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山影評(一)
靈堂、一張年輕的臉、一片誦經聲——這是電影的開場,一個年輕的生命逝去了。在失去至親之人的傷痛中,另一個年輕人卻被死者的一本日記點燃了青春。他是死者的弟弟,他要幫早逝的哥哥實現那個青春的夢想——騎車從麗江到拉薩。
「不要在死時再感嘆,要是我們當年去過那裡就好了」。——電影中的某角色如是說。這是一句足以讓如今絕大多數年輕人汗顏的一句話,曾幾何時,夢想被封進了落滿灰塵的閣樓,變成了哂笑的對象。而一旦青春的生命戛然而止,那夢想便成了最絕色的傷。
從麗江到拉薩,這是一段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長度近2000公里,落差起伏多次大於1000米「高原之路」。這是怎樣的一段旅程?這是一段無比艱辛的旅程,是我等俗人僅從他人口中知道、僅從媒體上獲悉、僅在某天頭腦發熱豪言要挑戰的一段旅程。但對片中的書豪而言,這是一段幫死去的哥哥實現夢想的旅程,是一段青春被點燃的旅程,於是他義無反顧的騎車上路了。
當書豪爬上滇藏線最高點的東達拉山丫口,拿出朝聖女贈予的五彩紙符灑向天空時,影院中的我們跟他一樣完成了一次心靈的釋放、一段生命的旅旅。夢想離我們有多遠?絕大多數人終其一生也是錯過,而只有少數幸運的人能在某個瞬間被點燃青春,去實踐夢想之路。這段旅程未必成功,但已沒有遺憾,因為他們的青春曾為夢想熊熊燃燒過。
其實對於本片,相比於同類型的《練習曲》(2006),我更喜歡後者。因為後者更細膩也更飽滿,而本片的幾處情節頗有刻意而為的造作之感。但這依然是一部值得你到電影院去看的一部電影,因為它是一部誠意之作,尤其是想比於今年的若干部侮辱觀眾智商的所謂商業大片。11月3日,本片即將上映,如果你不想去看某些坑爹的電影,那不妨選擇在影院隨本片的主人公開始一段夢想之旅。
轉山影評(二)
關於《轉山》,從東京電影節拿獎到而今在院線放映,看到的大多數評論文章都在表達震撼、眼淚、生命力度等等這些人類普遍情感,還有些善於從現代都市病、從朝聖信仰來解讀影片,不過我還是想說,作為一部近乎紀錄片的電影,裡面有好也有不好。
《轉山》通過張書豪為了完成逝去的哥哥的遺願只身前往麗江,開始了從麗江到拉薩的騎行。這是一場人類征服自然超越自己的行動,其間崇高和偉大自然不用多說。此類人與自然關係的影片首先就彌補了中國類型片的不足,這是貢獻。國外有《127小時》等等,而中國可以說,我們有《轉山》。其次,一個70餘繭人的劇組喬在零廠下30度鄖的極端環境彥之下堰完借成小了90天的喧極限訖拍攝,繼身里體旋和心理都受到寄前所未有尋挑頭戰,這是內地電影製作團隊的誠意,不容置喙。
再者,影片也確實刺激到觀眾的淚點,單刀直入一個人的鬥爭,現實、幻想、風景與人俗也都結合進片子中去了,帶給人不少真實感。例如西藏的酥油茶、糌粑這些,包括披髮文身居民的淳樸,更重要的是張書豪單槍匹馬的勇氣和不屈的力量。攝影的美輪美奐也為影片增色不少。這是一部此類類型片,最基本的要求,如果做不到,也就別玩了。
《轉山》的不好,最突出的在處理人與自然關係問題上,鏡頭語言偏重於表現風景和自然的天險,而忽視影片人與自然抗爭尖銳到一個臨界點的極端表達。這部電影說通俗一點其實是在處理兩對關係,一對是人與人的關係,另一對是人與自然的關係。在人與人關係的處理上,這是優點。張書豪與川哥、與當地的老百姓,你都能感覺到這是318國道上切切實實發生過的。但是在人與自然的處理上,卻遜色得多。片子裡面,張書豪身後總是傳來鬼哭狼嚎的恐怖聲音,而人與狼的一場惡戰,卻被省略掉了,取而代之的是,兩個惡狼混戰、燈光嚇跑狼群,這是故弄玄虛的成分。還有最後那段就到征服最後一座雪山了,具體情況偏偏被鏡頭給帶過了。
我們拿丹尼·鮑爾《127小時》與之對照,詹姆斯·弗蘭科被困崖縫間,最震撼的是他活生生利用身邊的各種工具截斷自己的胳膊來自救,這是把人的生存推到了一個與自然的臨界狀態,這種被撕裂的痛感打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都必然會是感同身受的。而《轉山》裡的張書豪恰恰就是缺少了這種臨界狀態,平鋪直敘拍得像紀錄片根本沒法給人太多的情感對撞。每一次以為一場大事故要發生了就偏偏沒發生,中國人含蓄的表達未免過於不溫不火。
轉山影評(三)
