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經典美文

張抗抗:網路文學雜感

「網易中國網路文學獎」評選入圍的30篇作品,是以紙質列印稿的形式送到終評審手中的,然後擇出其中最優秀的和比較優秀的。在整個紙介質的審讀過程中,我曾不斷為自己設定虛擬的網路世界,面前是瞬息間可穿透無限空間的陌生文本;當它們重新回復成手中的白紙黑字,又有似曾相識的親切。那種若即若離的碰撞與轉換,使得閱讀充滿了新鮮的快感。

當初之所以同意擔任「網易中國網路文學獎」評審,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出於了解「網路文學」的願望。在新千年的世紀之交,疾速膨脹的網路已帶有某種「創世紀」的意味,它將會怎樣地改變我們的生活,還有文學?——在當下,以及未來。凡有上進心和好奇心的人都不會對此置若罔聞。

反覆地比較、猶豫和抉擇之後,在表格上籤下最後一個意見,腦子裡一次次出現的問號是:「傳統文學」和「網路文學」(或者叫「網路寫作」?)之間,究竟是否存在著絕對的分界?

如今是文化評判標準多元化或者說混亂化,再乾脆說根本可以沒有標準。

在這裡,「自我」——我的藝術良心、我的審美價值、我的文學尺度,就成為評審的「我」與網路寫作之間唯一的通道和「連結」。這種「自我」的評判標準,與網路的「個人化」寫作,應當具有某種本質的暗合與默契。

有趣的是,在進入評獎閱讀之前,曾作了充分的心理準備,打算去迎候並接受網上任何稀奇古怪的另類文學樣式。讀完最後一篇稿時,似乎是有些小小的失望——準備了網上寫作的恣意妄為,多數文本卻是謹慎和規範的;準備了網上寫作的網路文化特質,事實卻是大海和江河淹沒了漁網;準備了網上寫作的極端個人化情感世界,許多文本仍然傾注著對於現實生活的關注和社會關懷;準備了網路世界特定的現代或後現代話語體系,而撲入視線的敘述語言卻是古典與現代,虛擬與實在雜糅混合、兼收並蓄的。被初評挑選出來的30篇作品,糾正了我在此之前對於網路文或是網路寫作特質的某些預設,它們比我想像的要顯得溫和與理性。即便是一些「離經叛道」的實驗性文本,同純文學刊物上已發表的許多「前衛」作品相比,並沒有「質」的區別。若是列印成紙稿,「網上」的和「網下」的,恐怕一時難以辨認。我不知道那些「異質」的和「另類」的網路成品,就是現在這個樣子,還是被初評篩掉刪去,成了「漏網之魚」?因此我們是不是可以認為,任何評獎過程中真正較量的不是作品,而是評獎的標準。

網路文學會改變文學的載體和傳播方式,會改變讀者閱讀的習慣,會改變作者的視野、心態、思維方式和表現方式,但它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改變文學本身?比如說,情感、想像、良知、語言等文學要素。

這是一個正在激變中的「轉基因」時代,剛剛起步的網路寫,亦處於從稚拙到成熟的過渡階段,因而尚留有許多當前網民的「注意力」無暇顧及的空白,令人略感遺憾——在那些直接表現網民生活的作品中,網上的紅絲線為我們織出了一張張溫馨甜蜜的「情網」,但網路生存的豐富性決不會僅限於那些網上更真實同時也許更虛假的愛情,如果網民之間的精神交流僅僅只適用於愛情,網路的世界就太狹小了。上網為人排遣孤獨同時也能夠使人更加孤獨;網路給人一個虛擬的廣闊天地卻同時也會使人與實在的生活隔絕;網路給予人們高科技帶來的便捷與享受,卻同時疏離了綠地和自然;網路使人成為世界上知道信息最多卻同時又是思考最少的人——當我們被籠罩於那面覆蓋全球的巨網之下,狂熱迷亂之中,還有沒有透氣的網眼讓我們呼吸?()猜想未來的網路文學,定會有清醒的「蟲」們,對高科技時代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用數碼作出形象化的闡釋。

一次評獎不會把優秀的作品和作者「一網打盡」。那些被篩漏的魚苗,會在各個網點網站上長成大魚,留待下一次捕撈。

無論大魚小魚,在網路世界裡自由漫步,發問與應答、痛苦與歡樂,都是悄然無聲。岸上的人聽不見它們的發言,它們的話是說給自己和朋友們聽的。那些聲音發自孤寂的內心深處,在浩淼的空間尋找遙遠的回聲。網路寫作者的初衷也許僅僅只是為了訴說,他(她)們只忠實於個人的認知,鄙視名譽欲求和利益企圖——這是最重要和最寶貴的。假如倒退20年,在我寫作之初,必定也會「自投羅網」。

若是網路在運行中生產出鋪天蓋地的泡沫,那麼網路文學,是把泛濫的渾濁的泡沫,提煉成清澈的飲用水和富碘的食鹽。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