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局長》是一部接地氣的長篇小說,至今讀來仍令人感慨萬端。這本書不僅記錄生活,還面向未來;不僅揭露問題,還探索解決之道。
《環保局長》內容豐富、情節曲折,雖然全書上下兩冊,但讀起來很輕鬆,有舉重若輕的感覺。書中除了污染和反污染、腐敗和反腐敗的精彩對決,還有車少軍與翟靜、李志成與吳菲菲的柔美愛情,還有吳鐵良與環保志願者方萌的戰友情誼……這些好看的故事,有時如行雲流水,有時如暗礁激流,扣人心弦。
生態文明是貫通古今的生命線,其核心就是科學發展。資源開發要講究容量和質量,無數事實證明,殺雞取卵式的發展,缺乏後勁,貽害無窮。水是生命之源,地能滋養萬物,如果人類不愛惜它們,總有一天會欲哭無淚。山青水秀,天朗氣清,這是我們共同的願景。古代沒有「環保」之說,但先賢們早就懂得「天人合一」的道理,他們敬畏自然,甚於敬畏父母。如今倡導生態文明,這是一種反思,也是一種反哺,這是為了修復,也是為了延續。
《環保局長》,順應時代潮流,站在改革開放的前沿,他是生態文明的踐行者,更是美麗中國的忠誠衛士。無論過去多久,他的心依然滾燙,他的情依然熾熱。若在閱讀時有所思考,在消遣中有所感悟,這樣的體驗,何樂而不為?
小說中有一個章節就叫「生態文明」,當時官方還沒有「生態文明」的提法,作者的立意是頗有預見性的。人類從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到如今的生態文明,這既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人與自然在相處過程中的起承轉合。昨天,老祖宗把青山綠水交給我們,今天我()們把藍天碧水破壞了,明天我們的子孫後代怎麼辦?及時地修復和維護,可謂「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小說中一些案例的處理方法,很有借鑑意義,比如:對殘疾人開辦的廢舊塑膠廠污染問題進行人性化執法、養殖水草淨化龍溪村被污染的河流並利用水草發展沼氣、處理養豬場污染時扶持農村建設生態農場、在靈山公墓推廣樹葬取代墓葬等等,這些解決問題的思路,實屬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