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長恨歌讀後感2000字

長恨歌讀後感2000字(一)

最早一次讀這本書是在高三剛開始的時候,課間無聊看到同桌桌上放著一本《長恨歌》就隨手拿過來翻了翻,越看越有趣就借回家接著讀。今年寒假整理書房,翻到這本書的扉頁赫然寫著老同桌的名字,才想起來這本書一直放在我這裡忘了還他。碰巧寒假出行去了一趟上海,現實與文學終於有了一個相交匯的機遇,又可以在讀書的過程中發現一點新的東西。

從個人喜好的角度出發,《長恨歌》並不是我喜歡的類型。通篇看過去似乎有些零散的故事情節、細膩的筆觸、紛繁複雜的感情、背景又是一個國際都市幾十年冗長且艱難的變遷。上了大學之後常常在種種無形的壓力中迷惘,讀書就更偏愛奔放樸實讀之暢快的烏托邦。而王安憶的這本書與張愛玲的作品讀起來的感受有著太多的相似,書中的爭議和矛盾是一種無聲的嘈雜,除了新年闔家團聚得以放鬆時,還真想不出有什麼更好的時機去讀這本書了。

回想了一下去上海玩兒的那幾天走在上海街頭看著種種景物的感受,再看看這本書仔細地琢磨一下。似乎有那麼一點之前我無法理解的東西更清楚了一些。全書的靈魂人物王琦瑤,千千萬萬上海姑娘的代表。從前無法理解她的生活,還是因為自己經歷匱乏無法僅憑想像就勾勒出整體的輪廓。親身去走了一趟,感受到了這座城市晝夜無息的繁華,從未休止的變遷,還有從前只是耳聞卻從未得見的排外和冷漠。或許作為一個旅遊城市,上海熱情洋溢。一旦妄圖接觸它的本質,它卻搖身一變成了冷美人。王琦瑤的個性跟這座城市也有那麼多的共同點。精緻華麗的外表,不那麼柔軟親和的內心。果然有些東西,經歷了便懂了,親身體會之後就不會站在局外盲目的叫囂「我不懂、我不理解、我拒絕認同與我差異太大的東西」。

王琦瑤是王安憶創作的具有絕對代表性的一個人物,那段時期里上海任意一個角落裡的上海女孩,都有王琦瑤的一面兩面甚至多面。對於全書大段篇幅來寫的她的感情生活,與《傾城之戀》裡的白流蘇很相像。稍有不同的是流蘇溫婉,王琦瑤放縱。小心翼翼步步為營如出一轍,最後惶然的結局也相同。如果沒有一座城市的顛覆來成全,不知道兩人又要如何自處。書中這種疲敝的感情糾葛實在是看不下去,不多贅述。值得補充一句的是此處不多言僅僅是因為我不喜歡。借用一句被高中語文老師講了很多次的話:「一千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再加上寒假看到一句「很多事情只是不同,並無對錯」,聯想到這次讀書的感受,很有觸動。不喜歡的事情不作評述不予爭論,求同存異互相尊重。知人不評人,知理不爭論是最大的禮貌。

寫到這裡,這本書本身似乎已經不是那麼重要。讀書過程中的聯想和生髮占了主流。寒假閒著的時候天馬行空想了很多事情,有的想明白了有的還模糊著,看的書給思考的過程提供了很大的助推作用,終於也算進益了那麼一點點吧。

長恨歌讀後感2000字(二)

