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雨的讀後感(一)
「少年聽雨歌樓上,
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中舟,
江闊雲低,
斷雁葉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
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
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雨,往往會讓人聯想到的情景。就拿「清明時節雨紛紛」這句詩來說吧。剛接觸這句話,你腦子裡可能會浮現出這樣一個場景:一年的清明節,天空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漫步雨中,似有似無的春雨打在肩上、頭頂,像一個個可愛的小精靈,在你身上蹦跳著。路上不斷地走來的行人,每個人都匆匆走向遠方。他們可能家裡有急事吧。但仔細一看,可以發現他們眼裡帶了些許憂傷。在這個雨聲滴滴嗒嗒的早晨,他們可能想起了自己已逝的親人了吧。或許他們的親人正在天國里微笑著看著他們吧。
再拿「潤物細無聲」來說吧。你想像一下吧。有一塊已經很久沒有下雨的地方,大地已經開始龜裂,似一張張乾裂的嘴唇,期待雨神的降臨。農作物們已經枯死了,就連遍地的雜草也被曬乾了。最後一隻知了也因為太渴了而倒斃。炙熱的太陽烤著大地。忽然,一陣風吹來,天空立刻布滿陰雲,下起了小雨。一時間,整個世界都寂靜無聲。每個東西都張開嘴巴接著。漸漸地,有一隻不知從哪裡早出來的知了叫了,野草和農作物都重煥生機。
雨不僅自身能滋潤萬物,就連聽雨也可以使人擁有好心情。你聽雨點打在雨棚的聲音:嗒,嗒嗒,嗒嗒嗒。這些雨點變成一個個美妙的音符,在雨棚上開起了自己的音樂會。你在閒暇之餘,可以靜心聽一聽這些小精靈在雨棚上跳動的聲音。你會發現,它們有時十分開心,有時十分悲傷,有時又十分煩惱。它們擁有人的性格。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應該熱愛雨。
喔,下雨了。你聽,那美妙的聲音開始了。它們變幻莫測,似山巒,似亮溪,似密林,似深谷。雨在淅淅瀝瀝地下著……
聽雨的讀後感(二)
春雨,像春天的使者,它的到來,讓萬物恢復了生機。小草更綠了,花兒更紅了。它如煙霧,輕飄飄地,讓大家愛上了它。當我讀完季羨林先生所著的《清塘荷韻》中《聽雨》後,使我對雨又有了一次深切地感受。
聽雨,在季羨林先生眼裡,是一種享受。他愛聽雨滴敲打鐵皮的聲音,如在文中所說「聽到頭頂的雨滴聲,此時無聲勝有聲,我心裡感到無量的喜悅,仿佛飲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飄飄欲仙之感。」
我國的許多詩人在聽雨後,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大詩篇。拿我們最熟悉的大詩聖來說,他寫的「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早已家喻戶曉。聽雨,能讓人的心情喜悅。它不但能給作家提供一些好的素材,而且,能讓你在聽雨的途中感受一下心靈的洗禮,能讓你體悟到受用終生的真諦。
可是,季羨林先生聽那連綿的雨聲,不僅僅是為了能讓自己心情喜悅。更重要的是,他希望正和乾旱抗擊的麥苗,在接受完春雨的洗禮之後。能夠更加茁壯的成長。
春雨貴如油。即使是一場小雨,也會讓農民興奮的,季老先生沒有把自己當成城裡人,雖然自幼沒幹過幾天活,但他總是認為自己是農民,血管里淌著農民的血。因此,他對農村懷有深厚的感情。當下著春雨時,他喜歡上了聽雨。他希望春雨能讓農民有個大豐收。
萬物的生長離不開雨。季先生也希望萬物在春雨的滋潤下,顯得更加生氣了。
季老先生愛聽雨,也是為了讓大自然多一點生機。活潑。他愛大自然,愛看大自然的花草樹木:愛看綠葉在吸收甜蜜的雨滴;花兒在春雨過後展開了笑容……
現如今,許多人早已不再聽雨。也無法享受大自然的恩惠。他們整天生活在高牆裡,無暇感受聽雨所帶給人的喜悅,也無法感受到一株嫩芽衝出地面,開始了新生活的驚奇……他們早已沒有了發現自然之美,只有一顆冷漠的心。他們的生活早已被物慾橫流的社會所污染了……
我是一個比較喜歡聽雨的女孩。我喜歡擁抱大自然,那充滿生命和希望的綠色,早已在我的內心深處烙下了印記,恐怕永遠也磨滅不了了。
現代社會的人們,你們不能再把自己鎖在水泥森林中了,應該多去感受大自然,感受一下麥苗喝水後,那茁壯活潑的生命力看看農民在豐收過後,那合不攏嘴的笑容。我們應該去傾聽大自然的聲音,春雨是春姑娘來時捎給人類的見面禮,讓我們隨著春雨的腳步去觀察每一處的美。
細聽春雨,他會讓我們感受到美妙無窮的境界。願春雨就這樣地下吧,下吧……
希望人們和季羨林先生一樣,去品嘗雨聲,讓我們都做有雅之人,去聆聽春雨的心聲吧。也讓我們去擁抱大自然吧。不要捨不得你的光陰和精力,讓我們共同去感受生命的希望,綠色的希望。
聽雨的讀後感(三)
季羨林的《聽雨》清新質樸自然,讀起來感覺很親切。
「聽雨」這樣一個簡單的題目,作者卻圍繞著它寫了雨聲的詩詞,聽雨時的心情,聽到雨聲時的聯想。
研究學問的季老,聽著陽台頂鐵皮被雨打的聲音,他感到很舒服,從中他能聽出金聲玉振,他能聽出黃鐘大呂,他能聽出大珠小珠落玉盤。他還能聽出雨如彈素琴,如舞霹靂,如百鳥爭鳴,如兔落鶻起,他聽得心花怒放。
聽雨他想到了林妹妹喜歡李義山的「留得殘荷聽雨聲」,他想到了朋友的詩句,還想到了蔣捷的《虞美人》「少年聽雨歌樓上……」
季羨林感慨一番,才說出自己欣然聽雨的原()因,十年九旱的北方春季太需要雨了。這一年春,天旱得邪行,季羨林天天看天氣預報,時時觀察天上的雲,連做夢看到了都是細雨濛濛。現在雨下了,他如何能不高興呢。
雨聲是多種多樣的,只有雅人才能聽懂。聽雨聽出了一生。
「天義有意,聽者有情。」讀季老的散文,你不僅能感受到他胸襟博大,達觀睿智,還能學到「謙虛」這彌足珍貴的品質。記得《聽雨》中季老時不時稱自己為俗人,一個學貫中西的東方學大師稱自己為俗人其謙遜由此可見。這不免令我想起「感動中國」頒發給季老獎項時,他反覆念叨著「不敢當」,那種季老獨有的謙虛令我感動不已。
季羨林的書就像一面鏡子,當你面對它時,總會發現自己情操上的不足,但當你虛心求教時,鏡的那一頭季老也總會循循善誘地向你傳授人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