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19觀後感(一)
《我的1919》,不是顧維鈞的1919,也不是肖克儉的1919,而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1919。
——題記
《我的1919》看了這部愛國電影,感觸挺深的,不僅僅是因為顧維鈞,也不僅僅是因為肖克儉,而是因為我是二十一世界的新青年,是祖國未來的一份子,我是一個有血有淚,有愛有恨的中國人。而我也相信,肯定會有很多有志青年和我有同樣的感受。
有血有恨。
弱國無外交,這是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一戰結束後,作為做出重要貢獻國,出席巴黎和會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反而由五個席位減少到兩個席位,顧維鈞等人為此據理力爭,卻終究沒能爭取到另外該屬於我們的位置,更可氣的是由中國代表團提出關於歸還中國山東主權的問題時,受到了日本的反對與阻撓。
有愛有淚。
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顧維鈞在承受著巨大的下,憑藉自己出色的才華,過人的膽識,提出了:中國不能失去山東,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博得了全場的掌聲。中國政府的妥協,顧維鈞拒絕簽字,轉身離開,留一下一句:「中國人民永遠記住這一天」。
中國外交在巴黎和會上失敗了,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什麼呢?是時時刻刻要記住自己是骨子裡流的是中國血?時時刻刻記住自己是一位中國人?還是?
肖克儉為了祖國而不惜拋棄深愛自己的妻子,而選擇自焚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看到那一幕我深深的被震撼了。他們是生活在那樣的背景下,處在小我與大我的環境,他們無從選擇,或者他們必須那樣選擇,他們以自己的方式保護著國家,民族的利益,他們以自己的方式來詮釋自己對中國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顧維鈞,是冷靜的,他從政捍衛了國家的尊嚴,他努力了。
肖克儉,是熱血的,他自焚告誡了中國要團結,他盡力了。
他們都是年輕的,他們都是充滿熱血的,但是他們又都是無奈的。
而我,落淚了,因為他們的勇敢,因為他們的偉岸,更為多多少少個在政場上,戰場上,為我們這個國家而努力的拼搏的人們,犧牲的亦或是留下的。而我,落淚了,因為我一直在想,如果我是顧維鈞,我是肖克儉,我又是怎麼樣的呢?退縮?還是前進?我又能為國家勇敢一次,犧牲一次嗎?說真的,我不知道。
雖然,我被肖克儉的行我所感動,我也知道當時的他無從選擇,但是,他死了又能怎麼樣呢?又能挽回些什麼呢?難道中國那些年來為了國家死去的還少嗎?他們為何不採取其他的方式去拯救這個受傷的中國呢?他們的事跡,也讓我想到當今社會的一些負面新聞。尤其是富士康的新聞,從十跳到十六跳,在這個經濟飛速發展的中國,新一時代的青年就業越來越艱難,他們在家庭與社會的壓力的縫隙中求生存,在壓力面前,有的人選擇了堅強,有的人選擇了懦弱;有的人選擇了努力,有的人選擇了退縮;他們同樣有過理想,然而少數一部分卻因為承受不了壓力,而選擇了跳樓自殺。然而,他們有勇氣自殺,為什麼就沒有勇氣活下來,改變一切呢?他們是無奈的,但是他們和他們又是一樣的性質?他們跳樓自殺,他們解脫了,可是這給他們的親人是一種多大的傷害呢?跟顧,肖比起來,他們太微不足道了,他們太脆弱了。現在的在校大學生,也經常遇到這樣或那樣的事情,最後都選擇了逃避。如果他們在舊中國,人人都選擇退縮,那國家的威嚴何在?國家的尊嚴何在?中國是有著艱苦奮鬥,勇往直前精神的國家,在敵人面前,我們能選擇退縮嗎?而正在接受各種壓力著的人們能選擇退縮嗎?
