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木一世界,一生一世一雙人。
《巴黎聖母院》是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一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說。這本書反映的是以加西莫多想要為愛衝破教條束縛為主線,側面烘託了底層人民在沉重的黑暗制度中苦苦掙扎、發生衝突的一系列劇情,導致最後以悲劇收場的結局。在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加西莫多對艾絲美拉達無悔的愛情。那麼令人羨慕。
花季年華的我,也同樣避免不了對愛情的憧憬。可現在社會上所謂的愛情,有時候還真讓人羨慕不起來。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由古溯今,古代舊制度的男權至上,使很多男人擁有三妻四妾的權利。而如今的一夫一妻制,雖然限制了這種「權利」,但就像陳奕迅的歌詞里唱到:「流浪幾張雙人床,換過幾次信仰,才讓戒指義無反顧的交換」。制度是變了,但現在的交往,會分手啊,現在的婚姻,也會離婚啊。何求一雙人呢?!
據中國民政部門統計,1980年中國離婚對數為34.1萬對,1990年為80萬對,2000年為121萬對,2003年為133.1萬對,2005年為161.3萬對。從絕對離婚對數的數據可以看出,中國離婚人數增加,趨勢迅速,逐年攀升。這種始終會離開的,又怎能讓人有所期待呢?!
雙眼一合聚散如霜花凋落,攤開雙手總有人能給你溫熱。我深深的知道,愛情最後的結局,不是只有曲終人散,也不是只有《巴黎聖母院》中如弗比斯般的濫情。不由得,突然想起一首詩。《離思五首·其四》: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元稹寫給亡妻的。前兩句大概意思是:見過波瀾壯闊的滄海,對於那些小溪小河就難以看上眼,見過巫山美麗的雲彩,就覺得別處的雲都黯然失色。作者將滄海和巫山的雲朵比作自己和亡妻之間色授魂與的感情,表明除了亡妻之外,就再也沒有能令自己動心的人了。尾聯「半緣修道半緣君」中的「半緣修道」也只是因為痛失此生摯愛,從而在情感上的一種寄託罷了。多麼令人羨慕。恍然想起加西莫多為愛殉葬。至死不渝
小說和詩詞,固然可以以小見大,但離我們著實還有點距離。而就在前段時間,有一則新聞,震撼了我的心。
味芳歷經重重挫折,在年近半百的時候,終於等到了她的歸宿。但在八十多歲的時候,阿爾茨海默症的到來,使她忘記了幾乎所有事情,自己的孩子都已經記不得了,卻記得當年她要等的那個人——樹峰。我實在很難想像到換上阿爾茨海默症這種全面性痴呆的症狀的人,忘記了所有,卻還能記得自己的另一半。或許,是大半生的執念?那時候,我相信,愛情的花總會開。
愛情是什麼?愛情是加西莫多的生死相隨,是元稹的曾經滄海,是味芳的我只記得你。無一不是讓人羨慕的。
如今社會的「愛情」,顯得有些物質,顯得有些不純粹,和很多利益有了交集,甚至為達到目的可以口是心非。而我想,看見愛情最美的模樣。
我相信,烏雲總會散去,彩虹即將到來,我相信,我等的,終究會來。
莫讓花開和流年相錯。珍惜現在的美好,餘生還請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