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我用一生去尋找:潘石屹的人生哲學》讀後感

《我用一生去尋找:潘石屹的人生哲學》讀後感(一)

翻翻這本書,你能聞到一縷縷青草的香氣,看到一片片柔軟的蔥綠,聽到一陣陣輕微的窸窣,那不是綢緞和耳鬢斯磨的聲音,而是微風吹過草葉的聲音。這本書裡的每行字,都像是一片片草葉;每片草葉,又都像作者絮語時輕輕捲動的舌頭。不同的是,草的話是說給風聽的,潘石屹的話是說給我們聽的:

「當別人告訴這位智者我整天在網上寫部落格,我的部落格有許多人看時,他提醒我,要有仁慈的舌頭,千萬不要在人心中播下不和的種子。」

我想,草葉的舌頭應該是仁慈的,就像美國大詩人惠特曼的舌頭一樣。但潘石屹寫的並不是《草葉集》,而是沿著草葉深入到根部,寫了一本通俗版的人生哲學,我很想將之稱為「草根哲學」。這個哲學平易得就像你每天早餐喝的那杯牛奶。

——要有根。這似乎是潘氏「草根哲學」的第一章。什麼是人生的「根」? 潘石屹告訴我們,人生的根就是「愛」與「自信」。恨也是一種根,「仇恨入心要發芽」,那還不生根?但從恨的根上會開出惡之花,「以惡對惡,增值的還是惡」,被惡霸占的人生,就像是被毒蛇纏身的兔子,能有什麼指望?所以潘石屹說:「我永遠相信愛的力量,而相信就是力量。」而有愛的人就有自信,自信的人才會誠實,誠實的人才能成功。所以,在潘石屹看來,愛是人生的第一隻桶,自信是人生的第一桶金:

「經常有人問我第一桶金怎麼來的,從哪裡得到的,有多少。其實每次別人問我這個問題時,我都想說,人的第一桶金是自信。即使你沒錢也不要怕,自信就是你的資本。」

我可以為他這段話背書,他當年被海南萬通派到北京開發新項目,只帶了幾萬塊錢,但肯定在行李箱裡放了很多自信進京。如果我沒有記錯,他最早住的是南兵馬司招待所,那地方我也住過,乾淨,但很簡陋。幾年後,阜成門的萬通廣場落成,它當時是萬通系最大也是唯一一家發行法人股的地產項目。

——要平凡。平凡,低調,簡單……這些詞都可以用來定性被你看到,或被你踩在腳底下的小草。不過,當你走進一片豐美的草地時,你就忍不住想躺下來,讀幾頁書,或者無所事事地曬曬太陽,這是說,平凡的東西讓人親近。潘石屹所推崇的平凡,包括必要的「遲鈍」,甚至「緩慢」,特別是「簡單」: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一個民族向上的時候,它總是簡單和大氣為重要的風格;凡是這個民族衰敗之時,從建築、家居、服裝、裝飾到語言表現出來的都是繁雜和多餘。能把簡單作為自己的世界觀,成為自己做事情的指導思想,是走向成功的一個要素。你會在簡單中獲得成功。」

潘石屹特別看重談話和人際交往中的「平凡」。最平凡最受人歡迎的交談者是「傾聽者」:「大多數情況下,當一個好的聽眾,欣賞別人的表現,就是建立人際關係的第一個好辦法。」最糟糕的想法,就是「今天要用語言征服那個人。」結果是針鋒相對,面紅耳赤。「你看有些人,瞪著眼睛看你說話,你以為他聽進去了,他沒有,他在找你說話的間歇來插言,來搶話。他是一個全神貫注尋找發言機會的人,就像一個蹲在路邊虎視眈眈準備攔路搶劫的強盜一樣。」讀到這兒,對照一下我自己,只能嘆口氣,看來,世界上最不平凡的事,就是甘於平凡呵。

