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讀後感(一)
近期仔細讀了于丹《論語心得》這本書,雖不是大徹大悟,但也觸動心靈。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說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主要講述了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書中每一個故事都告訴了我們許多人生的哲理和處事做人的道理。
于丹老師講授《論語》心得別具一格。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離我們很遙遠的古代聖賢,《論語》猶如高山上一顆勁松高不可攀,只可仰望而不可觸及。而于丹老師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難懂的《論語》通過心得的方式來解讀,似乎把難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備受歡迎的高檔營養品。他帶我們超越時空,把一位兩千年前的聖人引領到了眾人眼前與今人對話。孔子沒有聖賢的架勢,樸素平和、平易近人,時時傳遞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度。她把深奧的道理講的淺顯易懂,真正走進了我們的心裡。他說:「孔子沒有溫度,只有色彩」。
我第一次見到「國民幸福指數」一詞,物質意義上的幸福生活它僅僅是一個指標。單純依靠物質的極大豐富同樣不能解決心靈的問題。「該放下時且放下,你寬容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對於我來說,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志之間、夫妻之間,一些生活中的瑣事,抑鬱於胸。「胸懷無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渺小了。」自己勸自己,想開些,何必計較那麼多呢?
面對人生的遺憾,我們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接收下來,不要糾纏在裡面,一遍一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痛苦。如果你因為錯過了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將錯過星星了。
于丹老師在論語心得中講了一個故事:一座寺廟裡供著一個花崗岩雕刻得非常精緻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來佛像前膜拜。而通往這座佛像的台階也是跟它采自同一座山體的花崗岩砌成,台階不服氣地對佛像提抗議:我們本是兄弟,憑什麼人們采著我們去膜拜你?你有什麼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說,因為你只經過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崗位,而我經過了千刀萬剮才成佛。
我讀後眼前一亮,我們過去總是喜歡與他人相比,為什麼你我一起參加工作,你今天如此輝煌?往往比的都是自己的缺失和他人的所得,而忽視了他人付出的努力、做出的貢獻、肩負的責任、承受的壓力。想得到他人所得背後的付出,千刀萬剮與四刀相比相差何其大,這樣比起來我的內心就平和多了,怨氣自然就少了。你有你的快樂,我有我的開心,知足常樂!
于丹讀後感(二)
于丹一直強調《論語》講述著一個個樸素又溫暖的道理,一直強調對孔夫子的情感不是敬畏而是一種溫暖,一直強調《論語》是簡單的片段,就事論事。我從中則收穫的是「溫情」二字,生活是溫情的,所以我們要做到心靈恬淡,做一個性情中人去處事,去豐富內心。
書中提到現代化社會獲取心靈快樂,適應這世道,則需一種平和安寧的心態和態度,而這也正是現在人所缺少的。如今豐富的物質滿足了人們的強烈物質欲望,這是一個物質上的幸福指標,然而心靈上的幸福指標卻是每況愈下。而要獲得心靈的幸福,就需要內心安寧,而內心安定需要信仰,需要心靈豐富、恬淡、安寧。在天地人之道中,于丹提到孔子是一個有著從容不迫的氣度、一種謙仰的態度、心態平和、內心莊嚴而講究信念的人。于丹稱這類人為賢者,在我看來就是性情中人,這些人不會被物質生活所累,他們內心的幸福快樂與貧富無關,而是同心靈相連!
那麼如何去做一個心靈充實、內心寬廣的人呢?于丹心語說人們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內心太少。生活總是不盡如人意的,常言道「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我們總會存在許多遺憾,像我會總是回想遺憾來折磨自己,想必也會有許多人感同身受。一位好友有一個長達10年的閨蜜,兩人關係處得跟親人一樣,然而那閨蜜卻不顧10年之誼背叛對方。我們總能遭遇到失業、婚變、朋友背叛、親人離去等等大事小事,這時我們應該平和一點,用寬容的心去接受命運安排給我們的挫折與磨難,這樣留給自己的會是一片海闊天空。
我們應該學會更勇敢,于丹心語提到要做一個勇敢的人,用生命的力量去化解那些遺憾。我一直琢磨什麼是「生命的力量」,也許就是父母的鼓勵、朋友的援助、自己堅定的信念,這些生命中平凡又不簡單的力量。我想,擁有這樣的力量的人,就是一個勇敢的人,他身上就會表現出一種理性制約下的自信與鎮定!我們是芸芸眾生中普通的一員,生活中總有我們做的太「過」抑或「不及」的事情,一旦沒把握好分寸,我們就會受到損失抑或心靈創傷,但切記要用勇敢之心去化解,以釋然的姿態好好活著。這樣的一份心境,也許可以作為我們人生之路中的一劑良藥,讓我們去撫平生命的創傷!
物質越豐富,內心越易被迷惑,讓我們用心去感受真知,用行去創造世界,用信去忠於內心,用耳順去悲天憫人,即如于丹心語所提,內心有一種定力去應對世界。
于丹讀後感(三)
于丹教授認為,孔子是灰色的。但灰色的孔子只有和多彩的世界搭配時,才會顯示出它的普適性。所以說,《論語》可以適用於古今中外的許多事物。但它本身的主題卻是單純的,單純到沒有顏色,沒有性別,也沒有時間和空間。而正是這一部主題單調的書,才使得中國曆朝歷代得以繁榮昌盛。()
中國古代兩大學說,一是以莊子為代表的道家學說,一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說。道家學說認為:只有人與自然合二為一,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道」。而儒家學說所提倡的,則是:人需要禮儀的約束,否則天下將亂成一片。《論語》把儒家所倡導的禮儀像和面一樣貫穿於其中,而于丹教授則像這團麵包的湯圓的品嘗者,用半輩子的經驗和學術去品味這碗湯圓。在《于丹論語心得》裡,不斷出現的寓言故事不僅讓整本書充滿了活力,還在不禁意間為我們解釋了《論語》中難以理解的字句。
我喜歡讀這樣的書,它教會了我怎樣思考,怎樣去用審視的眼光去觀察周圍的世界。
老師點評:你是一個會讀書的孩子,在書的世界裡你找到了閱讀的快樂和讀書的意義。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確實是一部通俗而又充滿哲理的好書,書中的一個個小故事好像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那麼真實那麼樸素,往往都能引起我們讀者的閱讀共鳴。願你繼續在這條閱讀的路上快樂前行,收穫更多的真理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