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勵志人物

陳歐:我還挺期待證明自己的

1

我正式離開《財經天下》周刊了,作為(商業與生活)這個公號正式開始運營的第一篇稿子,決定寫寫陳歐。

原因很簡單。陳歐是我採訪的第一位網際網路創業者,也是我離開雜誌前見的最後一位CEO。他在換賽道,想在共享充電寶領域裡打出一個大戰役。

陳歐靠牆站著,雙臂抱在胸前,看起來,就像是一位準備拍照的明星。他在講過去一個多月來,自己對共享充電寶的認知。「我覺得未來光是充電寶業務自己發展,半年內很可能價值超過任何垂直電商,這是我believe in的。「

說到興奮處,陳歐轉頭問我,「怎麼樣,加入我們吧。」

「那我回去考慮一下。」我說。

「還用考慮嗎?給你五分鐘的時間考慮。」陳歐說,你採訪再多的創業者,都不如親自參與一次偉大的創業。你想一想把它做成了,難道不激動嗎?

他說的「偉大的一次創業」,是指街電。

5月初,聚美確認3億元控股街電60%的股份,陳歐親自擔任董事長。隨後,街電邀請原淘票票總裁原源加盟,出任CEO。

現在,陳歐大部分的時間都泡在深圳,把工廠、供應鏈跑了一個遍。他覺得,街電已經取得了櫃式共享充電寶的所有發明專利,共享充電寶行業的格局差不多就定了。未來肯定就是街電和小電競爭,他打算再向街電投資1億美元。

先前的3億元,再加上1億美元,這意味著,聚美在街電上至少會投出10億元。這並不是一筆小錢。

「這(共享充電寶)不是小事兒,放點兒小錢就行了。」陳歐說,他準備好了,會找人,找錢,定戰略,通過各種方法,嘗試打出一場新的戰役。

「我還是很期待證明自己的。」他說。

2

第一次見陳歐,是2013年3月。

當時,我剛進入雜誌不久,關注的是新能源和跨國公司,對網際網路接觸不多。而聚美是一家剛成立了3年的創業公司,名氣還不大,但是陳歐這時候主演了自己公司的宣傳片,而且在微博上非常火。

4年前並不遠,但與今天相比,卻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

阿里、京東還沒有上市。凡客陳年、噹噹李國慶的熱度也絲毫不亞於京東劉強東。人們還會討論團購是不是騙局,陌陌能不能活下去。易到用車成立3年多了,但鮮有人知道周航是誰,專車又是什麼。

「一個創業者為什麼自己拍廣告,還火了?」我就是帶著這樣簡單的問題去見了陳歐。

聚美剛做完「301」大促,爆倉了。

陳歐和同事們還在倉庫里忙著打包發貨。當時的聚美高級副總裁劉惠璞(河馬)在朋友圈裡說,因為長時間站著打包,腳上還磨出了個水泡。

3天的促銷,10億元的訂單。原本是高興的事情,但陳歐卻覺得自己是SB。「本是個奇蹟,硬生生因為物流成了個悲劇。」

在這之前,聚美促銷的時候訂單量最多增長2、3倍,但那次增長近20倍,和那個宣傳片有很大關係。宣傳片中,陳歐出拳將玻璃擊得粉碎,踩著玻璃渣說:「哪怕遍體鱗傷,也要活得漂亮。我是陳歐,我為自己代言。」

陳歐跟著宣傳片一起火了。

他的辦公桌上堆滿了各地女冬粉們寄來的小禮物。他打開一個粉色的盒子,從裡面拿出一顆糖果給我,說:冬粉寄來的。

他開始覺得,成為明星CEO不是一件壞事。

但他一開始不是這麼想的。他說自己其實挺好面兒的,怕別人說他得瑟。而且,他心裡清楚:如果公司成功了,成功是大家的;但如果失敗了,那麼失敗的就是他陳歐,他就成了一個「不務正業的陳歐,就是用公司的資源自我包裝的案例。」

但形勢逼人。

2011年初,聚美青黃不接。紅杉資本的新一輪融資還沒有到位,而第一批天使投資已經花得差不多了。電商平台的重要成本是流量購買,公司董事們希望在艱難時刻能儘量降低流量成本,省去代言費,讓陳歐自己代言。董事會的理由很簡單,陳歐年輕、帥氣,又有斯坦福MBA以及創業的履歷,符合當代青年偶像的定義。

而且,競爭對手樂蜂網創始人李靜,是節目主持人,經常在電視上植入樂蜂的廣告,聚美必須要補齊這一劣勢。於是,陳歐開始參加《非你莫屬》、《天天向上》等電視節目。節目的效果一般,但是陳歐卻把當時代表世紀佳緣參加《非你莫屬》的劉惠璞挖到了聚美。

