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作文大全

行而知之作文

行而知之作文(一)

「我聽到了,就忘記了;我看到了,就記住了;我操作了,就理解了。」這句質樸無華的話讓我印象深刻,因為它把「行而知之」的道理詮釋得既形象又通俗。

行者,行為、行動也。行而知之就是在自己的行動、實踐中檢驗與獲取知識,吸取經驗教訓,領悟人生道理。

陸游曾說過:「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躬行」即親身實踐,這是「絕知」的充分與必要條件。很多事情包括知識、經驗、道理等,自己試著做一做,親身體會一下,才會獲得最直接、最接近本真的認識與判斷。「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親自嘗一口。」嘗過之後,梨子的或酸或甜才成為形象的感受而不是紙面上的符號。從教育層面講,很多有識之士都很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為什麼?我想主要還不是為了「發明」或「發現」,讓學生在「行」的過程中豐富經歷,切身體驗,從而實現真正的融會貫通才是根本。否則,在黑板上做化學實驗,在掛圖上連線電路,這樣的黑色幽默仍會在我們的教室里不斷上演。

「行」才能有所發現,才能固化真知。我們都還記得小時候第一次觸碰火焰時,那手上的灼痛感告訴我們要小心那抖動如綢的橙色精靈。「行」給予人們很多經驗,而經驗恰恰是知識與真理的母親。神農親口嘗百草,方知何種植物有益,何類植物有毒;伽利略親自登上比薩斜塔拋下鐵球,擊碎了亞里斯多德的斷言,那兩個同時落地的鐵球,引出了自由落體運動的本質。科學技術的進步與騰飛,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背後都貼著一個相同的標籤——「行而知之」。

行而知之,強調的是「能」行,是「善」行。行動的方法影響著「知」的質量。正確的行為方式推動知識的發展,錯誤的實踐手段牽絆人類的腳步。古今中外,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什麼是正確的行動方法?我認為,嚴謹、慎重、果斷是「行」的不二法門。嚴謹保證了知識的品質,慎重防止我們因魯莽而一無所獲,果斷則能夠幫助我們抓住吸取知識的機會,這三點如同三駕馬車,並駕齊驅向著前方無盡的「知」賓士。

「行」可得智慧,可取經驗,可練能力,甚佳!何樂而不「行」?拿上行動的槳櫓,升起「嚴謹、慎重、果斷」的帆,借著陣陣和風與道道晴陽,在萬頃波濤中乘風破浪,是你我共同的選擇。

行而知之作文(二)

的確,中國自古就有「學而知之」的說法,這裡的「學」,不僅指從師學習。亦指通過讀書,參觀、模仿漸漸等方式獲得外界的知識、經驗與技能。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獲取知識、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徑日趨多元,僅囿於「從師學習」真有些OUT了,「轉益多師是汝師」現在能夠輕易而舉的做到了,可是將「學而知之」的重要性強調到不必要的高度,本人卻不敢苟同。

愚以為,「學而知之」不如「行而知之」,從古至今,學而知之成為大儒者,不乏其人。但真正成為治國大器,其言為萬世范,其行為萬世仰者,又有其幾?倒是那些學有所成,而力行不輟者,撐起了華夏的脊樑!

「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秦始皇大概做夢也想不到的是,焚書坑儒僅僅過了四年,就有了「大澤鄉下義旗揚」,「新建阿房壁未乾,沛公兵已入長安」這樣的大結局。「夷平六國成一邦」的千秋大夢短短几年時間內就被終結了。

而讓秦王朝完蛋的竟然不是喜歡是古非今的儒生,卻偏偏是不怎麼讀書的劉項。在這裡不是鄙薄讀書人,而是說明有時行動更能直指問題的實質,原本隔著一層薄薄的窗戶紙,只要一捅就破了,遠勝那千言萬語的滅亡預言。

