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射鵰英雄傳讀後感(一)
購買的一本金庸寫的小說《射鵰英雄傳》,這本書又厚又大。我對爸爸說:「我能不能看呀?」爸爸一邊把書放進書櫃裡,一邊說:「當然可以了。不過,等你考試完了暑假時再看。」
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我考完最後一科回家時,高興的問爸爸:「我現在可以看《射鵰英雄傳》了吧?」爸爸笑著說:「當然可以。」
我小心翼翼的從書櫃裡拿出了《射鵰英雄傳》,津津有味的讀了起來。這本書講的是宋朝時的故事。當時金國要攻打大宋。郭靖的爸爸和楊康的爸爸是一對好朋友,兩人都會武功。有一天,金兵來到他們村子裡。郭靖的爸爸和楊康的爸爸大戰金兵,結果郭靖的爸爸不幸被打死了,郭靖的媽媽當時正懷著孩子,得知丈夫死去,又氣又急。後來到了蒙古。
小郭靖是一個勇敢、不肯服輸的人,媽媽在他很小的時候就跟他講宋國的事情,培養了他的愛國意識。郭靖得知爸爸因為反抗金兵而戰死時,更是要報效祖國。全真道人丘處機和江南七怪訂了約,丘處機教楊康,江南七怪教郭靖。郭靖天資愚笨,開始學武進步慢,但為人忠厚,後來遇到了很多大師傳授武藝。楊康已改名完顏康,是大金國的王子,他天資聰明,但放蕩不羈,認賊作父。
在書中,我為黃蓉的聰明而感到驚嘆,為楊康的做法感到憤怒,為江南七怪中六人不同時間犧牲而悲傷,也曾誤認為六怪是黃藥師所殺,恨起了黃藥師。
這本書雖厚,但很快就被我看完了。之後,我又看了《書劍恩仇錄》、《倚天屠龍記》、《鹿鼎記》、《神鵰俠侶》、《俠客行》、《碧血劍》、等各種金庸筆下長短篇武俠小說,這些精彩的內容和優美的文字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為我的暑假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
金庸射鵰英雄傳讀後感(二)
《射鵰英雄傳》是金庸先生的第三部作品,金庸至此眼界始大,感慨遂深。比較之前的《書劍》與《碧血》,宛如秋水時至之江湖與浩瀚磅礴之大海。書中刻畫了郭靖『剛毅木訥』『可親而不可劫,可近而不可迫,可殺而不可辱』的『剛儒』形象,金庸後期的《笑傲》《天龍》《鹿鼎》雖明顯高於《射鵰》,但《射鵰》之精神魅力更能激勵出世,故其放射的光芒亦更璀璨。主人公郭靖從一個樸質忠厚的少年,通過艱辛的奮鬥,堅韌不屈,不斷成長,終成為俠之大者。從射鵰到復仇,從少年將軍到功成名就,再到積極奔赴國難,完成了人生使命與價值之升華,使後來者望塵莫及。這部小說歷史背景突出,場景紛繁,氣勢宏偉,具有鮮明的「英雄史詩」風格;在人物創造與情節安排上,它打破了傳統武俠小說一味傳奇,將人物作為情節附庸的模式,堅持以創造個性化的人物形象為中心,堅持人物統帥故事,使這部小說達到了事雖奇人卻真的妙境。
書中刻畫的人物各具特色,個個呼之欲出:郭靖的淳樸仁厚,黃蓉的玲瓏百變,黃藥師的率性孤傲,歐陽鋒的心狠手辣,一燈大師的慈悲為懷,洪七公的正義寬厚,周伯通的天真爛漫……就連段天德、張阿生、拖累這樣的出場不多的人物也刻畫得惟妙惟肖。
主人公的愛情,正如三毛所說:「至拙配至巧,竟也天成!」