搜尋歷屆矛盾文學獎獲獎作品來讀,被王安憶的小說《長恨歌》這個名字吸引,又看了獲獎作品的短評,決定就看這部了。小說剛開始是關於上海的弄堂、閨閣、留言、鴿子的描寫,雖然文字細膩,描繪得像工筆畫,我還是看不起興趣來。這樣的環境描寫,粗略看起來?嗦、冗長,看得人頭皮發痲。仔細的體會,你就不得不佩服作者筆力深厚,駕馭文字的能力超強。作者不惜用幾章文字來進行環境描寫也只不過是為女主人公的出場以及悲劇的一生進行鋪墊。王琦瑤長得很美,偏偏出生於上海的一個普通家庭。這樣的女孩不甘心做一個平凡的女人,心性高,又有著上海女人的精明,懂得利用自己的美貌以及同學吳佩珍、蔣麗麗的社會關係去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為了躋身上流社會,當選「上海小姐」以後,不惜給一位高官「李主任」做「金絲雀」。就是這一決定和短短一年的情婦生涯,為她此生的悲劇拉開了序幕。也正是由於這一段短暫的生活,李主任給王琦瑤留下一個雕花箱子,裡面裝的金條成為王琦瑤在李主任死後物質上的依靠。王琦瑤和李主任之間沒有愛情,他們互取所需。李主任看重王琦瑤的青春美貌和單純,在王琦瑤這裡他可以得到放鬆。王琦瑤看重李主任的權和錢,在這裡她可以過上自己想要的上流社會的生活。李主任對王琦瑤雖然沒有愛情,但是他卻以自己的方式對王琦瑤承擔著責任——他給她留下一箱金條,成為她以後活下去的一個依靠。康明遜——這是王琦瑤唯一愛過的一個男人。這個男人是二房所生,又是家中唯一的男丁,從小就看到生母受到大房的欺負,也因此學會了生存的技巧。他有生活情調,善於處理各種複雜的家庭和社會關係,卻有著致命的弱點——軟弱。王琦瑤和他同病相憐,日久生情。明知自己不能娶王琦瑤,康明遜還是與王琦瑤曖昧。得知王琦瑤懷了他的孩子之後,沒有勇氣與家庭決裂,甚至連陪王琦瑤上醫院的勇氣都沒有。王琦瑤怕影響他的名譽,不惜抓有著蘇聯血統和共產黨遺孤背景的薩沙來做替罪羊。為了這個男人,也為了給自己有個依靠,最終,王琦瑤生下了這個孩子,並將她撫養長大。從心底里王琦瑤不恨康明遜,因為她知道自己做過別人的情婦,沒有資格正常的嫁做他人妻,也就沒有資格怨恨。與王琦瑤有情感瓜葛的還有一個男人——程先生,這個男人是真正的愛王琦瑤,也有擔當。他最先發現王琦瑤的美,並盡力的發掘出這種美。他給她拍照片並推薦給雜誌社,還鞍前馬後的支持她競選上海小姐。王琦瑤當選上海小姐之後,疏遠了他,投入有權勢的李主任的懷抱。李主任死後,王琦瑤懷了康明遜的孩子之後,生活陷入困境,他盡心盡力的照顧她。就是這樣一個真心愛著王琦瑤的男人,王琦瑤對他只有感恩,沒有愛。像程先生這樣的男人,想要的並不僅僅是王琦瑤美麗的軀殼,他要的是王琦瑤的心。當他知道王琦瑤給不了他想要的東西之後,在服侍王琦瑤做完月子之後選擇了離開。在獨自撫養女兒的艱難日子都過來之後,王琦瑤到晚年卻愛上了一個有懷舊情結的年輕人——老克臘。這位老克臘愛上的是老上海的影子,王琦瑤身上正好有著老上海的影子。當王琦瑤提出用金條來換取老克臘陪她渡過餘生時,老克臘選擇了拒絕。這情形有點像當年李主任用金條來換王琦瑤的青春,可惜王琦瑤想錯了,老克臘不是當年的王琦瑤,老克臘始終是一個要融入主流社會的男人,不會把自己的青春交給一位年老色衰的女人。於是,王琦瑤只能感嘆:只有靠自己。想要有所依靠的王琦瑤,一生都沒有什麼依靠。親情是隔膜的,在她最孤苦伶仃的時候,母親對她也是一番刻毒的羞辱。辛辛苦苦養大了女兒,女兒對她也不貼心,從小就跟她作對,長大後隨丈夫去了美國。或許,唯一看得見的依靠就是那一箱金條,這是支撐她活下去的一個念想和指望。到最後,長腳要搶奪她的金條時,她不顧力量對比懸殊,死死抓住不放,還想把長腳送進監獄,最終讓長腳掐死了她。這個女人靠金條而活,最後又因金條而死。縱觀王琦瑤的一生,沒過過幾天好日子,一輩子活在寂寞與回憶當中。她的悲劇是由自身的依賴性和軟弱性造成的,她本來可以找個下層小人物過著平淡的生活,甚至她也可以和真心愛她的程先生結合。這些機會他放棄了,她一輩子都不放棄進入上流社會的機會,看看她後來交往的都是些什麼人就知道了。與她交往的男人都是些有小資情調卻靠吃祖輩產業過日子的人,當然這些人身上也就少不了軟弱性,她也看清了這一點,所以對他們沒有過高的奢望,自然也知道這些男人都是靠不住的。想依靠男人這條路行不通,最終想用金條來換取一個男人的陪伴也不可得,悲劇也就到了極點。小說取名《長恨歌》,可通篇看下來,沒看出作者要表達的恨在哪裡,或許作者是想通過一個女人四十年的人生經歷來揭示社會的變遷對一個人的影響。王琦瑤的悲劇是那個時代的美麗女人的悲劇,也是這個時代的美麗。

