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人生感悟

讀書有什麼用?看看這個故事就懂了

最近,越來越多地被問到一個問題—— 你平時都讀什麼書?

一個朋友回答:白天上班累死,晚上帶孩子累死,好不容易孩子睡了,哪還有力氣看書?你都是什麼時候看書,你不困?

還有個老同學說:年輕的時候咱也是看過書的,不過現在這把年紀了,讀書還有什麼用?再說,好書也越來越少了。

我說,巧了,我剛好從書上看來這麼一個故事。

故事說的是在20世紀初,山東平原縣一戶農家裡,住著一位老人和小孫子。每天早上,老人都坐在廚房的桌邊,帶著他的小娃娃,搖頭晃腦地讀《詩經》《春秋》《三國志》等古籍,書聲琅琅。

一天,小孫子問道:「爺爺,我試著像你一樣讀《道德經》,但是不知怎麼回事,我都猜不透那裡面的意思。有時,我似乎理解了一丁點兒,可是一合上書,腦袋中又立刻忘記了。這樣讀這些書有什麼收穫呢?」

老人安靜地將一些煤投入火爐,然後說道:「用這個裝煤的籃子去河裡打一籃子水回來。」

孩子照做了,可是籃子裡的水在他回來之前就已經漏完了。孩子一臉不解地望著滿臉滄桑的爺爺。

老人看看他手裡的空籃子,微笑著說:「你應該跑快一點兒。」說完讓孩子再試了一次。 這一次,孩子加快了速度,但是籃子裡的水依然在他回來之前就漏完了。

他對爺爺說道:「這沒有用,拿籃子打水是不可能的。」

「你真的認為一點兒用處都沒有嗎?」老人微笑著說,「你看看這籃子。」

孩子看了看籃子,發現它與先前相比的確有了變化。籃子十分乾淨,已經沒有煤灰沾在竹條上面了。連提手也變得更加光華有澤了。

「孩子,這和你讀古典書籍一樣,你可能只記住了隻言片語,它的意思或許你一點兒也不理解,但是,在你閱讀的過程中,那些文字以及你朗誦時的氣氛,它會影響你,會淨化你的心靈。」

小孩記住了這句話。後來,他一直本著這樣的信念,終生與書籍為伴,不斷進取,最終成為我國宗教學的泰斗——他就是已故國學大師任繼愈先生。 這個故事的名字就叫作《淨化心靈的文字》。 多麼精妙的比喻。

所以我想,堅持讀書應該會有幾個明顯的好處。

一是養成學習的慣性。那是一種如饑似渴的感覺,好像不吃飯會餓、不喝水會渴一樣,一段時間內如果沒有讀一本可以引領你去思考的好書,便會感覺自己的大腦似乎生了銹,心裡也空落落的。

這時候倘若能有機會坐下來,用讀書、思考的方式來塞滿這種空蕩,整個人便會覺得很快樂、很幸福、很滿足。所以這種慣性帶來的,或許也是一種享受生活的角度。

二是給自己一個客觀的定位。書讀得越多,越容易覺得自己無知。而只有知道自己無知,整個人才能從骨子裡謙和起來,不會咄咄逼人,不會恃才傲物,不會強迫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

老話說「一瓶不響,半瓶晃蕩」就是這個意思:瓶子滿了自然晃不起來,反之晃得越高、越輕浮的,必是因為還有太多需要充實的空間。不信,看看那些被我們稱為「大師」的前輩,看看他們為人處世的方法,約略可見一斑。

三是讓自己的心靈更加豁達從容。堅持讀書,用心讀書,心態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簡單地說就是「越發想得開」。

因為書裡的世界太大,有黃金屋和顏如玉,自然也就有酒肉臭和凍死骨;有仁人志士的忠肝義膽,也自然有奸佞小人的狂妄當道……讀書的過程中,好大一個世界在我們面前緩緩展開,最終,因為知道,進而思考,日益自省,才致淡然。

要知道,是得真看開了,才能不拘泥於對某些小事或既得利益的追求,才能對一些不涉及原則問題的反對意見予以包容和尊重,這是大智慧。

現在,有了那個叫作電子書的神奇小物,旅途中、班車上的時光以及醫院裡、銀行里等叫號的時候……都可以掏出來翻幾頁。越來越多的優質圖書有了電子版,查英語或中文釋義都變得無限快捷,真讓人愛到心坎里。

正在讀博的朋友結婚,提前言明不收禮金不收禮品,於是我給他快遞了一個最新款的電子書過去,隨後發一條微信:讓碎片般的時間裡,仍然充滿閱讀的樂趣;願瑣碎的婚姻生活,因共同的趣味而雋永延伸,百年好合。

所以,我越來越相信,只要想讀書,見縫插針,總有讀書的機會。

我一點都不歧視電子書這種存在,它也並不影響我看紙書的節奏。畢竟,總有一些書是要坐在書桌前,一頁頁泛著墨香,靜靜讀的;而另一些書,或許是「無縫閱讀」時的填縫存在,但有的因醍醐灌頂事後買了紙書來收藏,有的撿幾句頂精華的摘抄以保存,還有的永遠存在於電子文本的格式但僅就閱讀過程而言未必沒收穫……書,只要被讀,便實現了它最本質的意義。

而讀什麼書呢——我的答案是「隨便」。

每個人的愛好不同、對書籍意義的需求不同,選擇的書目自然不同。

越來越快節奏的社會裡,出版的確變得越來越浮躁,於是越來越多的休閒文學、快餐讀物占據了暢銷書市場。可是,對勞碌了一天、神經緊繃的人們來說,或淺顯溫暖、或神幻奇詭的文字,最大的意義就是滿足了人們對於「放鬆」的需求。至於那些心靈雞湯、情感小說,以細膩的文字去撫慰人心,未嘗不是功勞。

更何況,隨著全社會對閱讀投以越來越多的重視,大量本來銷量一般的經典好書、海外引進的優秀讀本、深度分析的社科讀物,也漸漸進入人們的視野。越來越多的好書,開始成為暢銷書。

所以,我這樣想:無論是大部頭的深度凝練,還是淺顯小文的點滴感觸,只要能給予閱讀者以前行的力量或溫暖的慰藉,我們的籃子裡,便會漸漸盛滿充盈的靈魂。

而所有那些在閱讀中走過的日子,或許真的就是一個從「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肆意輕狂,到「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謙虛謹慎的過程——正如只要你踏實邁步,這世間便沒有白走的路;同樣,只要讀的是好書,我們心裡,便有了一隻越來越乾淨的籃子。

願你我都能有這樣一隻籃子,時常滌盪,直到成為我們生命中,無法割捨的一部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