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文章讀後感(一)
李躍兒老師所著的《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讓我了解到了什麼是真正意義上的用心去愛孩子,用情去感染孩子。我被書中的思想教育著,我被書中那濃得不能化解的愛融化著。
書中有一句話,讓我回味多時:「在現實當中,成人對於孩子,大都只注意他們的身體和學習,卻很少注意背後的那個心靈。他們這樣做就會像一個無情的割草人一樣把把美好的東西割掉了,把孩子天生的、美好的品質給扼殺了。這樣下去,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的心理問題就會越來越多,人格、品質也會出現問題。」沒錯,關注孩子們的心靈,應當是安全防範教育的一部分,是學校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對於孩子的心靈關心卻是越來越少的,老師和家長所關心的大多是孩子的進步,孩子的退步等等。孩子真正要的是什麼,孩子的內心又是如何的,卻無人問津。
書中提到李躍兒老師在對5歲的楊一凡的教育過程中時時刻刻都關注著她。從孩子的各個方面著手,仔細觀察著孩子的每一個點滴,用心去感受孩子的真實想法。這讓我認識到在現代教育過程中,我們也要秉承著這樣的理念,從各個方面觀察孩子,觀察到孩子真正要的是什麼?從而進行適當的活動。很多孩子是內向的,他們的表達能力常常會跟不上自身的需求,想要什麼?需要什麼?只是看著你。
我曾遇到過這樣一個孩子,他不會與人溝通,和教師、同伴之前完全沒有正常的交流,不管怎麼同他說,都無法改善這樣的情況。這就是他,有著自己的世界,不接受別人,只有自己。這就是他,會用天真的眼神看著你,卻讓你無奈的只能發笑。面對這樣特殊的孩子,有改如何是好呢?
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老師仔細的觀察孩子,感受孩子的需要。於是我開始關注這個不講話的孩子。經過幾次的觀察,我發現,他其實很想玩遊戲,但是他根本就不會玩,完全沒有理解遊戲規則,這樣就使得他在遊戲中無法正常的介入。
於是再一次角色遊戲時我說:「今天,我和你一起玩遊戲,我牽著你的手,今天我是你的媽媽,我帶你玩,你好好看看媽媽是怎麼玩的,今後你也那麼玩,好嗎?」他對媽媽這個詞似乎很敏感,也似乎因為這個詞,他願意和我接近。我帶著他一個一個的玩,他很高興,拉著我的手,跳啊、蹦啊。第一次用別的眼神看著我,這也讓我的心頭湧起陣陣的暖風。我們來到了水果店,「你想吃什麼水果啊?媽媽買給你好不好啊?」「是掛」也?什麼聲音?「是掛」再一次的聲音,讓我知道我並不是在做夢,他開口講話了。「什麼?剛剛媽媽沒有聽清楚,再說一遍好嗎?」「是掛」想了半天,沒有明白這「是掛」是什麼。「對不起,媽媽聽不太懂,你能指給我看嗎?」他小小的手往西瓜上面一指,原來是西瓜。「跟媽媽說:西瓜」於是我開始第一次正面的和他語言交流。
雖然只是短短的言語,但是他願意和你交談了,這是那麼久以來我和孩子的第一次對話,這讓我的心激動不已。孩子的成長要靠溫暖推起的,每一次我都只是和他說,只是說,他一點也感受不到什麼,似乎我只是簡單的在和他說而已。但是通過觀察我發現了問題,於是我用行動溫暖了他的心,同時的他也用他小小的舉動來回報了我,在我心中注入一股暖流。
簡單的幾次觀察、溫柔的一次交流,讓我和這個孩子慢慢的靠近。短短的幾個音節讓我明白,什麼是從真正意義上的愛孩子、教育孩子。更讓我明白教育需要我們能夠平等地寬容地走進每一個孩子的內心世界。
在《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這本書中,作者並不簡單要我們一心一意去愛孩子就行了,而在愛的基礎上,要有智慧的愛,愛是有很高的文化的。就如李躍兒老師所說:「作為老師,首先,要有看見一個孩子,就愛得眼睛都拔不出來的愛心。但是光有這一點是絕對不行的,光有這一點是不能做一個合格老師的。因為這樣,你會愛得不到位甚至錯位,愛出許許多多的不好的後果。」因此,我們要用心去感受、了解、熟悉孩子。
李躍兒老師是個有著一顆真愛之心的作者,她是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情去滋養生活、用愛去升華生活的一個人。在未來的教學過程中,我也要做到這一點,相信這樣孩子們的明天會是一片燦爛的陽光。
幼兒文章讀後感(二)
讀了虞永平老師的《學前課程與幸福童年》一書,在這本書中,虞老師主要論述了課程與幼兒之間的關係,書中先進的教育理念引領著幼教行業的發展,其中《種植園地與幼稚園課程》一文給了我很大觸動。因為種植是有關自然,有關生命的一項活動,幼兒不就是要接觸自然,接觸生命的嗎?