今天,陳歐已經習慣了自己的「明星」角色。

有時候,他還有些得意。「你看朱嘯虎和王剛為小電喊了那麼久也沒什麼影響,但我和王思聰兩個人一吵,一夜之間,教育了行業。我覺得這種事兒很NB。」

他的微博冬粉已經有4579萬,5月那一條與王思聰爭論充電寶的微博,被點讚了24萬次。

「你在雜誌一篇稿子能有多少人看到?」陳歐問我。

我不好意思,說.有時候也挺多的。

「那你想像過,你寫的東西被幾千萬人看到,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嗎?」他打開他手機上的微博給我看,有一條的閱讀數顯示3000多萬。

他自己發一條微博,就能帶動聚美平台上千萬的銷售,以至於有一段時間,他甚至「嫌棄」公司里的PR。「我會覺得,你們這群乾PR的,還沒有我自己發的微博效果好。」

但是,有時候,他又感覺哪裡不對。

「如果,公司對你個人影響力依賴這麼大,這說明這個公司是不健康的啊。」他想明白了。這樣下去,聚美和個網紅公司有什麼差別呢?沒有。

「網紅公司最後你做多大呢?幾個億的利潤是很高,但是,卻註定你很難成為巨大的、偉大的、改變社會的公司。」 陳歐說,自己很想做一件改變世界的事兒。

3

「你知道嗎?我們的校訓是改變世界,Change The Word。」陳歐說的是斯坦福的校訓。

2008年,戴雨森從清華去斯坦福讀書,認識了陳歐。斯坦福里討論創業的中國學生特別多,他們還成立了一個組織叫CEO(Chinese entrepreneur organization),裡面都是想當CEO的人。

2009年,陳歐畢業要回國創業,此時戴雨森還差三個月才畢業,但決定退學跟著回國。CEO組織里的朋友問戴雨森,為什麼不再等3個月,戴雨森說自己想做聯合創始人,而不是第一位員工。很久後,他發現CEO組織里的很多人仍然在facebook、Google等公司上班,還沒有創業過。

回國後,他們先做了一個copy to china的遊戲廣告業務,徐小平投的。但過了六個月之後,錢只剩下30萬元,而每個月的固定成本就是6萬,還有5個月這個公司就要破產了。而且,他們還發現這個市場在中國不存在,每個月收入只有4000塊錢,都不夠請媒體吃飯的。

於是,他們決定轉型做化妝品團購救公司。

「我們當時做電商,就是單純的想要讓公司活下去。」陳歐坦言,做聚美的時候並沒有想太多,但是沒想到開局卻出奇的順利。

可能很少有人注意過,2010年3月,是中國網際網路歷史上重要的一個月份。

這一月,有兩位連續創業者帶領團隊轉型。他們就是王興和陳歐,新公司一個叫美團,一個叫團美。

美團做的是吃喝玩樂的團購生意,團美做的是化妝品的團購生意。半年後,團美正式改名為聚美優品,成為美妝電商平台。

聚美曾比美團跑得快,而且快很多。

2014年,美團剛從百團大戰中廝殺出來的時候,聚美已經連續8個季度盈利了。

5月16日,聚美在紐交所掛牌,股票代碼為「JMEI」,發行價22美元,開盤價為27.25美元。當時僅31歲的陳歐,也成為了紐交所222年歷史上最年輕的CEO。

那是他們意氣風發的一段日子。

「真不是我得意啊,而是公司一群人都得意了,都覺得自己挺NB的。」陳歐說。在燒錢如流水的電商行業,他們僅用了4年、融資1300萬美元就把公司做到了上市。而起步更早的樂蜂網卻以賣給唯品會收尾。

回頭看創業的這幾年,聚美趕上了一個網際網路爆發的紅利期,PC端做的比別人好,流量獲取能力比對手強,品牌效果也好。但是,到了行動網際網路時代,落後了。

「我的好朋友王興做美團,現在很成功,大家都看到了。」陳歐說,從利潤上講,美團一直沒有大規模盈利,但是從社會的角度看,美團改變了社會,就是一家偉大的公司。

「所以,我反思,不能只是看利潤、利潤,要看未來。」陳歐說,很多創業者不願意承認自己的事業有天花板,「但我得承認聚美有天花板。」聚美很尷尬,一年好幾個億的利潤,但是股價那麼低,搬回國內,至少值個幾百億,這是聚美要私有化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聚美之前的定位太窄了,缺少成為超級公司的基因。「在移動時代,定位窄,比賽道窄更尷尬。」

陳歐研究了網際網路上大大小小的公司,覺得公司的新業務和老業務必須要分開,而且需要不停的孵化新業務。作為CEO,必須要想戰略,找人才,為未來投資,「一定要向馬雲學習,他是非常有戰略眼光,有視野的人。」

4

直到去年,陳歐的精力還是全部放在聚美的業務上,一直在思考怎麼把聚美變得更好。他帶著同事們做了很多嘗試,做自有品牌,進軍影視,轉型跨境電商,做母嬰,甚至做時尚硬體。