——要合群。在潘石屹看來,生命是一個共同體,就像草一樣,一根草活不了,草連成片,才成氣候。但他這樣說,並不是要搞生命共產主義,他不反對「個性」,也不反對「自我」,他反對的是過分的「自我」。他把「自我」比作鹽,沒有它,沒有人生的美味,多了,就破壞了美味。既要自我,又要群體,怎麼辦?磋商。自我通過磋商達成與別的自我的合作,所以他認為,「人人參與的磋商才具有普世價值」。杜甫有詩云:「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獨樹一幟的繁枝容易凋落,細細磋商的小草和嫩蕊慢慢茂盛。

——要無為。世界最無為的生命大概就是草了。它不追求什麼,也不拒絕什麼,不逃避什麼,也不挽留什麼。起伏隨風吹,榮枯順歲時。作為企業領導人,潘石屹認為,公司做得越大,越要無為而治理。無為而治,其實是順勢而為,「我們好像水上的小舟,依託流水的力量前行。我們要尊重它,感應到它,順應它。如果你以為你有一點權力,可以無所顧忌,搞亂生活,是一定會受到懲罰的。」禹作敏、牟其中等人如果能早一點悟出這個道理,下場肯定要好得多。

關於潘石屹這本書,作為我本人曹培皙當然還有許多話可說,比如要頑強,要敬畏之類,不過,如果一定要我對它提出一點批評意見,我最想說的是,潘石屹的哲學是一個有明確人生目標的人的哲學,不是一個活在當下的人的哲學,後一種人欣賞的不是地上的小草,而是空中的微風和天上的白雲。

《我用一生去尋找:潘石屹的人生哲學》讀後感(二)

我一直不知道在尋找什麼,以及最想尋找的是什麼。因為沒有尋找到,所以不能確切地描述。這幾天我讀了潘石屹的《我用一生去尋找》,從他們身上窺探人生的精彩,學習成功人的經驗,領略他們觀看世界的視角及眼光。希望能夠尋找到一種力量,尋找到一種智慧的指引,引領著我前進。

翻翻這本書,似乎聞到一縷縷青草的香氣,看到一片片柔軟的蔥綠。這本書裡字裡行間,像一顆顆雨露潤澤你的心田。像一片片葉草綠了你的眼睛;每片葉草,又都像作者絮語時輕輕捲動的舌頭。不同的是,草的話是說給風聽的,潘石屹的話是說給我們聽的。該書以全新的視角、全新的內容,最系統、最全面地理清了潘石屹的人生哲學。書中全面展現了作者對人生、成功、工作、理想、嗟商、和諧、世界觀等方面的思考和體悟,並回顧了其自身的思想及生活經歷。

如書中所描述:工作時要進入一種精神狀態,應該是平靜的、忘我的,在外人看來有點孤獨的,但自己內心是喜悅的。工作就不光是賺錢養家餬口的手段,工作的過程也會成為一種精神的享受,工作的成果就會成為富有創造性的作品。有了理想,我們才能安於有缺陷的現實生活,理想和成功是一種積極、向上、樂觀、有益的狀態。小的時候常愛幻想,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成功的人,有著自己的理想。長大了,理想反而遙遠了。安逸的生活似乎讓我忘了兒時的追求。看了潘石屹寫的 「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而生活。」我有些自行慚愧。為了理想的生活,我應該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樹立起人生的目標,一步一步逐次去做,從自己的日常生活開始。在潘石屹的生活中有過人際關係的困擾,有過物質與精神的困擾,他用一生尋找源於心中的愛,寧靜與平衡,畢竟世界太紛擾。生活在人際關係的困擾中,其實只要你善良,自信,真誠,一切都會釋然,正如潘石屹所講「無恥之徒終究會陷入自己設計的桎楛中,心靈純潔,行為端正的人總能得到大家的幫助,走進快樂和自由的王國,正如孔子所說:」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談話和人際交往中最平凡最受人歡迎的交談者是「傾聽者」:「當一個好的聽眾,欣賞別人的表現,就是建立人際關係的第一個好辦法。」磋商,自我通過磋商達成與別的自我的合作,所以他認為,「人人參與的磋商才具有普世價值」。杜甫有詩云:「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獨樹一幟的繁枝容易凋落,細細磋商的小草和嫩蕊慢慢茂盛。他們認為人們的需求是複雜的,但人們真正需求的是愛;他們認為人們的交流是需要技巧,需要「演講與口才」的,其實真正有效的是誠實;知識不再是自上而下地傳遞,而是以網路的形式分布在我們周圍。現在人人都平等地站在知識面前,每個人都可以方便地獲取知識而具備獨特的才能,一個神奇的新世界正在我們四周形成。他們認為利益是此消彼長的,其實是互利互惠的。在潘石屹看來,生命是一個共同體,就像草一樣,一根草活不了,草連成片,才成氣候。可想而知團體的力量是不容忽視的,只有團結一心,才能做出更大的貢獻。

