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日記(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首流傳千年的詩句縈繞耳旁,婦孺皆知。清明是個矛盾體:一方面,它依附暖春四月,欣欣向榮;另一方面,他是三大鬼節之一,給人平添不少哀愁。清明節就在這一暖一榮,一寒一嘆中延續下來,長久不衰。前些天,父親與家中同一排行的兄弟姐妹們約定清明一同回老家掃墓。一大早,我就起床趕著去坐車回老家,一邊幻想著掃墓的情景。
到了和尚坑和長輩們會和後向玉竹山莊出發——這是我們自己取的,因為有很多的水竹為我廖氏家族居住地。這裡是一排排的墓,一些已經破損了,堪稱古墓。我負責清掃第二排墓地,我先拔掉雜草吧準備好的酒和糕點水果蠟燭等掃墓必備品擺好,模仿大人往地上撒酒說一句:一杯下去,祝福子孫幸福美滿;二杯下去,身體健健康康;三杯下去,家族基業穩固不倒。這是慣列,雖然家業已不如以前了。家族的成員們都以竭誠之心跪拜祖先,祈求他們的保佑並感懷他們給我們這些後代帶來幸福生,再把香插進專門插香的桶中。隨後,我跑到堂姐身邊與她一起燒冥幣一邊念念有詞。「噼啪,嘣噼……」一陣又一陣的鞭炮聲循環響起,像是在催酒足飯飽的先人快快離去,免得驚擾陽間人。現在的我隨時真正意識到了這是一種模式的傳承與發揚,烙印了龍族精神與炎黃情懷。普天下的父母都以年邁換取後代的茁壯,他們從盛到衰就等於後輩從衰到盛。
回來的路上身上的重物少了不少,發現在這靜謐之處還有一處茶園,我發現附近茶葉生長茂密,嫩嫩的,綠綠的,雖說旁邊墓場不景氣,可是加上這婉轉清新的鳥叫聲和茶葉的清香讓人為之逗留。墓場的兩邊除了茶園還有一個村莊,不過路程甚遠。較近處有一條小溪,是從山上瀑布沖流而來。溪水清澈見底沒有魚,卻生長著被水衝擊著卻長久不被摧毀的雜草。邊上有許多石子,最難得的是還有一株銀杏樹。雖然不大,現在也已經長出了碧綠的葉子,拾起幾片帶回去夾在書中甚好。一路上叔伯們工作與政治;阿姨姑姑們則談論新聞八卦;我與姐妹兄弟們嬉戲打鬧著互相詢問各自成績。下午我們還下了田,插了秧,放牛割草進行一系列務農活動,感受大自然賦予人類的財富。
人生最漫長的旅途不會停歇,宗脈的延續是一串加粗的省略號,老人的白髮便是清明節最醒目的問候,孝順與贍養是唯一正確的選擇,是炎黃子孫對清明的最佳詮釋。讓孝敬之心日日在,堅持善待老人,在暖春四月的某個清明,立於拂起萬千愁緒的細風中,才不至於面對死氣沉沉的墓碑,空餘幽幽的哀嘆和無邊的自責,背負一團心冷在冷風裡哀號盤旋。
清明日記(二)
又是一年清明節,同時也意味著我們已經過世了的親人,又離開了我們一年了。上午,我和外婆一起去老太爺墓前,給太爺燒些紙錢。說起老太爺,去世了差不多兩年了,太爺在我印象中,一直是一個很和藹很可卿的,一位老人。想起小時候,我和大雙淘氣,和家裡人躲迷藏,躲到浴室里,然後家裡人就到處找啊,那時我們也慌了,我們就嚇得不敢出去了。太爺以為我們掉進河裡了,在河裡撈來老去。直到外公回來找,才找到我們!想想還真懷念和太爺在一起的這些記憶,在我記事以來,太爺給我的記憶,在我腦海里,都是抹不掉的。
到太爺墓前,就想起了太爺過世的那一幕幕,記得當時,坐在靈車裡,給太爺送葬的一路上,他們嘰里呱啦的說個不停,而我卻很冷漠,我坐在那兒,默默流淚,當時真的很難過,但是為了不讓爸爸媽媽看到,我忽然想起好朋友佳佳對我說過:思念親人時,就對著天空看,讓眼淚收回去。所以,今天我真心誠意的給太爺磕了三個響頭。
清明日記(三)
清明節,放假三天。()我和媽媽決定去河西踏青。
那裡的空氣清新,馬路乾淨。河邊,綠樹成茵,桃花粉紅,河水清澈見底,風景真美。順著河沿沙灘走,我看到有三位叔叔在釣魚。我問媽媽我們能不能釣魚,媽媽說我們沒有釣魚桿,我只好去玩堆沙堡了。
一會過去了,我覺得無聊,我拿起媽媽的電話打給弟弟,讓他過來陪我玩。弟弟過來後,我們就開始玩滑滑梯,還有攀繩,不一會兒,玩得滿頭大汗。
時間過的真快,要回家了。今天真是個快樂開心的節日,我還想再去河西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