有人可能會說,他們不可能是顧維鈞,也不可能是肖克儉,更不是在1919年,也更加不可能處在關乎國家的大事中。但是,我可以很認真的告訴你,你錯了,你真的錯了。因為你可以成為他們,最主要的是你願不願意成為他們。
姚明,籃球明星,豐田找他做形象代言人,酬勞是2000萬美元,相當於1億6000萬多人民幣,但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姚明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直接兩字:不行。就像顧維鈞在國際交際場上,如果接受日本代表團的賄賂,就可以享受很大一筆財富,但是顧維鈞沒有,姚明也沒有。因為他們沒有忘記國恥,他們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他們堅強,他們有勇氣,他們骨子流著同樣的一股熱血中國血。
相反的,現在依然也有很多人和富士康一樣讓人失望的。我曾經在網路上看到這樣一篇報導,一復旦20多歲的女大學生和一70多歲的外國佬談戀愛,而且還把一些親密的照片發到網路上,雖然現在是婚姻自由的年代,但是她們又沒有想過這會有什麼樣的影響?這是一個物慾橫流的年代,更多人看重的是自己的利益,她們沒有骨氣,她們見利忘利,她們忘記了中國曾經的傷痛,中國曾經的恥辱。
還有當今非主流盛行,而他們都是一些90後,他們經常做些極端的事情,比如用刀在手臂上或者其他身體的部位,劃上一道口子,鮮血直流,然後拍照片,在經過電腦處理寫一些很傷感的文字:如果愛,請深愛。亦或是沒有你的日子我真的很孤單,之類的話語。他們經常泡網咖,經常逃課,對歷史沒有概念,甚至覺得他們是老古董,覺得雷鋒很虛偽,覺得董存瑞很傻,覺得如果自己身在毛澤東的時代自己也可以帶領民眾們反抗。現在的年輕人怎麼了?怎麼了?他們頹廢,他們沒有骨氣,他們享受著先輩們給他們創造的條件當作理所當然,他們,她們到底怎麼了?我不否認也有部分沒有童話的有志青年存在,
看了《我的1919》我心情很沉重,顧維鈞,肖克儉的1919一直停留著我的腦海了,我想了很多,很多,他們的1919?中國的1919?中國現代青年的1919?
我的1919觀後感(二)
「1919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在巴黎召開和平會議,中國政府提出廢除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取消『二十一條』,收回日本在大戰時奪去的德國在山東的特權,美英等國操縱會議,無理拒絕中國的正義要求。中國爆發五四運動,全國人民為拒簽和約進行鬥爭,在巴黎的中國代表沒有在和約讓簽字。」——《中國近代現代史》
終於看了期望已久的《我的1919》這部電影,這並不是一部新電影,甚至有點老。早在我讀高一的時,歷史老師就推薦我們去看這一部片子。但由於種種原因,觀看的時間一再推後。
不得不承認這是一部極好的電影,它不像平常看的那種戰爭片,整片充滿著鮮血和槍炮聲,但是,它無時無刻不充滿看不見的硝煙,充滿著悲壯。1919年是個特殊的時間,是一個重大的轉折點。
1918年,歷時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919年初,中國駐美公使顧維鈞作為本國政府的全權代表赴法國參加巴黎和會。中國雖然是戰勝國,但在和會上卻處處受到歧視,野心勃勃的日本政府更企圖繼承德國在膠東半島的特權。辯論會上,顧維鈞慷慨陳詞,從歷史、人文等諸多方面闡明中國必須收回山東的嚴正立場,由此獲得全世界與全國的一致稱讚。
為爭取在法華工的同工同酬,顧維鈞的好友肖克儉在巴黎組織遊行罷工,遭到法國警察逮捕。獲釋之後,他仍然積極投入喚醒民眾的工作。然而,他和朝鮮革命者一起爆炸日本代表團所住旅館的偏激行為使朝鮮和中國成為輿論矛頭的指向。
巴黎和會最終拒絕了中國的正義要求,決定由日本繼承德國在膠東半島的特權。國內由此爆發了聲勢浩大的「五四」運動,肖克儉等人也在巴黎集會抗議。而軟弱的北洋政府竟然逼迫代表團在和約上簽字。代表團團長陸徽祥等人左右為難之下只好出走,代表團僅剩顧維鈞和王正廷兩人仍在堅持外交斡旋。肖克儉眼見帝國主義列強重新瓜分中國的現狀,憤然給愛妻留下遺書,在凡爾賽宮廣場舉火自焚。這是這部電影的內容。
