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親職教育

你的孩子是如何一步步成為差生的

差生這個名稱,聽起來很刺耳,所以現在教育界提倡把這個稱呼改成學困生。其實,改個稱呼而已,本質上是一樣的,對小孩要安慰,要鼓勵,但我們作為大人,自己心裡要有數。稱呼委婉一點,那又怎樣?孩子的成績就提高了嗎?寫作業的效率就提升了嗎?老師就對他高看一眼了嗎?他在學校里就過得開心了嗎?

也許你會說,成績不是學生生活的全部啊。這話沒錯,一個成績不好的孩子,他也可以是個善良的孩子,可愛的孩子,但在當下的教育環境裡,一個成績不好的孩子,他有很大的機率,是在學校里過得不開心的。

校園裡既單純,也勢利,學霸就是會獲得同伴更多的崇拜,老師更多的關注。當然,差生也會獲得老師的很多關注,但你想一想,你教自己家的孩子尚且有不耐煩的時候,老師面對幾十個孩子,每天要上那麼多課,批改那麼多作業,還要抽出時間來催你孩子補作業,訂正作業,還要在上課時候一次次地關注他有沒有開小差,有沒有做筆記,老師會不會也有耐心用盡的時刻?

當老師耐心用盡的時候,你孩子得到的是什麼樣的關注?是帶著怨氣的關注,是恨鐵不成鋼的關注。

從教這麼些年來,我身為老師,可以說句心裡話,人的天分有高低,但極聰明和極不聰明的孩子,都是少數人,大多數人的智商差不多,一開始的學習能力也相差不大,在現在的教學體系里,如果能從小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未必能出類拔萃成為遙遙領先者,但也不會學得很差,大多還是能比較好地掌握知識,並考到不錯的分數。

老師遇到那種天資平平,學習能力比較弱,但用功用心的孩子,大多心裡是帶著憐愛的,不會太過為難(如果連這樣的小孩都要為難,那說明這個老師的師德實在堪憂),而那些極聰明又學習習慣不佳的孩子,成績也差不到哪裡去,本文不作討論。能讓老師怒氣沖衝到無奈放棄的學生,基本上都是學習能力一般,但學習習慣差,同時親職教育不能有效配合的學生群體,這篇文章就談談這批學生,來說說我的觀察和思考,分析他們是如何一步步地成為差生的。

幾乎我接觸過的所有差生,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不會傾聽。對別人說話,沒耐心認真地聽,也抓捕不到別人語言中的有效信息。有一次,我去一間閒置的教室搬動桌椅,幾個男生隨我一起去,給我幫忙。我指揮其中兩個男生,把第三排第四桌的椅子搬到窗戶下面去,注意把抽屜朝外。

那兩個男生是怎麼做的呢?他們一聽搬桌子,馬上很興奮很激動地跑過去,跑到那裡,然後問我:「老師,搬哪張啊?」

我明明剛跟他們說過的,他們沒聽。

於是我又把指令給他們說一遍,他們搬起了那張桌子,也搬到了窗下,但是,又放錯了方向,沒把抽屜的那一面朝外。

這是一件很小的事,我相信很多家長也遇到過,你給孩子下的指令,並不能一次奏效,你需要在他操作的過程中再次向他強調,甚至強調不止一次。但你想過嗎,孩子為什麼會這樣?他為什麼不會聽?

其實學習品質的培養是一項很漫長的工程,可以追溯到幼兒時期,並不是在孩子在幼稚園畢業,即將上國小的那個暑假才開始。不擅於傾聽的兒童,在他的幼兒階段,他就沒有接受過這樣完整、系統的訓練。

大多數父母不是專業的教育人員,對一些學習障礙沒有專業的理解和訓練手段,這個很正常。但是培養幼兒傾聽的習慣,以至於他在上國小後能從中受益良多,卻並不是一件操作難度很大的事,只是需要你的耐心和長期堅持

請你回顧想一想,從孩子牙牙學語開始,你作為家長,你有在孩子跟你說話的時候,放下自己手裡的活計,專心、耐心地聽孩子說話嗎?在孩子跟你說話的時候,你的眼睛有專注地看著他的眼睛嗎?當孩子跟你交流的時候,你有及時地對他提供給你的信息進行反饋嗎?

