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弼(708年-764年8月15日),是唐朝中期傑出的軍事將領,營州柳城(今遼寧省朝陽市)人,契丹族。他是左羽林大將軍李楷洛的第四子,出身於「柳城李氏」家族。李光弼最初擔任左衛親府左郎將,並襲封薊郡公。
在安史之亂期間,李光弼表現出色,尤其在常山和嘉山兩次戰役中大敗叛軍,成功守衛太原,遏制了叛軍的攻勢。他還在河陽之戰中指揮作戰,挫敗了史思明的南下企圖。寶應元年(762年),李光弼鎮壓了浙東的袁晁起義,並因此功績進封為臨淮郡王。安史之亂平定後,李光弼因其戰功被譽為「中興第一」,獲得了鐵券,名字被載入太廟,並繪像於凌煙閣。
李光弼以足智多謀、治軍嚴整而著稱,他善於出奇制勝,以少勝多,與郭子儀齊名,世稱「李郭」。他的軍事才能被高度評價,被譽為「自艱難已來,唯光弼行軍治戎,沉毅有籌略,將帥中第一」,為平定安史之亂作出了巨大貢獻。
晚年,李光弼因受到宦官程元振、魚朝恩等的讒言,擁兵不朝,聲名受損。他因此感到愧恨,成疾,最終在廣德二年(764年)於徐州病逝,享年五十七歲。他死後被獲贈司空、太保,諡號「武穆」,世稱「李臨淮」「李武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