黃蓉說:「生你背著我,死你背著我」不是在說誓同生死的承諾,她是想說郭靖就是她的全部,包括他的理想,他把他的理想視為自己的理想。抗金救國,是與她毫不相干的,可是黃蓉知道那是郭靖的責任,從此小燕再也不是無憂無慮的在柳檐下低飛了,她開始嘗試向雲霄中沖入,因為她背上了雄鷹的保負和理想。所以她周旋於江湖之中,而軍國大事他都由他最主,武林大事都是有他決策。她聽他的話,甚至以大局為重,險些喪了郭襄的性命,那是一個女人,一個母親最為悲哀,最為心痛的決定。被罵作妖女她無所顧忌,可不能有人說他有半點瑕疵。他注重他的名,他的節,讓他去蒙古成親不是讓他留下的軟語而是發自肺腑的忠告,當他說留下時她還是第一想到了華箏,當他說[即使全天下的人都讓我殺你,我都不會殺你]時她沒有欣喜。可郭靖就是黃蓉的全部,她千辛尋他,追隨他。她甘願在郭靖帷幄對面的蒙古包中,遠遠望著他,她此生便知足。我想她是金庸筆下最受眷戀的女子,她貌勝施嬙,韻若仙子,她事無不精,事無不通,她不如郭襄在於她沒有理想,沒有抱負。因為愛已是她的全部。
或許金庸先生也覺得他們的故事太多,總寫不完整,誓要給他們一個有始有終。他們的故事從射鵰到神鵰再到倚天,他們在不段的成長,也不斷地向他們的誓言靠近——生你背著我,死你背著我。
金庸射鵰英雄傳讀後感(三)
我讀了金庸的經典著作《射鵰英雄傳》。這本書主要敘述了主人翁郭靖初出娘胎到青年時期的經歷,很是引人入勝。
看完了這本書,我有很深的感觸。
所謂:「勤能補拙是良訓。」主人公郭靖正是一個以勤來補拙的人。相比起冰雪聰明的女主人公黃蓉,郭靖的天資愚鈍更是表露無遺了。例如郭靖所學的東西和別人一樣,但是他要掌握的時間卻是別人的數倍。然而,郭靖從不氣餒,靠一股蠻勁,狠勁學習,最終練成了超於旁人的一身武功。在學習生活中,我們也需要這種狠勁、蠻勁,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不能一味埋頭苦幹,更重要的是埋頭巧幹。
正因為郭靖的善良、從不自視過高,成就了他。所謂:「善惡到頭終有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對比起郭靖的童年、少年時期,「義弟」楊康就要風流快活的多。身為「小王爺」,有權有勢,甚至對自己的母親也玩弄權力、認賊作父;眼中只有富貴榮華和無上的權力。最終作惡多端的楊康在殺人滅口時,無意打中了黃蓉的軟蝟甲,而軟蝟甲上恰好餵有歐陽鋒的劇毒。結果慘死在鐵槍廟,被烏鴉吃光了屍身。而諷刺的是,楊康卻正是殺死歐陽鋒的私生子——歐陽克的人。所謂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即使生活中有多少多少壞人惡人逃離法網,但是他們時時要違背著良心活著,苟且的活著,也算得上是活受罪了。
功名利祿乃是身外之物,人總是難免一死的。在《射鵰英雄傳》中,有兩個人的死令我有了這樣的感覺。一個是楊康,而另一個則是成吉思汗。楊康把權力玩弄在股掌之中,他應該在死的那一刻都沒想過自己身為「小王爺」竟然落到屍骨不全的田地。而成吉思汗則是一世英明,驍勇善戰,卻沒敵得過歲月,可謂「歲月不饒人」啊!在這茫茫的草原上,人的一生就只像是彈指一揮間。但是人生豈能用長短來衡量呢?死有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活要活得有意義,死要死得有價值。既然()不知道自己在哪一刻會離開這個世界,就讓每一刻都活得有意義!
《射鵰英雄傳》像是一本人物傳記,我喜歡看書,是因為在書裡可以看到許多人的一生——儘管那只是虛構的。但是在現實世界當中,我們又豈能看到人的一生呢?即——生、老、病、死。但書可以。直到現在,我在這個花花世界中生活了二十個春夏秋冬。時間愈久,愈發現生活不容易,愈發覺自己的無知。這個社會不是真的單靠知識就能活下去的,我只是井底之蛙而已。在這社會激流面前,只在紙上談兵學伐舟,而沒有實踐經驗的人,若遇上這激流,只能剩下一隻支離破碎的小舟,只能是這激流下的又一犧牲品而已。
我不是英雄,也不想成為英雄,只想平平淡淡的終老一生,不被功名利祿迷失了自我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