長恨歌讀後感2000字(三)

女人是首歌,唱出了時代的旋律,唱出了桑海的變遷,更唱盡了人世間的種種愛恨情愁。可她們卻從來都不是時代的主題,她們只是主題中的背景音樂,千年不變的歷史主題卻不停地切換著時代的背景旋律。女人就猶如歷史的膠片一張張地定格,卻又一張張地塵封,直到逐漸退出歷史的舞台,沉澱,只有回憶還在繼續著她們的故事。

縱然是妖嬈美艷至極的夏姬也無法主宰那個狼煙四起的年代;或許沉魂西湖水底的游魚永遠都無法明白為什麼那個讓自己沉澱西子湖底的絕世美女卻只能是諸侯爭霸的工具呢?荒涼大漠,漸行漸暗的餘暉映不出塞外美人的裊娜多姿,望不盡的漫漫長路,哪裡才是這位千年美女的真正歸宿呢?寒宮冷月下那抹柔軟的倩影,不是天上飄逸的彩虹,劃出的是一道道長長的相思之痕,永遠都無法抹平!

數不完的故事是讀不盡的紅顏悲劇,「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王琦瑤是這些千千萬萬薄命紅顏中的一個,是極普通的一個,卻又是不平凡的一個,她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一個城市的代言。王安憶展現在我們面前的不僅僅是一個普通女人的悲劇命運,更是千年歷史中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自古紅顏多薄命!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惜春常怕花開早,真正的王琦瑤只屬於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解放後的天空已經不是她所能看懂的神話故事,因為那只是一片人去梁空的虛無。王安憶筆下最精彩的部分也是那個風起雲湧的舊上海所演繹的,演繹著王琦瑤的似水流年。

弄堂、流言、閨閣、鴿子、片廠……這一切的開篇場景,氣勢恢弘,這也是王安憶筆法獨特之處。或許這些都是舊上海最平凡的生活碎片,作者重拾這些碎片拼湊起來只為迎接一個人物的出場,一個極富舊上海灘精華的王琦瑤,她是舊上海生活的縮影,是一個時代的寫照。

當年的上海灘,光彩四射的霓虹燈偽裝著這座城市的虛榮,也同樣包藏著無比虛榮的心,她們都披著一件極其華麗的外衣,刺痛著旁觀者的眼睛,始終給人一種捉摸不透的感覺。在這樣的環境下王安憶的過人之處在於她透過了這層外衣看到了一個真實的上海,她看透了這座城市的底蘊,並成功塑造了一個真正的上海女人,有血有肉,有著女人的那種萬種風情,她是真正讀懂了一個女人的心,更重要的是她把王琦瑤作為一個上海女人的那種虛榮包裝得近乎完美。上海小姐,滬上淑媛,都市交際花,時代的青春偶像,這些無與倫比的光環給了她想得到的一切,但也就是這些耀眼的光環套住了這個青春少女的命運軌跡,她的一切看起來好象都是蔣麗莉,程先生等為她設計的,可真正主宰命運的是王琦瑤她自己。

最讓人感觸的是愛麗絲公寓,那是上海繁華都市裡難得的一片寧靜之地,那裡的天空是朦朧,愛麗絲是曾經馳騁上海灘的交際花的臨時歸宿。王琦瑤也就這樣糊糊塗塗而又理所當然地在愛麗絲公寓的生活,一切都來得那麼突然,或許她自己也無法預見會有這麼一步,她也沒有能力預見,因為此時她的命運是被李主任掌握著,這也是無數女人的悲哀:自己的命運是別人的!愛麗絲公寓的生活是單調的、孤獨的、空虛的,在那裡王琦瑤唯一能做的就是望盡天涯無歸路的等待,等待那棵她要依靠的樹,她知道只要攀附在這棵樹上就可以為自己遮風擋雨了。在別人看來王琦瑤好象什麼都有了,其實她除了擁有那棟空虛的愛麗絲公寓外什麼都沒有,李主任都只能是千年大等一回的擁有。真正的那個有血有肉的王琦瑤已經死去。愛麗絲看上去是一棟溫情的公寓,其實它是一座女人的墳墓。