當我看到顧維鈞為了爭取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五個席位,他和陸征祥總長前去拜訪法國總統克里孟梭,表現得不卑不亢時;當我看到美國充當「和事佬」,希望中日能友好協商解決山東問題,當日本貌似公正友好地表示不會攫取山東的主權而只是擁有在山東行使經濟特權時,他毫不客氣地諷刺日本是撿個錢包把錢拿走還給主人一個空錢包,憤然離席時;當我看到他在面對個大國的刁難時,他頂住國內政府的壓力,發表了激情洋溢的演說,斬釘截鐵的指出:「中國不能失去山東,就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語出驚人,獲得全場一致的掌聲時,我的心情是何等的激動,我為他感到自豪,他是一個真正頂天立地的英雄。而當我看到肖克儉因為組織留學生抗議,發表慷慨激昂的演講,直至最後一書告愛妻,在凡爾賽宮廣場自焚,我為他而心痛,為他而憤怒。他要用他的熱血來喚醒沉睡的中國人民。然而當時在他們背後的是一個軟弱無能的政府,也許正是印證了那一句至理名言「弱國無外交」,當時的政府竟然會要求代表團在和會上簽字,他們完全不顧及人民的想法。
巴黎和會是失敗的,但我個人覺得,它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真因為這個巴黎和會,才有了五四運動,我們要感謝顧維鈞,是他拒絕簽字,因為這樣,1919年才成為了中國近代史和現代史的分界線,才成了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界線。1919年6月28日,中國人民終於第一次向列強說「不!」
「弱國無外交」,這是飽含悲痛的五個字,這是深刻烙印在從近現代開始所有中國人心上的字。我們必須時刻記住,一刻不忘,世世代代都要銘記!
因為,我們為了這五個字,失掉了多少領土,失掉了多少白銀,失掉了多少自尊,失掉了多少中華好兒女……我們付出的太多太多,我們不能也不要重蹈覆轍,悲劇性的歷史,就堅決地讓它永遠留在昨天吧!
「弱國無外交」,告訴我們國強才有說話的權利,說話才有被聽見的權利。當時的中國從官到民、從內到外,從陸征祥這樣的高官到顧維鈞這樣的青年外交家,從肖克儉這樣的熱血青年到梅這樣的巾幗志士,有如此眾多的仁人志士,為什麼中國還是如此任人宰割?就是因為當年的中國,是一個誰也可以來分一杯羹、誰也可以隨意踐踏一腳的國家。
我的1919觀後感(三)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電影的名字叫《我的919》。這部電影描繪了中國外交才子顧維鈞作為中國政府全權代表參加919年巴黎和會時的種種經歷,以及他的好友肖克儉為了抗爭列強給中國討回正義而自焚的感人事件。
看完電影我不禁驚訝於顧維鈞非凡的外交才能和肖克儉強烈的愛國思想。()與此同時我也記住了一個歷史性的年代-----1919年。1919年是中國近代史和現代史的分界限;1919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界線。
顧維鈞代表一個「弱國」去參加巴黎和會,他用自己的機智勇敢和能言善辯維護了國家的尊嚴,保衛了中華民族的權利。他在列強的國際社會中討回了正義,討回了平等。他讓所有人的眼睛都為之一亮,正因為他在和會上的正義之舉才讓中國挺起了胸脯,面對一切不公平說「不」。
這段歷史對我們來說無疑是一個慘痛的教訓,一個「弱國「即使作為戰勝國也會遭到別人的蔑視,也不會擁有應得的東西。舊中國走上了一條曲折坎坷的路,但是今天的中國人可以自豪地說:「我們離夢想已經不遠了!』』因為現在我們有領先的科研成果,現代化的工廠。可以說是一個強國了。這一切都是那些在和會上蔑視中國的人所想不到的。
我們應該牢記這段歷史,但不能再讓歷史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