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至死不渝的愛讀後感

至死不渝的愛讀後感(一)

終於翻到《至死不渝》最後一個字,一場風花雪月的事也有了不是結果的結果。我不知道,從經濟的角度看,用45.7萬字的超長篇幅來寫一個平常女子的愛情,是不是有點奢侈。但我知道我花數個日夜讀這部小說是奔艾米去的,她的《山楂樹之戀》曾深深打動過我。兩相比較,《至》明顯有《山》的影子,主題同樣風花雪月,單純的女主角同樣面貌模糊,連故事的結局也頗相似。但既然只是影子,《至》的味道就比《山》差一些:《山》好比甘草,甜美而回甘,《至》則如高粱飴,甜糯卻不宜多吃。

故事放在「備戰備荒」年代,這是艾米的慣用招術。石燕出場了,一個清水菡萏樣的女子,在兩個才華橫溢男人的心湖裡同時濺起漣漪。她捨不得黃海,又丟不得卓越,只好把黃卓二人和自己一起拉進漩渦。三角戀戲台搭好了,讀者一點點掉進陷阱。終於落幕,劇中人「大夢如初醒」,風花雪月之後,生活與愛情重新開始;而讀者嘆一聲後,該吃吃該睡睡。

在一個思想不再禁錮的時代,選擇誰戀愛、如何去戀愛成為一個開放的問題。但我們不可以同時愛兩個人,又被兩個人所愛,只能選擇其中一個廝守到老。所以才有了石燕在卓越與黃海中的舉棋不定。即使是黃海和卓越對石燕那所謂不渝的愛情,也不過是他們對自己極度自卑,以及對石燕所擁有的純潔、善良、正直極度憧憬下的產物。

王子與公主永遠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這是童話;妻子為出征的丈夫苦等至死,這是傳說;將愛的感覺和愛的對象秉持至死不變,這就是神話了。「我愛你,至死不渝」,我已經過了聽到男生說這句話就感動得花容失色的年齡。死,使愛凝固,只有死了的戀人才可以肯定地說是不會變心了。愛情是屬於現實的,我們愛的對象、愛的感覺、愛的方式都可能會改變。總有許多遠比死亡更無奈的因素,在左右和分割著我們的愛情。於是,所謂的「不渝」,往往就變成了一種如鯁在喉的無奈和遺憾。

純愛雖美,畢竟空中樓閣。所以,我欣賞的不是這場純愛,而是艾米在心理刻畫上比較成功的表現。她把石燕丁香一樣的哀愁,夏花一樣的喜悅,未歷世事的單純,忽喜忽憂、患得患失、柔腸百結的複雜心態,表現得自然而出彩,石燕的愛情,更多的不是在現實中進行,而是發生在她的心裡。艾米用了大量細膩文字來展示石燕的愛情心理活動。描寫得絲絲入扣而又生動貼切,給有過愛情經歷的人們一種蕩漾其間回味無窮的經久享受。

至死不渝的愛讀後感(二)

母親對自己孩子的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如果一個孩子沒有了母親,那麼他就像一棵孤獨的小草,肯定沒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一首《遊子吟》淋漓盡致地抒發了母愛的無私和永恆。

我有一個慈愛而又年輕的母親,她很愛我,我也很愛她。

記得一個夏天的夜晚,我忽然覺得自己的頭有點痛,急忙告訴了媽媽,媽媽一量體溫,「喲,39度,發高燒了!」母親急壞了,自己憑著簡單的醫術,給我喝了幾顆感冒藥,艱難的背起我,一步一步趕忙朝醫院走去。每走一段路,媽媽就問我:「孩子,疼不疼?你要挺住!」 到了醫院,醫生讓我留下來住院,媽媽一會兒交費,一會兒取藥,忙得不可開交。在母親精心的照料下,我的病一天一天的好轉,而母親卻一天一天的消瘦,微笑的臉龐沒有絲毫的血色。霎時,淚水模糊了我的視線。那一天,我才真正懂得了母愛的真諦。 還有一次,寒風呼呼地刮著,下起了鵝毛般的大雪,我背起書包,向學校走去。而媽媽呢?媽媽嫌我穿得少,特意給我拿了一件毛衣,在後面追趕著我。「媽媽,你凍得瑟瑟發抖的,就不必管我了」,我對媽媽說。媽媽則笑著對我說:「孩子,我冷點倒無所謂,可我就怕你著涼感冒啊!」聽了這話,我感激地接過媽媽給我的衣服,對她說:「謝謝您」。

如果母親是天空,我就是自由飛翔在天空中的小鳥,如果母親是大海,我就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母親像冬天的火,溫暖著我的心。母愛多麼偉大啊!

至死不渝的愛讀後感(三)

我從來沒有很認真地為一本書寫過讀後感,腦袋裡面從來就沒想過書評要寫成什麼樣子,這次也只是寫一下我讀完之後的感受。一個很偶爾的機會接觸到這本小說,我很少看小說的,除非很悠閒的時候,但我喜歡享受那種漫不經心的感覺。

看完之後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如果我是女主人公我會怎麼選擇自己的愛情和婚姻呢?也放是步她的後塵吧,每個人的內心都是虛榮的,不可能活在完全忽視別人評價的真空裡。但同是她的選擇又是草率的,沒有了解對方就輕易地步入婚姻,但愛的感覺誰又能說的清楚呢?有時候愛情只是一種迷戀,愛上的優點部分會被無限放大,而缺點卻忽略不計,所以我想女主人公是愛過她老公的。而她老公呢,也是愛她的,只是人性的醜陋、人格的缺陷讓他的愛顯得那麼蒼白無力,冷漠到令我窒息,自私到令我可恨,殘忍到令我悲憤,高傲到令我可憐。而書中一直深受著、至死不渝地愛著女主人公的他,擁有天使的心靈,超乎常人的智慧,卻有著魔鬼般的容貌,是命運的不公平?還是上帝的捉弄?其實他給予的愛一直都沒有給我帶來什麼震撼,也許是因為自悲,所以只是一直默默地站在她的身後,從來沒有過表白,有的只是四年間的傾訴,我只是在他留書出走的那封信才體會到他愛的艱辛,「但凡我了解你的地方,我都無條件地看,凡是我不了解的地方,我都願意用輩子的時間去了解。」()

我想作者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吧,最後結局近乎完美。女主人公通過自己的努力終於改變了命運,男主人公通過整容也變得英俊,有情人終成眷屬。

但我不知道,在現實的世界裡,愛情是不是亙古不變的?王子和公主會不會永遠相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