有人說孔子是生而知之的天才,他自己卻說:「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也許你會說,那他就是學而知之的聖人了。你可曾深想:他難道不是行而知之的聖人?他立的諸多原則,不是在替三皇五帝背書,而是直面現實的褒貶。「知我罪我,其惟春秋」正是他行而知之的結晶。

西方先哲蘇格拉底更是以身試法,讓箴言成了千古。「認識你自己。」恐怕更是行而知之的體會,而非學而知之的結果。

蘇格拉底還有一句名言,就是「回到問題本身」。是的,就拿我們的憲政夢來說,多少是非訴訟,幾多引經據典,可我們對憲政的認識依舊莫衷一是。是什麼造成了今天這樣的局面?我們已經不乏西方的啟蒙,亦有百年憲政的沉痛教訓,有關的文獻更是汗牛充棟,幾十年的時間更讓我們明白,實行憲政刻不容緩,這是社會實踐告訴我們的常識,可謂行之知更深,踐之情更切呀!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躬行方悟前人錯,親踐才分晦與明。在今天這個網路發達的時代,我們在強調「學而知之」同時,更要重視「行而知之」。知可導行,行可正知,知行合一,方為真知。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行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將魯迅先生的原話,改了一個字,呈現於此,讓我們共勉!

行而知之作文(三)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認為,一個人,行的路多了,自己的素養就會得到提升,自己通曉的哲理,也就會愈來愈多。

路,在我們腳下,如果我們不出去走一走,我們有可能認為這就是世界。祖國河山大好,碧海藍天。有的時候,並不是我們不想出去走走,而是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這樣那樣所謂的藉口,推遲了,耽擱了一次又一次的本該屬於我們年輕人的旅行,耽擱了一次又一次的本該屬於我們年輕人的時光。

請趁年輕行而知之。一個人,()領略了祖國的山川河流,才能知道自然的鬼斧神工;一個人,領略了祖國的西部風光,才能知道原來在我們國家還能有那麼美的西域風情;一個人,領略了祖國的貧困地區,才能知道原來我們國家的國情不容樂觀。我們有著年輕的資本,請趁年輕行而知之。我國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正是因為走了那麼多的路,才會有驚世駭俗的思想及著作,這種精神是令我們敬佩的,我們又有何理由荒廢青春的時光呢?

請趁年輕行而知之,你能走的更遠,你能知道的更多。行而知之,你會知道夕陽在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美麗景象;你會知道美麗的彩虹永遠都是那麼可望而不可即;你會知道一年四季在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美麗景觀。年輕人,世界是一本書,而我們所在的也只是書中的一頁而已。世界那麼大,我們走的路多了,我們學到的東西就會越多。

請趁年輕行而知之。趁我們年輕,請多去中國西部欠發達地區走一走,看一看,看一看那裡的人們是怎麼樣生活的,看一看我們和他們相比是何等的幸福,看一看我們究竟和有什麼樣的理由去抱怨今天生活的不容易,學習的壓力,工作的困難。趁我們年輕,請多去那些貧困山區,去給那些上不起學的孩子們支教,你會發現,你收穫的不止是一丁點的經歷。當你看到那些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渴望知識的眼神時,當你看到的那些孩子們看到你新奇手機的驚訝時,當你看到那些孩子們渴望走出大山堅定的信念時,你一定會收穫感動,收穫與那些孩子們地久天長的友誼,而這些,都是要我們去外面走走,去外面去發現,去外面去學習才會獲得的。你會知道,在中國,永遠都會有這麼一些平時不會在電視中,不會在報紙中,不會在網路中出現的地方,人物。如果你不出去走一走,你可能一輩子也不會知道這些的,豈不遺憾?

行而知之,我們有年輕的傲氣。多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與其在家中上網,與其與好友在外聚會何不趁年輕多出去走一走,請記住,你收穫的,永遠會比你想像中的更多!你學到的,永遠是那些書本上不會提及的!朋友們,請趁年輕,行而知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