看了這篇文章,對比自己接觸過的幼稚園,很多幼稚園都能在園內開闢種植園地。而虞老師的觀念影響了我,種植園地不僅僅指室外用來專門種植的地方,只要是能種上一些植物的地方都屬於種植園地,這樣的定義打破了傳統的觀念,讓一些受到場地限制的幼稚園也能開闢屬於自己的種植園地,開展種植活動。
除了睡覺之外,幼兒在幼稚園的時間甚至超過了在家的時間,幼稚園的環境對幼兒來講是多麼的重要啊,幼稚園環境應該是充滿植物、充滿生機、充滿遊戲的,讓幼兒接觸大自然,接觸生命,接觸綠色。因此,幼稚園必須要有種植園地。種植園地可以在室內,也可以在室外,班級的種植園地大小要適中,所種植的要是當地,當季,無毒害,易種養,易觀察的植物。種植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讓幼兒成為種植、欣賞、管理的主人。這樣才能幫助幼兒獲得種植的經驗,熱愛大自然、植物的情感。
種植園地到底有什麼價值呢?種植活動包括種植計畫和種植落實兩個部分。在每一個部分都對幼兒有很大的價值。如在種植計畫時,幼兒與教師要先觀察種植的空間,選擇植物及其種子或苗,討論種植方法、種植工具,確定合作方式等等。在這一環節,幼兒主要參與的是規劃,對種植區有一個全面的考慮與規劃,這是收集資料,整理資料並用於實踐的過程。在種植落實時,幼兒切實成為種植、管理、收穫的主人。從種植植物開始,幼兒可以獲得不同的種植方法,如點種、撒播、坑中等方法,同時可以探索不同方法種植的結果一樣嗎?種植是需要大家合作的,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參與了同伴間的交往,發展了合作能力與動手能力。在種植過程中,幼兒還能形成一些比較穩定的步驟性策略體系,如挖坑——放種子——填土——澆水,以便幼兒在遇到類似的活動時能夠遷移種植的經驗。
在管理過程中,幼兒能與植物建立良好的友誼,養成愛護植物的情感,同時,在與植物親密接觸的過程中,幼兒可以多觀察植物並對植物的生長做一些記錄,增強了幼兒的觀察、探究的能力,養成初步的科學素養。在管理這一漫長的過程中,還能培養幼兒做事不間斷的好習慣。
當幼兒完整地照顧好植物,最後就該收穫了,在此過程中,幼兒能了解不同植物的不同收穫方法,體驗收穫的樂趣。
同時對植物的果實進一步探索,如對果實的統計、分類、數據分析。幼稚園種植對幼兒來說還有很多的價值,如幼兒可以用植物的果實進行一些裝飾,用果實參與到其他的活動中。
看完虞老師的文章,不禁以自己的班級為對象,開始思考班上的種植區可以怎樣豐富。雖然我們班級沒有專門的戶外種植區,但是在教室以及走廊有很多空間可以利用。如我們可以在班級的沙土區旁邊種上一些葉子相對大的植物,這個角落靠近幼兒的衣櫃旁,每天穿脫衣服時對可以對植物進行觀察。到了中班,幼兒的責任心也相對增強,可以引導每天的值日生對植物進行照料,如澆水、除草等,並對其生長情況做詳細的記錄,將大家的記錄結果匯總成植物生長日記,植物生長日記本可以展示在植物的旁邊,方便幼兒了解植物的完整生長過程及學會向同伴學習經驗。
幼兒文章讀後感(三)
我們幼稚園為我們教師訂閱了《幼兒教育》一書。我很喜歡,它很貼近我們幼兒教師的生活與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與方位給我們指明了教育教學的方向。其中書中的「卷首」部分,讓我體味深刻,因這裡有很多的小故事,大道理,給了我心靈上的啟迪,精神上的滿足,知識上的提高與視野上的開闊。()
今天,我趁看幼兒午睡的空間,又一次翻開了《幼兒教育》一書,卷首中的「鐵杵磨成針」幾個大字映入我的眼帘。大家也都知道這個故事一直被成人作為教導孩子要有恆心的道德範例,希望孩子能領悟其中的道理,用老奶奶「鐵杵磨成針」的恆心與毅力去解決問題,克服困難。一直以來,這個故事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難道書中的「鐵杵磨成針」又有什麼新釋嗎?帶著疑問,我一口氣就讀完了它。讀完後,我進入了思考。書中沒有對老奶奶磨針的毅力發出讚嘆聲,而是說她太笨了,用那麼多時間,為何不去買一根針呢?過去我們都知道「鐵杵磨成針」故事的寓意,就是看準目標就要堅持到底。但是,現在的社會,變通則顯得尤為重要。文中說到:變是生命的一般規律,「適者生存」,想要「適」就要「變」,如果不變通怎能適應變化的環境?而不適應又怎能生存?這個實例本身並沒有錯,錯在我們運用它進行教育的視角與方法。教育只有注入時代的信息,才會煥發出活力,出現新面貌。
十分感謝《幼兒教育》,讓我的心靈得到啟迪。也由感而發:無論什麼事,我們教師應從多個角度多思考,換一種方位,換一種角度,才會對我們有一種豁然開朗、截然不同的感受與體會。讓我們做一名適應時代的教師,多方位教育我們的孩子,讓他們在領悟道理的基礎上,同時適應時代的發展,試一試,我們會懂得更多,收穫更多,體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