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塔上的實驗》讀後感(一)
今天我讀了語文課本上的《斜塔上的實驗》,覺得深受啟迪。因為它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 :勇於嘗試,才會獲得成功。
它主要講的是這麼一件事:伽俐略在教堂油燈的擺動下好象發現了什麼,於是他回家拚命地做實驗。但他被許多學生和教授嘲笑,最終證明 他的發現機會來臨了。他在斜塔上完成了這個實驗,發現了自然定律。
這個故事很是耐人尋味。你瞧,那些反科學的人總是循規蹈矩按照前人的思維想問題, 而伽俐略卻不同,他善於發現,敢於嘗試新事物,最終獲得這個珍貴的自然定律。這就告訴我們:對於一些事物,我們要去仔細探索去發現,並勇敢的去嘗試!
在我的生活中曾經歷過這麼一件事:有一次,我拿了一本書看,發現上面有一個很有趣的話題——在蛋白上寫字。我處於好奇,決定去嘗試一下。我拿了一個生雞蛋,一些醋和冷水。先在毛筆上倒一點醋,再在雞蛋殼上寫一個「三」字,然後把雞蛋放入沸騰的水裡煮熟,最後我剝掉了蛋殼卻發現蛋白上根本沒有字。我沒有放棄這個實驗。接下來我又進行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實驗……最後,我才發現要等醋字幹了才能煮。
由上面的故事我得知要勇於嘗試,才會有獲得成功。年輕的朋友,們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斜塔上的實驗》讀後感(二)
今天我讀了《斜塔上的實驗》這篇課文,深有感觸。
這篇課文講的是,伽利略生活的時代完全被亞里斯多德的學說所籠罩。所有的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只要老師說這是亞里斯多德說的,問問題的學生便不敢再懷疑。只有保利略敢於探索與追求。
有一次,伽利略在大教學裡跪著祈禱,大廳里除了一條鏈條擾人的擦碰聲,一片寂靜。一個教學司事,剛注滿一盞從大教學頂上懸掛焉的油燈,漫不經心地讓它在空中來回擺動,擺著的掛燈鏈條的嘀嗒聲驚擾了伽利略,引起了他的思考。他想著,看著,突然發現了一個規律。儘管每閃擺的距離越來越小,但是每次往返的時間似乎一樣長,他高興地跳了起來,因為了發現了一個偉大的真理,如果這是真的。
他一回到家,立馬就找來了兩根同樣長的繩子,每根繩子的頂端都有一個同樣重的鉛塊,他讓他的教父幫他一起做實驗。他們把繩子吊在柱子上,第一根繩子的距離有20厘米,第二根有十厘米。開始做實驗了,伽利略讓教父數第二根繩子擺的次數,而自己則數第一根繩子。繩子完全會議室上後,第一根繩子擺了一百下,第二根繩子擺了一百下,實驗結果完全相同。「自然節奏規律」從此命名,後來又把這個原理用在了鐘上。
從這個小故事中,我明白了,做事要勇於探索和追求,不能被傳統的觀念所嚇倒,要敢於創新和發現。
《斜塔上的實驗》讀後感(三)
伽利略站在斜塔上,將兩個重力不等鉛球同時扔下,這兩個鉛球竟同時墜地,舉世譁然。這就是伽利略對真理時自信的霸氣。
幾年前,伽利略還在初步試驗,大家都嘲笑他的時候,他卻毅然決然,毫不退縮。「這又是伽利略的一些什麼瘋念頭。」人們都這麼說。伽利略卻不以為然,只是一個人孤單的在實驗室中,繼續自己的實驗。最後,他終於用斜塔上的實驗,推翻了亞里斯多德「物體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學說,糾正了這個持續了 1900 年之久的錯誤結論。證明了世人的愚蠢和無知,堵住了那些激進的反對者們的嘴巴。
伽利略的這些結論來自構想,來自大膽的()預言。當然,這些構想起初不會被人們所接受,被人恥笑。但真理畢竟是真理,永遠不會被推翻,只是發現的時間不同罷了。很多偉大的發現都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的。科學家們都在為人類對思然認識的進步而努力探索、求證著。
在十九世紀初物理學家層出不窮的時代,出現了一批以波爾為首的支持量子力學的人。他們大膽的在微觀領域反對經典物理學,支持「不確定性」。這是不容易的。儘管經典物理學在科學家心中是不可動搖的,但它也並不是完整的理論,於是年輕的波爾、薛丁格、泡利等科學家率先將新生的量子力學推上世界的學術舞台。這個偉大的革命是大膽的假設,不怕對經典的冒犯,這樣才能發現新的定理、新的領域。
創新和想像是那麼緊密。沒有大膽的想像就沒有創新,沒有現在的世界。因此預言和構想是對研究十分必要的。沒有一個假設,沒有一個疑問,那世界還會進步嗎?不會。因此,我們一定要保護我們的想像力,發現我們對大自然認識的錯誤與未知。
伽利略發現了宇宙的真理,他讓人們對物體墜落速度換了種看法,功不可沒,這是想像和對科學的認真,值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