後,人們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戰爭結束的六十多年間,中國的崛起,歐洲的飛速發展與日本經濟的騰飛,都漸漸讓人們明白:只有擁有和平,才能持續的發展。

的確,在抹去戰爭的陰影后,人們的生活漸漸步入正軌,在和平環境中,我們的生活一天天好了起來;大家放下了高懸者得心,又重新到生產當中,軍隊開始大規模的裁軍,不僅為生產活動增加了新的勞動力,還為國家節省了大量的軍事開支;科學家重新開始了尚未完成的研究課題,加快了新技術、新材料的發明與套用;就連國與國之間也不再是敵對關係,而取而代之的是「合作夥伴」與「戰略夥伴」。於是這個世界有了一個新名字——「地球村」。

和平時期也會有一些阻礙發展的問題,但我們不能因此否認和平對於發展的決定性意義。可以這樣說:戰爭也許可以使某些方面得到一定的發展,而和平卻可以讓社會全面發展。

和平與發展,是兩個永恆不變的話題。只有在和平的環境下發展,才能取得真正意義上的發展成果。只要共同努力我們就會擁有美好的未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