「陳歐是一個非常努力的創業人。努力的不可思議,絕對不是一天到晚在社會化的媒體上玩的感覺,他所有的商業的目的結合得非常緊。」寶寶樹CEO王懷南說。

2014年,寶寶樹決定進軍母嬰電商,一開始準備與唯品會在母嬰電商上進行合作,但最終選擇了聚美。「因為母嬰在電商端有一個巨大的現象叫做海淘,中國海淘做的最好的是聚美,就是這麼回事。」王懷南說。

但是,聚美的好運氣好像在前面的用的太多了。自從IPO後,他們每年都覺得今年就是聚美生死之年,每年都要經歷不同的轉型。

2014年,在「祥鵬恆業售假」事件中,因為在被牽扯的眾多電商品牌中被作為了典型,股價大幅下跌,為了重塑口碑,保證產品的質量,聚美斷臂求生,進行了刮骨療傷式的治療——砍掉了奢侈品平台業務。

2015年初,聚美全力轉型跨境電商。為了拿下韓國、日本等品牌的代理商,劉惠璞經常跟這些品牌商們喝酒喝到胃酸倒流,只能坐著睡覺。正當他們為自己在韓國、日本取得的成績得意時,「408」海淘新政又給了他們狠狠的一擊。

作為聚美的高層管理者,他們的工資一直不高。IPO的時候,他們是坐著經濟倉去,第二天又立馬坐經濟艙回來開會的。在回來的機場,他們甚至捨不得去快餐店吃飯,所有的高管一人端一碗辛拉麵開會,因為便宜。直到今年初,他們還是每周只休息一天,甚至半天,每天都工作到凌晨。

他們很努力。但是,他們發現,很多事情是怎麼努力也無法解決的。陳歐說,最氣憤的事聚美賣正品,但還天天有人說他們賣假貨。「化妝品是一個天然易被造假的行業。」他們能做的就是和品牌商加強合作,直接從品牌進貨,並不斷的向用戶傳遞這些信息。可是,用戶們並不願意領情。

今年初,幾個人提出,想出去嘗試一些新的事情。

劉惠璞對陳歐說,感覺自己過去幾年的人生被聚美給捆住了。

「你每天為業務,為利潤操碎了心。當你要維持短期業務不下跌,還要增長的時候,你就會把你的視野鎖死。因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每一天都精疲力竭。」陳歐說,當小夥伴們提出嘗試新東西的時候,陳歐自己也開始想,是不是也要去思考新東西。

「這個公司做了7年了,兄弟們都有點兒累了。」陳歐說,「一個網際網路公司,真的靠大家持續做就能做下去的嗎?不是的。」

陳歐自己以前從不覺得自己對行業認知錯了。但是,當讀了傅盛關於「認知」的那篇文章後,他忽然發覺,自己過去的認知是有局限的。

不論美妝、母嬰都是一個窄賽道。在一個窄的賽道上,即使成為Number One又能怎麼樣呢?當聚美和其他母嬰電商競爭的時候,即使贏了那一場仗,但扭頭一看,阿里又做了更大的事情,比他們又大了更多。「我覺得這才叫最與鬱悶的。打來打去,格局在這兒。」

影視娛樂雖然是一個大賽道,但是投入大,見效又慢。陳歐決定,要換一個立竿見影的大賽道。「我希望今年把自己從小仗拉出來,打大仗。」

他看了朱嘯虎關於共享充電寶的一些言論,又去深圳考察了供應鏈和市場,堅定的認準了這個賽道。「錢也掙到了,那為什麼不做一個解決社會問題的事情呢?」

有人在網上匿名發帖稱,因為原來的大股東海翼承諾的股權不兌現,說街電科技的創始軟體團隊和硬體負責人全體離職。陳歐說,「在風口到來的時候,團隊員工流動很正常,不必過度解讀。」目前,街電正開足馬力擴大產能,在原有供應商基礎上,又與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街電將利用比亞迪的巨大產能,未來半年生產500萬台以上機櫃投放市場。

現在,他們把精力的重點放在了用戶教育上,希望讓街電能夠成為共享充電寶的代名詞,就像人們提到腳踏車就想到ofo和摩拜一樣。甚至,他們還希望街電的用戶能夠形成一種優越感:用街電就是在讓王思聰吃翔的路上貢獻了一份力量。

幾個月前,金沙江合伙人朱嘯虎和天使投資人王剛確認了對小電科技的天使投資。現在,小電已經宣布拿到3.5億元的B輪融資,成為一個潛在的獨角獸選手。而整個共享充電行業也迅速地聚成了一個風口,幾十家創業公司浮出水面,並吸引了大批投資者。

但也有些投資人表示,「看不懂這個行業」。

「有沒有想過如果賽道不成立,可能做不好呢?」我問陳歐。

「認準的事情怎麼可能有做不好的,無非是你最後能不能成為那個Winner。」陳歐說,即使是滴滴、快的,做成快的一樣是一件牛逼的事情。

「那麼多錢砸進去,我就不信砸不出一個水花兒。」(微信公眾號/商業與生活,ID/xiaopeizhu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