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遇見》,正逢周末,雙休日,抱著這本書看了三遍。
後面的若菱有點像自己。
讀後,有一些收穫:
快樂,受外界條件限制,而喜悅,是由內而外的綻放,也就是佛說的「歡喜心」吧。
我是誰?我不是我,你不是你,他不是他,而是自己情感、感受、思想、意念的見證。
當下臣服,就是接受現實。現實中所發生的都是合理的,不要牴觸,要接受,然後放下,才是善待自身。
跟自己的身體連線,傾聽自己身體的信息,這個功課還需要繼續努力和完善。
健走時,不要說話,要把注意力放到身體的感受上,達到步行禪的冥想。健走時說話,容易耗氣,不利於健康。
不要擔心,擔心是負面能量;要祝福,祝福是積極能量。
當指責和抱怨別人時,其實有三根手指是指向自己的。所以,還得繼續剖析小我,不斷改進自己,完善自己。
誰都有情緒障礙。先學不生氣,後學氣死人。這話不是書上說的,也不是我說的,而是聽一位大嬸說的,不知對不對,沒有實踐過。不過,不生氣這門功課,我已經學得快國小畢業了。
開始,就是未來。央視一位著名的主持人說,改變,什麼時候都不晚。
當看到老人要出外雲遊,在門口留給若菱的那封信,讀第二遍時,我的眼裡湧出了淚花,感覺自己就是若菱。「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有時候,我們太在意別人的目光,從而失去了真我。「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東西上」,「每個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得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懣或心存恐懼,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我當然要把它當成禮物了,而且還要好好享用這個禮物。
走出觀念,還原本來。這一節反覆看了幾遍,感覺比較深奧。也是自己需要靜心思考的部分。
婚姻是一場修行。其實,不管婚姻也好,工作也好,生活本身就是一場修行。活著就是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志同道合,心靈相通,即便有這樣的知己做了你的愛人,也不標誌著婚姻從此完事大吉。在這個基礎上,還是需要倆個人在共同的生活道路上,不斷磨合,共同成長和進步。如此,才能琴瑟和鳴,恩愛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