新年第一天,選了《轉山》作為龍年的開場戲。因為自身對這一題材的強烈偏好,給了9分的高分,這應該可以諒解吧?聽說獅子座的新年是「外地年」,也是為了我的2012行走計畫作一個好的開頭。
幾年來,我都在陸陸續續不斷地走著,走在路上,一點一點填滿我的地理坐標。但是,一直沒有西藏。不是不想,而是太想。關於西藏的書,歷史的、旅遊的、宗教的都買過、借過很多本,不停地看,然後悄悄記下,埋在心裡。有些地方,因為太渴望,反而就怕了,總感覺還沒準備好,還沒沉澱夠,就這樣去了,會不會留下太多的遺憾。
不知道張書豪上路的時候,會不會想那麼多,應該什麼都沒多想就帶著哥哥的遺物上路了吧?哥哥突然的離世,帶給書豪的震撼遠比表面上的大。於是,沒有多想,不顧勸阻,也就帶著車來到了雲南,準備走完哥哥尚未開始的夢想。
初來乍到,便被麗江來接的人騙錢。在這樣小資的地方,各種寄生蟲的出現也就正常了,或許他想著也不過是騙了個偽理想主義青年,讓他交點文青的學費吧!這也應該是書豪最開始的挫敗感。不過還好,萬幸,碰到了騎友------雲南的曉川。他豐富的騎行經驗仿佛印章似的刻在了他的臉上。一開始,當書豪伸出手卻撲了個空時,他就開始了對書豪入駐他的隊伍的考驗。當然,考驗通過,這是對自己選擇騎伴的條件,也是為這個沒經驗的年輕人負責,如若身體條件達不到標準,上去就是送死。就這樣,從麗江到拉薩的艱辛路途開始了。
記得在路上,曉川對書豪拿樹枝做地理形勢分析時,我竟然是生出了一種敬畏感。這種感覺也應該是曉川在講述時帶著的,是嚮往,是敬畏,是驕傲,是堅定。這上上下下,海拔變化不斷的路途,多麼像人生,總是有上有下的,要是沒走過,哪裡知道下一站是高峰還是低谷,你又要如何應對?相信,書豪面對的現在應該是人生的一個低谷吧,應該怎麼走出,這段路或許能給他最好的解答。
途中遇到的景致,一直讓他們期待看,並且不厭倦的就是那遠方巨大的雪山冰激凌了吧?第一次看,雲層繚繞,始終沒見真面目。曉川突然不淡定了,站起來長吹口哨,脫光衣服顯示誠意。後來才慢慢意識到這對他的意義。直到後來出了意外,曉川被迫退場,書豪帶著他留下的冰激凌火機看到了真正的雪山冰激凌。這些甜品,是曉川對生活、對生命的巨大熱愛,愛女友,想和她開一家冰激凌店。只有對生有無限的眷戀,才能讓他一次次地上路,一次次地與死神擦肩而過並且樂此不疲地走下去吧。
從2000多米的海拔,到5020的青藏公路最高處,一路的危險和艱辛,只有上過的人才能體會。沒有食物,沒有火源,車子壞掉,藏獒群襲,食物中毒甚至差點死在風雪中……車後的行李從一開始的一后座,到後來乾脆什麼都不要,向目標衝去。其實,這就是一個書豪在逐步丟掉內心巨大包袱的過程,一切的悲痛、不解、疲乏、挫折感都隨著轉山路途的延展而慢慢消解並終於釋懷。我們轉山,求的不也就是這樣一個卸下沉重包袱的過程嗎?一切的一切,到了最後,塵歸塵,土歸土,白茫茫一片真乾淨。
當然,轉山旅途中最燦爛的,自然是那些純淨溫暖的笑容。曉川自然不用說了。()還有那個給他喝下第一杯正宗酥油茶的藏族老奶奶、那個單純的喜歡玩反光鏡的孩子和他的好客的家人,甚至還突如其來遇到了類似愛情的東西,他那刻一定充滿感動,一定。還有救了他命的牧牛人、醫生、需要禁言修行的女朝聖者……甚至還有一路上遇到的所有對他豎起過大拇指的路人都是溫暖他的動力。當然,最大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哥哥。在生死邊緣掙扎時,夢到哥哥變成了喇嘛向自己伸出手,終於將他帶回人間。在歷經將千辛萬苦,逃脫藏獒撕咬、貨車碾壓、饑寒交迫、食物中毒等等之後,終於給台北哥哥的電話答錄機打了電話,告訴哥哥,他在西藏,想他。然後淚如雨下,轉身繼續上路。那麼久以來,那是情緒最大的釋放了吧?好像終於可以對哥哥、對自己有了個交代,終於可以面對哥哥去世這個事實,終於讓內心得到了釋放和解脫。這,才是轉山的目的所在吧?
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要磕長頭匍匐朝聖。我相信,這種長途的堅忍是需要驚人強大的內心信仰才可以完成的,這一路肉體的極度艱辛或許才能讓心靈得到相應的淨化和升華,這種過程,也是修心的過程。只有親眼見過,甚至要試過,或才能理解箇中滋味。
最後,想借曉川的話來結尾:我熱愛生命,所以必須走,必須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