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力量之源——《大滅絕時代》讀後感之一
最近讀到一本新書,伊莉莎白。科爾伯特的《大滅絕時代》,講述的是人類出現以來,對其他生物、對賴以生存的地球的巨大影響。
海洋中藍細菌的生存時間超過28億年,我們常常看到的柳樹在5800萬年前就已經形成,大約250萬年前老虎開始出現,……它們都沒能改變世界。
20萬年以前,一個叫人類的物種從非洲東部崛起,單個個體既不敏捷也不強壯,算不上子孫眾多。他們跨越海洋高山,定居世界,甚至跑到外太空尋找殖民的機會。他們建立了城市、國家、宗教;他們研創了數學、物理、藝術。
當其他生命體還隨著大自然緩慢進化時,人類文明已經建立,並順帶滅絕了83%的哺乳動物、50%的植物和15%的魚類……
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人類有如此強大的、改變世界的力量?
人類的力量來自哪裡?不是靠遺傳物質,我們和近親黑猩猩基因相似度高達98.8%;不是靠團隊配合,早在人類出現之前的1.5億年,蜜蜂就已經建立了高效的社會結構;不是靠使用工具,紀錄片中的主角黑猩猩還能夠用比較平整的石頭做案板,高高舉起較小的石頭砸堅果吃。那究竟是什麼讓人類如此與眾不同?
浙大教授王立銘提出一個大膽的猜測,認為人類語言、自我意識和自由意志,是滋養人類文明的三個生物學基礎。
人類文明第一特質是語言。動物的語言,只能夠表達少數簡單的固定含義,多了複雜了就不行。而人類語言,具有按辭彙組合的功能,比如幾千個漢字語音,組合起來能表達無窮無盡的意思;另外,由語音發展出文字,人類的個體智慧就不斷積累、繼承,最後進化成龐大而精巧的文明體系。
人類文明第二特質是自我意識。也就是意識到自己的與眾不同、獨一無二。人類看其他動物的生存方式,會感覺它們是懵懂而無意識的,它們沒有目的的由生到死,依照本能反應交配、繁衍、覓食、玩鬧,無所謂責任、尊嚴、羞怯、驕傲……還有機器人,目前的人工智慧貌似十分強大,可以輕鬆戰勝圍棋天王,可以快速完成海量運算,但是他們無法意識到「我」是什麼。
人腦中有個內側前額葉皮層的區域,這裡影響了人類自我意識的形成。當我們思考和「我」相關的問題的時候,比如我愛吃什麼,我的朋友是誰,這個大腦區域就會異常活躍。自我意識的出現,我覺得是給予生命方向感。生物演化本沒有目標、沒有方向,而人類的自我意識為自身行為賦予方向感,使其能夠向著固定的方向前進、前進、再前進,於是才能夠發展壯大。
電影《我與機器人》中機器人桑尼、《人猿星球》中黑猩猩凱撒,都是因為有了「我」的意識,迅速成長為遠超其他同類、統領族群的領袖。
人類文明第三特質是自由意志。自由意志是指我們能夠自主決定自我的思想、行為,是人類為自身、為自己的智慧、為創造的文明所表現出的自豪感。有了自由意志,人類便獲得了生命的選擇權。
你問一個小朋友「走路還是坐公交上學呢?」,小朋友回答說走路,他會很愉快地走去上學;可是如果你說「你必須走路去上學!」,小朋友會問為什麼不能坐公交?你剝奪了他的選擇權,打壓了他的自由意志,他就會感覺走路上學是很痛苦的事。
所以有了自由意志,人類就有了自主選擇的快感,它讓我們擁有對世界的好奇心,擁有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我們在創造文明、改變世界的時候,就得到更大的成就感。
鳥會鳴叫,告訴同伴這裡有食物,那是它們的語言;動物園的黑猩猩、海豚會利用鏡子觀察自己,它們有一定的自我意識。人有自我意識,因而具有方向感;人有自由意志,因而能夠自主選擇道路,人有語言,因而其文明可以通過語言傳播、文字傳承。當人把三種能力結合在一起,就組合出在探索世界、改造自然、建立文明的進程中威力巨大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