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能》是本好書,「賦能」是個好理論。這,毋容置疑!
「賦能」講了兩個主要問題——透明、信任。在溝通上極度透明,在決策上去中心化,把決策、行動的權利賦予最了解情況的一線人員。
作者也承認——「賦能」是一種激進的去中心化系統,將權力外推到組織的邊緣……一個組織應該如何重新創造自己,包括打破藩籬、跨部門協作,而且當真正的團隊工作和協作達成後,也要對整個系統的敏捷反應進行駕馭。」
所以,我想說的是,不管是「不確定性已經顯現」,還是「從複雜到錯綜複雜」,我們還是要面對另一個現實——「賦能」的適應性,或者說「賦能的歸賦能 管理的歸管理」。
讀過《賦能》,我把「賦能」理解為「經營」的範疇,而不是「管理」的類屬。所以,我認為,即講「賦能」又講「管理」,才是不偏頗的,才是完整的。而不像《賦能》把泰勒、把「科學管理」貶得一無是處。
「經營」與「管理」的重要區別有:
1、經營的目的是效益,管理的目的是效率。
2、經營的著力點是開源,管理的著力點是節流。
3、經營需要激情強調發展,管理需要理性強調秩序。
4、經營需要顛覆性創新打破規則,管理需要維護規則強調積累性創新。
……
「賦能」所講的透明,以及對於透明的定位,我是極度贊同的。所以,我覺得公司現在的辦公布局,副總、部長(經理)與所屬部門一起辦公,無形中就實現的物理「透明」。實現了現場辦公、即時溝通、公開交流、全員知情。當然,著無形中又割裂了部門之間的物理「透明」或管理層之間的物理「透明」。
「賦能」所講的信任,以及對於信任的定位,我是不夠贊同的。它講的是所謂的極度信任或者說是無限信任,而我認為應該是「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乾」,同時,作為上級最多給予原則或給予標準或結果要求,足矣!上級的指示如果已具體到了操作層面,當事人即被束縛了手腳,左右受掣肘。所以,我對財務部門的管理,更符合「負面清單式」管理。特別是稅務工作——常規的事務各自自行處理,任何突發的非日常的新發生事務,無論大小都必須第一時間報告處理。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印證了「賦能」,而「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又詮釋了「管理」。《賦能》說:實際情況是,簡單地放鬆控制是危險的舉動。要想進行賦能,獲得權力的人則必須能夠擁有相應的職業和知識,並在此基礎上採取明智的行動。」
多學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