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願填報:可以這樣準備
筆者曾提醒考生注意要儘早重視高考志願,並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為高考志願做些準備。那麼,各位考生和家長準備高考志願,究竟要準備些什麼呢?下面,筆者結合個人長期研究志願的經驗和接觸的考生案例,為考生和家長做一些提示。
一、思想準備
(一)思路保持連貫
這裡說的思路連貫指的是,考生在報志願時要和今後的人生髮展相聯繫。在選擇高校時,是畢業以後就準備就業?是考研深造?還是出國留學?這些都應該給予考慮。以畢業後就準備就業為例,在選擇學校時就要充分考慮學校的就業率、就業方向和就業質量。對於希望考研深造的考生而言,院校的師資學風就顯得特別重要,就讀院校的研究生教育質量就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學校是否設有研究生院;學校的本科學生能否保送外校研究生,保送的比例有多大?對於打算出國的考生而言,你所選擇在國內就讀的院校在要留學國家的聲譽就顯得很重要了。一般應選辦學歷史悠久、師資力量強,在國外權威雜誌發表論文比較多,和國外院校交流比較密切的院校。
(二)先進理念指導
1.學生填報志願選擇學校是考生實現自己人生職業生涯規劃的一次重要選擇。從這點出發,選學校、專業時要和自己的人生職業規劃緊密相連,要考慮到今後的發展。既要考慮上大學,更要考慮大學之後的發展,要有前瞻性。上大學是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加油站不是終點站,選學校、專業必須要考慮將來的發展。
2.填報志願是一項系統工程,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裡邊有分數因素、學校因素、專業因素、地域因素、就業因素、經濟因素、身體等諸多因素。要多種因素通盤考量,考慮的面越寬越好,在不能求全情況下要注意從全局考慮,不能僅考慮其中的一兩個因素。(勵志名言 )上大學要看分,但不能僅憑分數。僅憑分數報的志願,不會是一個好的志願。而很多家長和考生填報志願的誤區之一就是過分看重分數因素而忽略其他因素。如,認為憑最低分走進院校的志願是最好的志願,否則就是分數浪費。
3.就像天下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一樣,從個性心理特徵的角度來講,考生也沒有完全相同的考生。由於考生存在著個性差異,再加上興趣、愛好和潛能的不同因此反映在志願上忌諱雷同。對於A、B兩位都是620分的考生而言,A考生選擇的院校和專業對他來講是一個理想志願,但對B考生來講未必就適合。筆者認為一個理想的志願應當滿足以下兩個條件:(1)適合你的長遠發展。(2)你能夠實現。
二、信息準備
蒐集信息是填報志願的一項重要工作,信息掌握得越多越準,就越有可能降低志願的風險從而填出理想志願。在做這項準備時要注意:
(一)招生政策
考生在填報志願前應認真研究國家、省(區市)招生部門頒發的有關招生具體政策和規定。如招生條例、錄取體制、投檔原則、體檢標準、照顧政策及填報志願細則。了解當年招生政策和上一年相比有什麼變化,是否出台了新的舉措,這些新的舉措會對志願的走向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以所設批次為例,有的省份在本科一批、二批均設A、B段,有的省份只在一批設定A、B段,有的省份不設A、B段,這些都會對志願走向產生影響。實行平行志願的省份中,有的實行的是完全平行志願;有的是部分平行,即第一志願和第二平行志願結合;在實行完全平行志願的省份中有的設3個平行志願,有的設4個或5個平行志願。再如院校的招生政策也有差異,如以加分政策為例,有的院校對加分政策是投檔承認、分專業也承認即完全承認;有的院校僅是在投檔時承認,分專業時按考生實際文化課分數分專業,有加分政策的考生同等條件(同分)下優先錄取。這些不同的政策表述,考生和家長在填報志願前都要認真研讀、弄懂弄通,做到合理利用規則,填出理想志願,尋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二)招生形勢
了解本省(區市)招生計畫和錄取比例,如今年考生總數是多少,其中,文史、理工、藝術、體育類考生分別是多少?較往年有什麼變化?省內和省外院校在本省共招多少人?其中,文史類、理工類、藝術類、體育類分別招多少人,提前批、一批(重點本科)、二批(普通本科)、三批(聯合辦學,獨立學院等本科)各招多少人?報考數與招生數的比例是多少?這個數字與往年相比是增加還是減少了?增加或減少了多少?這將對今年分數段走向產生多大影響?
(三)分數段
本省(區市)近幾年文理科重點、本科、專科最低控制線是多少?自己擬報的學校和專業近三年到五年錄取的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分別是多少?高分考生都選擇了哪些專業?分數段較低院校造成低分的原因是什麼?是一直比較低還是忽高忽低?這些都必須通盤考慮,並仔細分析。
總之,考生和家長在填報志願問題上時間越提前,信息越完整,準備越充分越好,從而有效規避志願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