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寫小兒垂釣(一)
初夏時節,一個清涼的早晨,詩人胡令能在池邊的一道鄉村小路上散步。頭頂是依依垂柳,在微風中輕輕地擺動。柳樹旁,是清澈見底的池塘,池塘中,荷花盛開著,翠綠的荷葉下,一條條活蹦亂跳的小魚兒玩著捉迷藏。河岸兩旁,是高高的野草與青青的綠草,草叢間,蟲兒鳴叫著。
不經意間,胡令能發現了一位蓬頭垢面的鄉村兒童正坐在一處野草從中,綠草掩映著他那嬌小的身影。咦?他為什麼要坐在那麼隱蔽的地方呢?噢,肯定是為了不讓過路的人打擾他吧。
只見那小孩兒拿著一根簡陋的魚竿,在魚線上掛上魚餌,拋了出去,水面上泛起了一圈一圈的漣漪。那小孩兒目不轉睛地盯著水面。突然,魚竿沉了下去,呀!肯定有大雨上鉤啦!他一把拉起魚竿,果然,一條肥美的大魚在魚鉤上一扭一扭的。他把魚放入竹簍,再次放上魚餌,拋出魚線,繼續全神貫注地釣魚。
這時,一位不知情的路人在遠處大聲問路:「小朋友,你知道往睡蓮村怎麼走?」
小孩連忙對著路人做了一個「噓」的手勢,又招了招手,示意路人靠近些,小聲告訴他。
路人走近小孩後,彎下了腰,把耳朵貼近小孩的嘴。小孩輕輕說道:「往前走第一個十字路口左拐,沿著一個池子走,過一座小橋,再走一會兒就到了。」
路人點點頭,又問道:「那你剛才為什麼不直接告訴我?要等我走近了才告訴我?」
「那是因為,我怕那樣會把魚兒給嚇跑了。」小孩輕聲回答。
路人微笑著說:「哈哈!你釣魚可真認真!謝謝你!小朋友,再見!」
小孩對路人揮了揮手,表示再見。
胡令能見到了這情景,情不自禁地口占一絕:《小兒垂釣》,「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改寫小兒垂釣(二)
春天,春風拂面,陽光明媚,大地一片春色。彎彎曲曲的山間小路上跑來一個小男孩,他腦袋圓圓的,頭髮散亂,紅撲撲的小臉蛋上嵌著一雙明亮的大眼睛,顯得更加活潑可愛。他肩上扛著魚竿,手裡提著魚簍,蹦蹦跳跳地來到小河邊。
啊,河邊的景色真美啊!綠油油的草地上點綴著五顏六色的野花,紅的、黃的、白的、紫的,遠遠望去,就像一塊鑲嵌著精美圖案的綠地毯。河裡的水清清的,清得可以看見水底的魚和蝦。河水像個頑皮的孩子,嘩啦嘩啦地唱著動聽的歌兒流向遠方。
小男孩找了一塊長滿青苔的大石頭,側身坐在那兒,長長的青草遮住了他的身子。他拿出魚竿,裝上魚餌,使勁一甩,魚鉤就落在了水裡,他兩眼一眨不眨地盯著水面的浮子,一會兒,浮子動了一下,他剛想拉,忽然想起爺爺說過的話:「釣魚的時候,要看到浮子下沉時才能往上拉。」於是他又坐下來耐心地等下去。
正在這時候,一個五十多歲的老先生從這裡路過,他身穿長袍,頭戴草帽,肩上背著一個行李包,好像走了很遠很遠的路才到這兒,他正茫然地望著遠方,不知前面的路該怎麼走,忽然看見了釣魚的小男孩,眼前猛地一亮,急忙上前,恭恭敬敬地行了個禮,問道:「小老弟,到劉村怎麼走啊?」只見小男孩看都不看他一眼,老遠就擺手,示意他不要過來,好像在說:「別羅索,快走開,驚跑了我的魚兒就壞了。」然後依然一動不動地蹲在那兒,盯著水上的浮子。先生本想再問,看到小男孩那專注的樣子,又打住了,他無奈地搖搖頭,嘆了口氣:「這孩子!」就繼續趕路了。
過了不久,浮子動了一下,並向下沉去,小男孩手疾眼快,猛地一拉魚竿,哈!是一條大魚,他高興地臉上樂開了花,那白裡透紅的臉蛋看起來真像一朵盛開的牡丹花。
就這樣,他釣了一條又一條,等到太陽落山的時候,小男孩已經釣了滿滿一簍魚了。他一邊哼著歌兒,一邊收拾好魚竿魚簍,高高興興地沿著那條山間小路回家去了。
改寫小兒垂釣(三)
星期天,陽光明媚、萬里無雲。小明想:這麼好的天氣,最適合釣魚了。想到這裡,小明迫不及待地拿起漁具,連頭髮都顧不上梳理,就直奔湖邊。
他東看看,西瞧瞧,終於找到了一個好地方,這裡長滿了蘆葦,還有一塊大石頭,石頭上長滿了苔蘚。草很高,把小明的半個身子都遮住了。他得意地想:「這麼隱蔽的地方一定能釣到大魚。
他把魚餌裝好,拿起魚竿,高高舉起,用力向前一甩,湖面上頓時蕩漾起一個個「小酒窩」。他側身坐在大石頭上,專心致志地等待魚兒上鉤。()不一會兒,魚漂在水裡動了一下,小明屏住呼吸,目不轉睛地盯著魚漂,緊張得心都要快跳出來了。
正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忽然傳來一個洪亮的聲音:「小朋友,請問張大爺家怎麼走?」小明趕緊用食指在嘴唇上做了個手勢,對那人搖了搖手,就回過頭,奮力將魚竿往上一提,一條大鯉魚上鉤了!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把魚拖上了岸,他把雨放進魚簍,收拾好漁具,興奮地對那人說:「你找張大爺?跟我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