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投資的心態填報高考志願
從表面上看,填報志願就是挑學校、選專業,關心最多的問題當然是什麼名次、分數可以上什麼院校,什麼專業是熱門、冷門專業,3-5年以來的目標院校招生錄取分數線,未來某個專業就業會如何等等。
二十年前有個大學上,仿佛讓人能看到美好的職業前景。而如今,上大學已經變得越來越容易,能上個名牌大學卻變成更多考生及家長的期待,這個期待就意味著在未來的競爭中能夠勝人一籌。
可現實呢?很殘酷,每年這個時候,是學生畢業的時候。找工作遇到困難時,有人抱怨不喜歡自己的專業,或者這個專業不好考研,為了就業被迫放棄自己的專業。
當別人已經在職業生涯途中開始加速跑,甚至狂奔時,還有很多學生在不斷走彎路,一次又一次的尋找起跑點,站回到起跑線。
大學生畢業即失業,已經成了社會問題,問題卻出在四年前。更多的人很願意把這樣的問題歸結於大學生擴招人多為患、經濟蕭條,而很少從自身找原因、找問題。很多學生還天真地篤定這樣的定理——「知識改變命運」,真的一定會是這樣嗎,否也!於是就有了上海海事大學的楊元元自殺事件。
上大學是人生的一次重要機遇,是職業生涯中最要緊的關鍵幾步(高考、畢業的第一份工作、升職)。上大學是第一步,務必要走好。第一步走好了,後面的路會順利許多,否則,一步錯,步步錯,至少也會步步被動。
職業生涯規劃的核心理念就是追求「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付出能獲取最大的回報、最多的積累、持久的發展潛力」。
所以我們重點關注高三考生志願專業選擇的問題,認真分析考生選擇專業、填報志願的門道,目的是從現在開始幫助學生把握自己的職業生涯主動權。
上大學要開銷十萬、八萬的學費,甚至上百萬,以及四年多的寒窗苦讀,都是一筆巨大的投資,同時還伴隨巨大的機會成本,僅僅把目標定位於獲得大學學歷嗎?太輕率、太盲目了。
現在依然還有很多考生及家長一根筋認為讀大學要死盯專業內的東西,其實這是遠遠不夠的。大學、大學,應該是大大地、多多地學,學習書本知識,學習社會生存能力,學習待人處事,學習結交朋友,學習積極的人生態度。( )有人說「University的諧音不是由你玩四年嘛!」,我想這樣的調侃是有一定道理的,當然了這裡「玩」肯定是需要有智慧的「玩」,是有助於未來精彩人生的「玩」。
用投資決策的心態,審慎對待高考的院校和專業選擇,可以為這筆投資注入更多的理性和預見性、賦予更清晰的目標和更多的智慧投入。會為孩子的職業生涯帶來持久的良性發展,獲取更好的長期回報。
所以說,科學填報志願,合理規劃人生是非常有道理的!
閱讀了本文的用戶還閱讀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