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混入北圖》這篇文章中,畢淑敏的母愛與她對兒子的教導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那時,北京圖書館是最大的圖書館,哪裡有各種各樣不同種類的圖書,但那裡卻有規定:只對成年人開放。不知是不是遺傳了畢淑敏,她的兒子從酷愛看書,對文學充滿了好奇心與求知慾。當他長到十幾歲已經是個小伙子的時候,畢淑敏在他苦苦的要求下,不得不帶兒子「混入」北圖,滿足孩子向博覽全書的願望。
本文主要講述了畢淑敏到兒子進入北圖的過程和看書的過程。其中詳寫的是進入的過程。在過程中,運用了心理描寫和生動的動作描寫,表現了母子二人害怕被識破的心情,但兒子也急切想去看書的複雜心情。在好不容易進去後,兒子恨不得把全館的書都看一遍,所以,他直到閉館才依依不捨的離開。
所謂: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在畢淑敏的這篇文章中,充分的體現了兒子對讀書的渴望,甚至把博覽全書為理想。的確,在我們少年時代的時光是很寶貴的,我們在學習上,不因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唯讀聖賢書,而是多多去闖闖,在豐富的經歷和閱歷下,就能夠讓你體會到世界是包羅萬象的。在青春時,何不去拓展自己的領域,為夢想努力,像畢淑敏的兒子一樣,有志氣:「長大一定要光明正大的從正門走進北圖,因為那是貴賓的通道!」
畢淑敏文章的讀後感(二)
一打開《畢淑敏散文精選》我就被她那真實、健康、積極向上的話語吸引了。她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每篇散文都切合生活實際,並總能捕捉到一些人們在生活中發現不到的事情,讀的時候,就好似一幅幅生活美景浮現在你的眼前,使你不得不被她那耐人尋味的散文散發出的魅力而抓住眼球,靜心欣賞她的文章。
我最喜歡她的一篇文章——《「我羨慕你」》。「我羨慕你」這句話是出自文章中一位老年婦女的口中。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作者帶兒子去公園玩,碰到了一位老年婦女,這位老太太說她羨慕作者和她兒子的年齡,使作者看到了自己所擁有的財富。
其實,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寶貴的財富,每個人都是幸福的,只不過我們的幸福常常被別人羨慕著,我們應該珍惜自己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可是,原來幼小無知的我卻總是仰望和羨慕著別人,每次周末,當我在被堆積如山的作業壓著埋頭苦「寫」時,媽媽總是悠閒地躺在沙發上,邊看著有趣的電視,邊喝著香味四溢的綠茶,還時不時地發出幾聲歡快的笑聲,我看著媽媽輕鬆、無憂無慮的安詳樣子,真是羨慕不已,不禁說道;「我羨慕你!」媽媽一臉茫然地望著我,十分詫異:「你羨慕我什麼?我只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中年婦女。」「你不用寫作業,而且可以看電視,可以乾自己愛做的事情。」我皺著眉頭說。「我還羨慕你呢,可以坐在教室里上課,可以與同學一起學習、玩耍,可以做老師布置的作業,而我已經到了中年,只能享受一下電視帶給我的快樂!」媽媽嘆著氣說。我高興起來,原來現在我忙碌的生活也是被別人所羨慕的,我應該好好享受現在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無論是怎樣的,都要珍惜,因為別人也在羨慕著我的生活。
這本書裡的每一篇散文都令人得以深思,心靈得以進化,使人能把自己聯繫於文中,樹立正確的觀念,這就是畢淑敏散文的獨特魅力。
畢淑敏文章的讀後感(三)
讀了《畢淑敏散文》中的《寫下你的墓志銘》後,我受益匪淺。
畢淑敏女士在文中寫道:「 認真地策劃自己的一生,還是要把自身命的時間定得更長遠一些,活的更從容,面對死亡的限制,把自己的一生渲染得絢麗多彩」 。這說明了我們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得精彩,活的值得,活的快樂就滿足了,不需要獲得什麼重大獎項。不需要為社會作出重大貢獻,不需要成名,到了臨死之前,回想過去精彩絢麗,酸甜苦辣的一生,蒼老的嘴唇是否會向上揚起?虛弱地運轉著記憶的齒輪,想起童年在茂盛蔥綠的樹底下,盪起那輕巧的小鞦韆;想起青年時期前的夥伴們稚嫩的小手,漫步在金色的林蔭之下,哼著不知名的小曲,面朝火紅的夕陽走去;想起老年時期,子孫滿堂,抱起新生的嬰兒,一家人沉浸在溫暖與幸福之中。
可是,萬物翻新,是逃避不開死亡的軌道的,因為無數生命的演變,所以才會有人類這種個體的出現。不是恐龍的死亡才迎來了人類稱霸的時代嗎?不要懼怕死亡,穿越死亡,完成一個生命的輪迴,只有享受了生命的人,才會放下死亡的遺憾,面對死亡的深淵,你是否會放下手中生命的繩索,縱身撲向死亡的懷抱呢?
而對於我而言,墓志銘代表著死亡,陰暗、邪惡與絕望。靜下心認真思考自己的墓志銘上寫些什麼?
我決定,我死後,墓碑上會刻著這樣幾行字:「 我感謝母親給予我生命,給我看見這絢麗世界的機會;我感謝這造世主,不辭勞苦地創造出人類的弱小智慧的生命;我感謝地球母親,哺育人類這麼多年,不抱怨,默默地承受著人類對它的摧殘;感謝進化所走過的漫長旅程」 。
珍惜剩餘的生命,幸福、快樂地度過每分每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