在那個物慾橫流的年代,金錢、虛榮衝擊著這個時代的底線,幾乎每個人都在這個物慾泛濫的世界裡迷失了自己,但其中卻有一個例外,那就是塢橋的阿二,雖然他只是漫長故事中的一個過場人物,可有可無,可有就是因為他的存在讓我們還有勇氣去尋找那個年代的足跡,至少我們還能在黑暗的夜空中看見一顆發出亮光的星星,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一種美,純淨如水的感覺,就像來自大山深處的清泉,沒有污穢,只有對真、善、美的追求。也許只有他才能給王琦瑤詮釋「玉容寂寞舊闌乾,梨花一枝春帶雨」的真諦。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一切的繁華,一切的虛榮,所有的風情萬種都已成過眼煙雲,沒有昔日的繁華。解放後王琦瑤要面對的是一個真實的世界,真實的生活。縱然她有不老的容顏但是心是會老的,畢竟這個時代已經不屬於她了。依舊喜歡熱鬧的派對,激情的舞會,可是她已經不是主角了,無情的歲月已經偷偷地把一個有心人變成了旁觀者,無法想像當年叱吒風雲的上海交際花會被冷落在這個城市的角落。

每天獨守空房,望著那些漆著過時顏色的箱子,裡面鎖著自己塵封的記憶,也鎖著她一生中唯一的財富——過往的歲月!而今她只能在那些舊箱子中找到一個女人的虛榮,縱然已成往事,可是又有幾人能讀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的感受呢?這是一個女人的命運,也是一群女人的命運。

王琦瑤這一形象成功塑造於王安憶細膩的筆法和豐富的感情基調,雖然她筆下的上海沒有張愛玲的那種無盡的悲涼。舊上海有許多說不完的故事,可是卻沒有幾個人能真正講好幾件舊上海的故事,但王安憶做到了,她說出了長恨歌的恨,也唱出了長恨歌的歌。

縱觀全篇,太多的光芒也掩蓋不了那些零星的敗筆,我們不要求完美,但每個人都嚮往完美。人們都說:王安憶最大的成功在於以冷靜的旁觀角度敘述了這份實在的,透之骨髓,揮之不去的蒼涼。其實不然,漫長的故事中我們看不到一句從主人公口中說出的話,所有的對話都是通過作者加工後轉述給讀者的,這樣就造就了一種思維、意境的絕對化。不管多麼先進的礦泉水製造技術也加工不了純正山泉的味道。我想文學創作亦然如此。王安憶最大的敗筆在於用散文式的思維去駕馭小說的感情建築。

王安憶還有一失敗之處在於「落花」這一環節的構思。王琦瑤是被長腳因財而殺死的,這似乎來得有點太戲劇化、太不可思議,給人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作者是想通過王琦瑤的死來加強故事的悲劇效果,以突出她命運的悲涼,也為了和開篇時片場的一幕相呼應。可是對這樣一部宏篇巨著,這一死或者這一死法卻遠沒有達到死該得到的悲劇效果就像《紅樓夢 》中,林黛玉的死永遠是一個爭議,或許我們更願意接受「玉帶林中掛」的結局而不是積病而亡,這樣才能體現真正的悲劇色彩。這天真的一死,把王安憶親手塑造的王琦瑤草率地離去,同時也草率地給自己的著作畫上了一個不太圓滿的句號。

回顧王琦瑤的一生,其間充()滿了跌宕起伏,畫滿了悲劇色彩,她的命運好象一直被男人左右著,或許有人會認為是時代主宰了她的命運,可是真正能主宰她命運的是她自己,只不過她沒有能力讓自己的命運跳出歷史為她們設計好的軌跡,這是她的悲哀,也是所有女人的悲哀!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稍香斷有誰憐?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銹簾……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