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分辨絲瓜藤與肉豆須的不同,把自家庭院裡那些糾結錯綜的莖葉都扯斷了。孩子天真好奇,他們只看到眼前的糾結錯綜而忽視了最終的果實。人生也是如此。有多少人只糾纏於過程中的細節,而忽視結果的意義。我們應該把眼光放長遠,胸有全局,才能明確辨別過程中的抉擇,校正細節中的誤差,超脫當下的糾纏。
過度注視過程中的細節,只會使自己迷失於局部的枝葉而無法看到整體的風景。盲人摸象,都以為摸到了整隻大象,結果他們只摸到了局部而已。古往今來,有多少人糾結於眼眉前的糾纏而忽視了宏大的格局。項羽垓下一戰,雖四面楚歌,但尚有江東可以依據,他選擇意氣用事,而忽視了江東父老的期待。相比之下,勾踐臥薪嘗膽,雖嘗盡恥辱卻始終不忘復國大任。
如果項羽選擇江東捲土重來,如果勾踐不堪污辱而自裁,那歷史可能就要重新改寫了。有時候,人生的成敗得失不在眼前的糾纏中,而在能把眼光放長遠的擔當里。蘇軾一生屢經磨難,自嘲「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換作一般人,可能無法熬過那樣的艱難困苦。而蘇軾卻從動盪的經歷中磨礪出曠達的心胸與吞吐古今的文化自信,雖經磨難,卻成為中華文化的標誌性人物。他看到了遙遠的結果,因而擺脫了過程中的困苦與羈絆,為後世垂範。
如果蘇軾被眼前的困境糾纏,他可能會萎靡消沉,一事無成,也可能會向權貴賣節求乞,垂尾搖憐,獲得當世富貴。如果這樣假設能夠成立,中華文明的面目可能就要被重新描畫了。但是傳統文明令人值得自豪的地方,就在於每至困境危局,必有卓絕之士如蘇軾者挺身而出,煥發自身的魅力,從而斯文不絕,薪火相傳。()
古人云:「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不謀一世者,不足謀一時。」 每一幅壯麗的人生畫卷,需要用不平凡的畫筆去繪就。每一部恢宏的史詩華章,需要用不平凡的音符去抒寫。沉迷於眼前的物慾,足以蒙蔽探尋的眼光,停歇前行的步伐。
風物長宜放眼量。也許,我們應該像材料中的父親,擁有更長遠的眼光。也只能這樣,我們才能看到人生的意義,看到天行有常,看到在宇宙的秩序里自然祥和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