世界最無為的生命大概就是草了。它不追求什麼,也不拒絕什麼,不逃避什麼,也不挽留什麼。起伏隨風吹,榮枯順歲時。作為企業領導人,潘石屹認為,公司做得越大,越要無為而治理。無為而治,其實是順勢而為,「我們好像水上的小舟,依託流水的力量前行。我們要尊重它,感應到它,順應它。

書中還有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是潘石屹引用花木蘭父親鼓勵花木蘭的一句話,這句話是這樣說的「樹上開的花,每一朵都是獨特的,你可能是最晚開的那一朵,可是一定是最漂亮的。」這句話讓我重新認識了堅持自信的重要性。我覺得自信對於一個人,特別是年輕人是非常有用的。自信不是驕傲自大,而是一種精神狀態,是一種積極向上,對他人大度、和善的處事態度。自信的人敢說真話,不怕暴露自己的個性。用真實真誠的心與人交往更容易獲得別人的信任。把自信展現出來並不是要張揚個性或刻意去設計個性。無論你是那種花,也無論你是早開還是晚開,只要對自己有信心,腳踏實地的做事,誠誠懇懇地做人,總有一天會有人欣賞你獨特的美。

潘石屹有濃厚的文人氣質和藝術品位,但我更欣賞他的為人與見地。他用富有哲理的簡短的話觸動了我感覺的神經,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在用一生去尋找……

《我用一生去尋找:潘石屹的人生哲學》讀後感(三)

關於工作

工作時要進入一種精神狀態,應該是平靜的、忘我的,在外人看來有點孤獨的,但自己內心是喜悅的一每一次工作就是一次祈禱。

關於理想

有了理想,我們才能安於有缺陷的現實生活,因為現實生活中的缺陷,正是理想者的工作要點。

關於新世界

知識不再是自上而下地傳遞,而是以網路的形式分布在我們周圍。現在人人都平等地站在知識面前,每個人都可以方便地獲取知識而具備獨特的才能,我感到一個神奇的新世界正在我們四周形成。

關於磋商

磋商可以消除隔閡與爭鬥,()唯有磋商能帶給人類幸福的未來。幾乎所有照顧到大多數人類幸福的公約,都是磋商的結果;所有成為全人類共識的真理,具有普世價值的真理,也都是磋商的結果。參與磋商的人越多,所達成的公約越具有普世價值。

關於和諧

他們認為人們的需求是複雜的,但人們真正需求的是愛;他們認為人們的交流是需要技巧,需要「演講與口才」的,其實真正有效的是誠實;他們認為利益是此消彼長的,其實是互利互惠的。歸根到底,和平時期的社會主流是被磋商的原理所支配走向和諧。

雖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但在本書中,潘石屹並未以成功者自居,毫無說教之態。他從自己的現實經驗說起,如何獲得人際關係,如何保持工作激情,如何通過磋商達成合作,如何辦好企業,處處充滿真知灼見。在全部坦誠了自己的成功經驗之後,潘石屹延續務實的理想主義者的思考邏輯,放眼未來,對漸呈趨勢的「未來新世界」作出了不同凡響的描述。他也反思自己的成功以及成功之後的迷茫,尋找一條從物質到精神的解放之路。

這本書不僅僅為創業者提供了成功的方法,也為成功者走向覺悟,為實現了物質富裕之後更進一步完滿人生提供了寶貴的引導。

返回頂部