我所觀察的情況是,很多父母在面對幼兒的傾訴時,並沒有在心理上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他們覺得孩子來說的事無非一些雞毛蒜皮的、幼稚的事。他們甚至可能會邊玩手機邊心不在焉地聽孩子說完,然後隨口嗯一聲,敷衍幾句,就了事了。

這種隨意聽別人說話的習慣,會給幼兒樹立很不好的影響。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你的言談舉止,無形當中就在影響孩子。你對孩子的傾訴沒有耐心,孩子又怎麼耐心聽你說話?

當孩子來跟你表達他的想法時,你的正確做法是:蹲下來,或是坐下來,和孩子的視線有匯集,你要注視著他的眼睛,表現出十分感興趣的狀態。當孩子表達的時候,你要有耐心,不能隨意打斷,要不斷給予他信息上的反饋,比如「喔是的,原來是這樣」,或「我明白了,你覺得這事讓你感到很難過」,這類的語言會鼓舞孩子表達的信心,並在心理上獲得共鳴和安慰。在孩子講述完以後,你要再次給孩子反饋:「我聽你說完這件事,我的想法是……」。你的以身作則,就是對孩子最好的薰陶和教育。

同樣,當你跟孩子說話的時候,你也要這樣要求孩子:「來,看著媽媽(爸爸)的眼睛……」,並且在你講完以後,要尋求孩子給你的有效反饋:「媽媽(爸爸)的話,你聽明白了嗎?你來重複一下媽媽剛才的要求。」或者落實一下你談話中的關鍵信息:「所以,你知道了,我們這次活動的時間是……我們會和……一起去」,這樣來確保孩子聽明白了你的話。

我在孩子幼年時期,是經常給她講故事的。後來智慧型手機越來越普遍,也發現了一些不錯的電台app,我經常用的是荔枝fm,裡面有個兒童故事欄目叫「彩色斑馬講故事」,我聽過很多次,裡面的故事質量很高,而且講述者的語言功力也很到位,很貼合兒童心理。在孩子幼稚園階段,她幾乎每天睡前都會聽半小時左右。我很願意給孩子聽這種電台故事,我覺得讓孩子專心致志地聽半小時故事,對她的傾聽能力發展很有幫助。

但作為家長,不是單純把手機給孩子就萬事大吉了,在孩子聽完故事後,我會針對這個故事聽兩到三個問題,其中一個是針對故事內容來問的,比如「這個小猴拿了什麼東西去參加活動啊?」,或「公主穿的裙子是什麼樣的?你還記得嗎?」,以確認孩子在傾聽的過程中及時捕捉到了故事中的信息,另外的問題會針對理解層面來提,比如「故事裡的小猴這樣做,你贊同嗎?為什麼呢?」這些問題是來檢驗孩子有沒有聽懂故事。

像這樣的聽故事訓練,如果能持之以恆地進行,既可以訓練孩子傾聽的耐心和效率,也可以訓練孩子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對孩子將來上國小後做好閱讀理解題耶很有幫助,益處良多,但就是要父母付出足夠多的陪伴時間。

前幾天五一小長假,我在班級里布置了一個作業,要求學生去拍攝身邊的花草,並用某個軟體進行物種識別鑑定,製作成植物名片。我要求的是用A4紙一半大小來做,怕交上來作業多,我在教室後牆的學生園地里會貼不下。

結果交上來的好幾張作業,都是A4紙大小的。不得不又把作業退回去讓他們重做。

這些學生肯定是聽了我的要求,但他們的耳朵里只聽到了50%的信息。他們聽到了「A4紙」,卻沒聽到是A4紙「一半大小」。

我查閱了全班學生的作業,那些平時成績優秀的學生,沒有一個做錯的。

這是為什麼呢?

這就是擅於傾聽的結果。

一句簡單的作業布置都不能聽全,整堂課的知識教授,孩子又聽進去多少呢?

可惜的是,太多的家長沒有認識到傾聽品質在學習中的重要性。他們只是一遍又一遍地跟孩子嘮叨著「你要上課好好聽,不要開小差」,而小孩也只是一遍又一遍地點著頭,繼續沒有好好聽,包括父母的這句嘮叨。(來源/新浪微博,文/@我們1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