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漢家寨讀後感

漢家寨讀後感(一)

荒涼、沉寂的三岔戈壁,漢家寨安靜地佇立著,百年、千年,習慣了死寂和單調,習慣了空曠和孤獨,再沒有什麼能改變他們堅守的信念

一望無際的沙漠,三面平坦的鐵色礫石灘反射著灼燙的亮光,漢家寨像被拋棄了的生鏽的彈丸,孤零零的,一直在那裡。泥屋門前,一個老漢和一個七八歲的小女孩痴痴地盯著遊覽至此的過客——他們一定感到詫異:這個衣著奇怪的人是誰,他從哪裡來,又要到哪裡去?他們太久沒有踏出過這片土地,以至於還穿著舊時的漢服,那老漢已經堅守了一輩子,而這年紀輕輕的孩子還會繼續堅守下去。

戈壁寂寥。那裡沒有綠草如茵,沒有燈火繁華,是什麼讓他們如此眷戀這片荒蕪的土地,是什麼讓他們如此執著地堅守?

一種文化,或是一種精神?不,他們不懂得這些,或許最初的他們是有文化的,然而千年的封閉早已讓這份文化凋零枯萎,剩下的只是一種信念。也許他們自己都說不清為什麼,但這片生存過的土地早已以一種不改的形態在他們心裡紮根,只要還能夠生存下去,他們便不願意離開。

就像中國人常說的「故土難離」,他們不一定真的明白所謂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但這些卻早已在他們未曾察覺的時候深深刻在心底,牽扯著他們戀戀不捨,讓他們有勇氣堅守著這片戈壁中的落後的漢家寨,他們祖祖代代都生活在這裡,又怎麼會要離開?

堅守是一種信念。千年前,漢家寨在戈壁悄然建立;千年來,一代又一代人被這種信念推動著、影響著,默默守在這片荒涼的土地。

千年以後的如今,漢家寨又是什麼?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一種精神的載體,然而在他們心裡,漢家寨就只是他們世代生存的家,是他們無比眷戀的戈壁,是他們心甘情願堅守的土地。

漢家寨讀後感(二)

一千年以前的村落,至今仍在現實社會中生息著。漢家寨,一片鮮為人知,與世隔絕的淨土,在孤寂寂寞中度過了一起多個春秋,而漢家寨人也在這種艱苦環境中世代生息著,他們堅守著這片淨土,沒有剝削,沒有爭奪,他們堅守著自己的理想——要漢家寨繼續下去。

漢家寨人就以這種對淨土的熱愛戰勝了孤獨。

從文中得出作者的心境,作者是孤獨的,寂寞的,在作者心中,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變成了可怕的東西,像毒蛇一樣纏繞著作者,以至於作者寫道:「我感到所謂『大漠孤煙直』並沒有寫出一種殘酷」。這一點可以看出作者的心已經冰封,很寂寞了,因為王維大詩人寫本句時是懷著寬闊的胸懷去寫的,而作者恰恰相反。

作者在文中還提到一個叫「三岔口」的地方,他在文中這樣描寫到:三道裸山之間,是三條巨流般的黑戈壁,寸草不生,平平的鋪向三個可怕的地方。總是無法忘記它。仿佛它就是我人生的答案。從這可以看出作者害怕孤獨,作者想像自己的將來會孤單的度過。他還寫道「三個方向都是可怕的暗示」,暗示什麼呢?我們不知道,大概作者不想像漢家寨那樣--孤零零的存在於這巨大得恐怖的大自然中。

漢家寨讀後感(三)

好一座漢家寨,茫茫戈壁中的獨守,悠悠歲月里的堅持

好一篇《漢家寨》,洗去了風花雪月的矯情,印證了歷史長河中的傳承。

在現如今的社會中,在經濟大潮的衝擊下,我們已經失去了太多的東西,有物質的,更多的是精神的。失去了物質,我們可以找回來,甚至加以創造,使我們擁有更好的東西;但精神的,一旦失去,我不知道我們還會不會擁有。

幸好,張承志給了我們一個幾乎完美的()答案,用他自己經受震撼的心靈給我們講述了一個讓我們心靈為之震撼的故事,一個值得我們頂禮膜拜的故事。

漢家寨是落後的,是封閉的,是遲鈍的。但它也是堅持的。

它的落後與封閉,是歷史的原因,是環境的原因,甚至是政治的原因。可他的堅持是民族的,是恆久的。我們根本沒有資格坐在舒服的沙發上,喝著茶水,對它信口雌黃的批判它,嘲笑它。

張承志還有一份堅持,歲月的風沙沒有磨損他的意志,這個馴服過黑駿馬,暢遊過北方的河的北方的漢子。

我們的時代多幾個像張承志這樣思考的人,多幾個像余秋雨那樣思考的人,那該多麼美好啊?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